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與運動知識點總結

2022-03-27 02:51:02 字數 3953 閱讀 5626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二、時間的測量:

1、單位:s(國際主單位)、min、h

2、測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脈搏等

現代:機械鐘、石英鐘、電子錶等

三、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於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但是參照物仍然是存在的。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乙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

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物件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物件總是靜止的。

四、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裡把物體相對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絕對不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採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比較百公尺運動員快慢採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百公尺賽跑運動員同萬公尺運動員比較快慢,採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採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運動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變形

注意: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是乙個確定的值,速度的大小與路程大小和時間長短的選擇無關。不能認為速度與路程成正比或與時間成反比。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來決定的。

2、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1、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2、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3、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

4、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車速度5m/s ,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 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測量:

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

⑶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標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製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儀器象:

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但應**段的末端標出力的符號,比如重力用g,拉力用f),在同乙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與力的圖示區別)

9.力的合成

合力:如果乙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組成合力的每個力叫分力。

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10、常見的力

a、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重心。

b、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c、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d、摩擦力: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運動或要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e、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係。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f、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自行車的剎車)。

g、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或磁懸浮。

h、 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大小:與受力物體形變數成正比。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數相反。作用點:在接觸處。

六、慣性和慣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狀態或靜止狀態。(物體究竟什麼狀態,要看它原來什麼狀態,原來靜止的仍然靜止,原來運動的做勻速直線運動,而不管物體原來是勻速還是變速。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七、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同體,共線,等值,反向)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乙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4、力和運動狀態的關係:

5、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後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初中物理力與運動知識點總結

第八章力與運動 1 合力的概念 如果乙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或者說,如果乙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乙個力來代替,那麼,能夠代替那兩個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 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

《運動與力》知識點總結

第八章運動和力 知識點總結 8.1牛頓第一定律 又叫慣性定律 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變數法 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有相同的速度 阻力的大小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的長短來體現 化法 2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

機械和功 1 槓桿 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支點 槓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 o 表示。動力 使槓桿轉動的力,用 f1表示 阻力 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 f2表示 動力臂 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 l1表示 阻力臂 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 l2表示 槓桿平衡 槓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