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岩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2022-04-25 10:00:03 字數 4511 閱讀 7413

3工程勘察

3.1地形、地貌

3.1.1地貌

由地球內、外作用力形成的地表起伏形態。

3.1.2地貌單元

地貌按成因、形態及發展過程劃分的單位。

3.1.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喀斯特盆地、峰林地形、石筍殘丘和溶蝕準平原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喀斯特地形。

3.1.4河谷階地

由河流間歇性下蝕或堆積作用而形成的沿河岸分布的不受洪水淹沒的台階。

3.1.5洪積扇

山區的洪流攜帶碎屑物質至山谷出口處形成碎屑堆積的扇狀土層的地帶。

3.1.6沖積扇

山地河流出口處因水流速度降低,大量碎屑物質分選沉積而形成的扇形地帶。

3.2岩土、地質構造、不良地質現象

3.2.1地質環境

由地殼岩石圈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環境空間。

3.2.2地質環境要素

組成和影響地質環境的岩石、土、地表水、地下水、地質構造及各種地質作用等因素的總稱。

3.2.3岩石rock

組成地殼的礦物集合體。

3.2.4岩體rockmass

賦存於一定地質環境,由各類結構面和被其所切割的結構體所構成的剛性地質體。

3.2.5岩漿巖(火成岩

來自地球內部的高溫矽酸鹽熔融體冷固形成的岩石。

3.2.6沉積岩

岩石風化碎屑沉積固結形成的岩石。

3.2.7變質岩

岩石經高溫、高壓作用後所形成的與原生岩石結構和性質不同的岩石。

3.2.8新鮮岩石freshrock

未經風化作用的岩石。

3.2.9完整岩石

沒有受到不連續結構面分割的岩石。

3.2.10風化岩石

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使原生岩石引起不同程度的分解破碎,且成分和顏色發生不同程度變化的岩石。

3.2.11結構面

岩體內分割固相組分的地質介面的統稱。

3.2.12結構體

未經位移的岩體被結構面切割成的塊體或岩塊。

3.2.13岩體結構型別

根據結構面的發育程度和特性、結構體的組合排列和接觸狀態,將岩體結構劃分為整體塊狀結構、層狀結構、碎裂結構和散體結構等類別。

3.2.14軟弱結構面

延伸較遠、兩壁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軟弱物質的結構面,如泥化、軟化、破碎薄夾層等的面。

3.2.15軟弱夾層

岩體中夾有的強度較低或被泥化、軟化、破碎的薄層。

3.2.16土soil

礦物或岩石碎屑構成的鬆軟集合體。

3.2.17土體soilmass

分布於地殼表部的尚未固結成岩石的鬆散堆積物。

3.2.18基岩bedrock

埋藏於天然土層之下的和大片外露於地表的岩體。

3.2.19殘積土

岩石風化後殘留在原地的土。

3.2.20坡積土slopewash

斜坡或山坡上的碎屑物質,在水流或重力作用下,運移到坡下或山麓堆積而成的土。

3.2.21洪積土

山區地帶的碎屑物質,由暫時性洪流攜帶,沿溝谷或溝口外平緩地帶堆積而成的土。

3.2.22沖積土

河流搬運的碎屑物質,在開闊的河流或河谷出口處堆積形成的土或三角洲的土。

3.2.23風積土

乾旱地區的岩層風化碎屑物質或第四紀鬆散土,經風力搬運至異地降落堆積而成的土。

3.2.24海積土

海水下堆積形成的土。

3.2.25特殊土

具有特殊物質成分、結構和獨**程特性的土。

3.2.26紅土laterite

石灰岩或其它熔岩經風化後形成的富含鐵鋁氧化物的褐紅色粉土或粘土。

3.2.27裂隙粘土

乾燥後微裂隙發育,並形成有光滑鏡面的粘土。

3.2.28帶狀粘土

季節性融化冰水注入淡水湖形成的厚度一般不超過10mm的薄砂層、粉土層與粘土層交替的常呈灰黃色的無機土。

3.2.29軟粘土softclay

天然含水率大,呈軟塑到流塑狀態,具有壓縮性高、強度低等特點的粘土。

3.2.30淤泥muck

在靜水或緩慢流水環境中沉積,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土。

3.2.31膨脹土

富含親水性礦物並具有明顯的吸水膨脹與失水收縮特性的高塑性粘土。

3.2.32鹽漬土

含鹽量大於一定值的土。

3.2.33黃土loess

主要由粉粒組成,呈棕黃或黃褐色,具有大孔隙和垂直節理特徵,遇水產生自重溼陷的土,或稱自重濕陷性黃土。不產生自重溼陷的稱非自重濕陷性黃土。

3.2.34黃土狀土

經過重新搬運的黃土。

3.2.35溼陷性土

具有疏鬆粒狀架空膠結結構體系,低濕時有較強的結構強度,在一定壓力下浸水時,結構迅速破壞,產生明顯溼陷現象的土。

3.2.36泥炭peat

含有由植物分解而成的纖維素或海綿結構狀物質的高有機質土。

3.2.37有機質土

含一定量有機質呈淺灰至深灰色,有臭味,壓縮性高的粘土及粉土。

3.2.38分散性粘土

遇水尤其是遇純水容易分散、鈉離子含量較高、大多為中、低塑性的粘土。

3.2.39凍土

溫度低於0℃且含冰的土。

3.2.40多年凍土

凍結狀態延續多年的凍土。

3.2.41季節凍土

隨季節凍結和融化的土。

3.2.42人工填土

由於人類活動而堆積成的素填土、雜填土和衝填土等。

3.2.43地質構造

岩層經地殼運動產生的傾斜、彎曲、錯動、斷開和破碎等變形形態的統稱。

3.2.44褶皺fold

基本型別為背斜和向斜的岩層的彎曲形態。

3.2.45背斜anticline

原始水平岩層受力後向上拱曲的形態。

3.2.46向斜syncline

原始水平岩層受力後向下彎曲的形態。

3.2.47斷裂

受地殼運動影響,岩體連續性遭到破壞而產生的機械破裂的總稱。

3.2.48斷層fault

岩體斷裂,並且沿斷裂面兩側岩層有明顯位移的結構變動痕跡。

3.2.49節理joint

岩體破裂面兩側岩層無明顯位移的裂縫或裂隙。

3.2.50斷裂破碎帶

岩層受擠壓或因破碎而形成的破碎地帶。

3.2.51活斷層

晚近地質時期有過活動,或目前正活動,或具有潛在活動性的斷層。

3.2.52產狀attitude

以走向、傾向、傾角三要素表示的結構面在空間的位置與狀態。

3.2.53不良地質現象

由地球的內外營力造成的對工程建設具有危害性的地質作用或現象。

3.2.54岩石堅硬程度

按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或工程地質模擬法劃分的岩石等級。

3.2.55岩體完整性指數(岩體速度指數

岩體和未受裂隙切割的岩塊縱波速度之比的平方值。

3.2.56岩石質量指標

用直徑75mm金剛石鑽頭在鑽孔中連續採取同一層的巖芯,其中長度大於10cm的芯段之和與該岩層鑽探總進尺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2.57岩體基本質量

岩體所固有的,由岩石堅硬程度和岩石完整程度所決定的影響工程岩體穩定性的最基本屬性。

3.2.58風化作用

地表岩石受日照、降水、大氣及生物作用等影響,其物理性狀、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變化的現象。

3.2.59風化殼

地殼表層岩石受風化作用破壞後在原地形成的鬆散殘積層。

3.2.60風化帶

地殼表層岩石按其風化程度,從地殼表層向下分成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和微風化的層帶。

3.2.61風化係數

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的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的比值。

3.2.62岩石風化程度

岩石的原生礦物、結構與構造,受自然環境的風化作用引起的分解和變色程度。

3.2.63泥石流

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的間歇性洪流。

3.2.64岩崩rockfall

陡坡或懸崖上的岩體和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墜滾落的現象。

3.2.65滑坡landslide

斜坡上的部分岩體和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沿某一明顯的介面發生剪下破壞向坡下運動的現象。

3.2.66滑坡體

產生滑坡的那部分坡體。

3.2.67滑動面

滑坡體沿之滑動的剪下破壞面。

3.2.68滑動帶slipzone

滑坡體與滑床間具有一定厚度的滑動碾碎物質的剪下帶。

3.2.69喀斯特(岩溶)karst

可溶性岩層被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各種地質現象和形態。

3.2.70喀斯特塌陷

在喀斯特地區,由於下部岩體中的空穴擴大導致頂部岩體的塌落;或上覆蓋土層中的土洞頂板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失去平衡產生下沉或塌落的現象。

3.2.71地裂

由於乾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構造運動或斜坡失穩等原因造成的地面開裂。

3.2.72地面下沉

由於大範圍過量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土層進一步固結壓密而造成的地面向下沉落。

3.2.73震陷

由於**引起高壓縮性土軟化而產生地基基礎或地面沉陷的現象。

3.3水文地質

3.3.1水文地質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收費標準

3 岩土工程勘察 3.1 技術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技術工作費收費比例表表3.1 1 注 1 岩土工程勘察等級見國標 岩土工程勘察規範 2.利用已有勘察資料提出勘察報告的只收取技術工作費,技術工作費的計費基數為所利用勘察資料的實物工作收費額。3.2 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複雜程度表表3.2 1 工程地質...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術方法

6學時 1 1 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 一 概述 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俗稱工程地質填圖,它是為了查明擬建場地及其鄰近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而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工作。其本質就是運用地質 工程地質理論和技術方法,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表地質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描述,並將其中的地貌 地層岩性 構造 不良地質作用等...

岩土工程勘察92收費標準

第三章工程地質勘察 索引第一節工程地質測繪 一 工作內容 蒐集與研究區域地質資料,實地測繪勘察場地及附近地層的岩性 地質構造 第四紀地質 地貌 自然地質現象 不良地質現象等,測量地質點的位置 高程 繪製工程地質圖 素描圖 地質剖面圖 對典型地質現象拍相,採取標本等。二 複雜程度分類 表24三 收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