當代人才培養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2022-02-28 01:17:40 字數 3862 閱讀 2833

其次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過程不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心靈的撞擊過程。責任心和使命感對教師而言,是師德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教師的責任心,體現在對待教育事業、對待學校、對待學生的工作態度與教育實踐中。

學生是國家的棟樑、民族的未來。學生將來要立足於社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離不開教育、離不開教師。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是人才成長的引路人,教師通過教育點燃學生的理想火種,為其人生價值之花的美麗綻放培育茁壯的根基。

所以有人說:作為教師如果在學生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如果你的言行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那麼,就實現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因此,沒有教師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教育。

大學畢業22年並執教於大別山區,被人們譽為「大別山師魂」的汪金權老師說:「也許我的肉體只能蝸居在大別山的一隅,但我的靈魂會跟隨我的學生走向四方;也許我是荒原上的一根電線桿,只能永遠矗立在那兒,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遠方;也許我可能永遠是一座橋,但能讓學生踏著我的身軀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滿意足了……」汪老師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教師的使命。「愛崗敬業育英才,無私奉獻寫春秋。

」這是對每一位合格教師最好的寫照。

第三是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有人說,選擇教師,就選擇了高尚。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說得好:「智如泉湧,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

」 教育是把人、把人的靈魂引向真理世界,從黑暗引向光明的事業;因為教師是一具點燃的火把,引領學生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執著前行的「聖徒」。教師德才兼備,人格高尚、完美,對學生才會有感染力、輻射力,教育效果才會良好。

「學校設在一座古廟裡,三十多個學生只有一位老師,王先生忙忙碌碌非常辛苦,每天教了語文,教數學,教了四年級,再教三年級……王先生真是為人師表,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怎樣做人,在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真是乙個值得尊敬的老師。……五十年代末我從部隊回家探親,也曾專程去王老師家拜訪,他還像十多年以前一樣當著小學老師,談起教育事業津津樂道,對待學生一片赤誠,不管他的學生是事業有成身居要位,還是事不隨心平平百姓,他都能鼓勵你面對現實,笑對人生。他對我盛情難卻,他對我鼓勵有加,他是我的啟蒙老師。

一到教師節,他是我最懷念的一位老師。」正是這高尚的人格魅力,讓一位古稀老人在半個世紀後仍然能動情地回憶起幼年的啟蒙老師。

第四是要有耐心、細緻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每乙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教師要引領他們實現源於精神內部、具有個性色彩的社會化過程,激勵他們不斷地追求更完善、更美好的人生。

因此,教育的過程就是心靈發現的過程、就是愛的滋潤過程,就是撥動生命琴弦的過程。

學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誤,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在改正錯誤和缺點過程中的反覆和**,要能細緻觀察到學生的變化,那怕是細微的進步。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具備對學生體貼入微的愛心、寬廣的容人之心和鍥而不捨的耐心,而不僅僅看專業技能。如果把欄王劉翔放到中小學教跨欄,教學效果可能不如學校的體育老師;把滿腹經綸的教授放到幼兒園去,肯定比不上年輕的幼師。

乙個合格的教師,必須要做到關心學生、懂得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們感同身受,用學生們能懂的語言和行動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們內心產生共鳴,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有位網友在懷念大學時的老師的貼子中說道「大學裡,我最懷念的老師就是敬文東。這個傢伙,講文學理論和當代詩歌時總是眉飛色舞,把抽象、枯燥的東西講得生動有趣,實在難得。我們文學班(甚至包括整個中文系)對他都是敬佩有加。

我憑著素日舞弄一點文字,很快跟他接近,羨煞旁人,不少女生看著我幫敬文東取信件,報印刷品,好生羨慕!」,如果不是因為這位老師良好的溝通能力,能把抽象、枯燥的東西講得生動有趣,他會被學生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嗎?

第五是要有發現學生長處的能力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個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向適合他的方向發展而成才。教師不能僅將現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去證明,而應先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逐步從疑問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時在創新教育中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甚至是誤區,教師應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維持學生積極向上的思維狀態。真正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幫助學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導他們進行抽象和概括,從而形成概念和規律,完成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公升。然而我們現今的教育卻忽略人的全面教育,僅強調知識的掌握,導致教師、學生、家長一切看成績,分數決定一切,從而影響了學生其他能力培養和整體的發展。

以至這種教育為社會所咎病。

我們不妨看看欄王劉翔的成長經歷:2023年,四年級即將結束的劉翔被顧寶剛老師選入上海市普陀區少體校,主練跳高、輔練100公尺短跑,開始了職業運動生涯。到2023年,在一次市100公尺跑比賽中,劉翔被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市體校簡稱二少體)田徑隊二線隊教練方水泉看中,隨後轉而開始練習跨欄。

後來劉翔曾一度離開二少體, 2023年3月在孫海平的全力爭取下,劉翔回到了二少體練習跨欄,並進入一線隊伍,從此劉翔與師傅孫海平結緣。而一顆為國家爭光、讓世界矚目的體育巨星——中國欄王劉翔從此而誕生。試想,如果沒有方水泉、孫海平兩位教師的慧眼發掘和努力教導,或許今天劉翔也能成為有名氣的跳高或者短跑運動員,但肯定不可能有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績。

第六是要有良好的、開放的心態

「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乙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

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一場危機之惡化或解除,兒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決定在我。」這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的一段名言。

乙個天才的孩子,可能只是因為遇到了一位糟糕的教師,便泯滅了他的天才,從而變成了乙個庸人。然而而教學的物件是人,教育人的事情是不允許失敗的,好的教師能讓人一生幸福,不好的教師則能讓人一生痛苦。

「唐老師對我們很好,善解人意,很讓人難忘的一件事請是關於那次評選。那時,她告訴我們有一節公開課在我們班上。結果我們沒有準備,課上的很不好,缺少配合。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一次很重要的課,唐老師失去了晉公升的機會。後來我們都很後悔,但是唐老師卻說沒有什麼,……她還說她對我們的深深自責感到很欣慰,她失去了乙個機會,卻看到了我們對她的愛,這很值得。當時我們都很感動,她也是,那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從那以後,我們再遇到有公開課的時候都非常的積極活躍。……初三的時候,唐老師不能教我們了,因為她懷孕了!我們雖然失落,但更多的卻是開心,那個小孩真的是很幸福,因為他有那樣好的乙個母親。

後來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唐老師,她和她丈夫依偎在一起,很親密,我沒有和她打招呼,她是應該獲得這樣的幸福的。……後來,我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鄉。過去的一切都向我說了再見,可我依然懷念著她,也懷念那段豆蔻年華。

」這是一位大學生在其部落格中對恩師的懷念。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教師也不例外,良好的心態不僅是對學生的言傳身教,也是教師得到個人幸福的必不可少的一項素質。

第七是要有創新的思想

隨著**提出中國經濟要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迫切需要培養出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是贏得成功的乙個重要保證。

李開復在給中國高校學生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僅僅勤奮學習,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了。因為最好的企業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又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自學和自修,並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和工作實踐,時時不忘創新,以創新推動實踐,以創新引導實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研發出卓越的產品。」

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說,教育家和校長應是創造型的人才。「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闢精神。」教師如果本身墨守成規,沒有敢於懷疑、敢於挑戰、敢於創新的精神,又怎能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出來。

《學習的革命》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捍衛教師使命呵護教師榮耀

對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的若干考慮

摘要 在1999年高校擴招政策推動下,中國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而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迅速,並堅持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的辦學方針,促進高職教育與生產實踐 技術推廣 社會服務相結合。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

對美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思考

作者 吳名琳 中國校外教育 理論 2009年第12期 摘要 隨著人們對校企合作現實意義認識的逐步深化,以及基於美術專業現實狀況的考慮,許多美術院校都紛紛尋求契機發展與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應用美術專業。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縮短了學校所培養的學生能力和企業所需要的員...

試談語文教學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摘要 課程改革雖然實行多年,但一些教師由於思維慣性等緣故,給難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 用應試教育的舊思維 舊觀念 舊方法觀念來教素質教育的教材,二 知識結構老化陳舊,三 習慣於依賴教學參考書,四 視野狹隘單一,五 沿用舊的思維方式。這些情況顯然難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必須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