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認可內審員學習總結

2022-04-26 10:12:02 字數 4113 閱讀 7553

合格評定機構認可內審員培訓總結

1實驗室認可準則簡介

實驗室認可準則cans-cl01:2006即iso/iec 17025 包含了共25個要素,其中管理要素15個,技術要素10個。分別從管理和技術方面要求了實驗室應該達到的水平。

2管理要求

2.1組織

準則要求實驗室或其所在的組織應是乙個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實體,需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a) 依法成立

b) 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c) 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d) 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與此同時,組織人員應包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對於人員應賦予相應的權利並提供相關的資源來履行自己的責任,並有相應的措施保證所有員工不受來自內、外部的不良影響。監督員的設立也是十分必要的,監督員的要求包括四個熟悉乙個充分,即監督員必須是熟悉各項檢測和/或校準的方法、程式、目的和結果評價的人員,對檢測和校準人員包括在培員工,進行充分地監督。

2.2管理體系

實驗室應建立、實施和保持與其活動範圍相適應的管理體系;應將其政策、制度、計畫、程式和指導書制定成檔案,並達到確保實驗室檢測和/或校準結果質量所需的要求。體系檔案應傳達至有關人員,並被其理解、獲取和執行。

管理體系需要一系列相關檔案的支撐,管理體系的檔案包括:綱領性檔案,支援檔案,證實檔案。其中第一類檔案主要指質量手冊,第二類檔案包括程式檔案(大約30個),規範,作業指導書。

第三類檔案包括各類記錄、計畫、**等。

2.3檔案控制

檔案應建立和保持程式來控制構成其管理體系的所有檔案,諸如法規、標準、其他規範化檔案、檢測和/或校準方法,以及圖紙、軟體、規範、指導書和手冊。用一句話概括說就是要建立檔案控制程式。

檔案的控制程式應包括檔案的批准和發布,檔案的編號和分發號,檔案的變更以及檔案的作廢和**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建立相關的記錄,以規範和保證檔案的合理使用。

2.4要求、標書和合同評審

實驗室應建立和保持評審客戶要求、標書和合同的程式。這些應為簽訂檢測和/或校準合同而進行評審的政策和程式應確保:

a) 對包括所用方法在內的要求應予充分規定,形成檔案,並易於理解;

b) 實驗室有能力和資源滿足這些要求;

c) 選擇適當的、能滿足客戶要求的檢測和/或校準方法;

應儲存包括任何重大變化在內的評審的記錄。在執行合同期間,就客戶的要求或工作結果與客戶進行討論的有關記錄,也應予以儲存。

2.5檢測和校準的分包

實驗室由於未預料的原因(如工作量、需要更多專業技術或暫時不具備能力)或持續性的原因(如通過長期分包、**或特殊協議)需將工作分包時,應分包給有能力的分包方,例如能夠按照本準則開展工作的分包方。實驗室應將分包安排以書面形式通知客戶,適當時應得到客戶的准許,最好是書面的同意。

2.6服務和**品的採購

制定相關的管理程式:選、購、驗、存。

2.7服務客戶

在確保與其他客戶機密的前提下,實驗室應在明確客戶要求、監視實驗室中與工作相關操作方面積極與客戶或其代表合作。

2.8投訴

實驗室應有政策和程式處理來自客戶和其他方面的投訴,應儲存所有投訴的記錄以及實驗室針對投訴展開的調查和糾正措施的記錄。實驗室應及時處理收到的投訴。如果實驗室收到cnas轉交的投訴,應在2個月內向cnas反饋投訴處理結果。

2.9不符合檢/校工作的控制

實驗室應有政策和程式,當檢測和/或校準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該工作的結果不符合其程式或與客戶達成一致的要求時,予以實施。

2.10改進

實驗室應通過實施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應用審核結果、資料分析、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來持續進行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改進的目的是保證有效性和提高效率,不同於改正,改正在於保證符合性。

2.11糾正措施

實驗室應制定政策和程式並規定相應的權力,以便在識別出不符合工作和對管理體系或技術運作中的政策和程式的偏離實施糾正措施。需要採取糾正措施時。實驗室應對潛在的各項糾正措施進行識別,並選擇和實施最有可能消除問題和防止問題再次發生的措施。

注:糾正和糾正措施的區別

糾正:為消除已發現的不符合項所採取的措施。

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2.12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即為消除潛在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實驗室應識別潛在的不符合的原因和所需的改進,無論是技術方面的還是相關管理體系方面的。預防措施程式應包括措施的啟動和控制,以確保其有效性。

2.13記錄的控制

實驗室應建立和保持識別、收集、索引、存款、存檔、存放、維護和清理質量記錄和技術記錄的程式。質量記錄應包括內部審核報告和管理評審報告以及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記錄。所有記錄應清晰明了,並以便於訪問的方式存放和儲存在具有防止損壞、變質、丟失的適宜環境的設施中。

應規定記錄的儲存期。所有記錄應予安全保護和保密,實驗室應有程式來保護和備份以電子形式儲存的記錄,並防止未經授權的侵入或修改。

實驗室應將原始觀察、匯出資料和建立審核路徑的充分資訊的記錄、校準記錄、員工記錄以及發出的每份檢測報告或校準證書的副本按規定的時間儲存。觀察結果、資料和計算應在產生的當時予以記錄。

記錄的重要性:記錄不僅可以為實驗室提供相應的資料參考,為以後的檢測校準工作提供便利,同時也是相當重要的法律依據,為實驗室的工作提供證實性的材料。因此工作中的記錄是十分必要的。

2.14內部審核

實驗室應根據預定的日程表和程式,定期地對其活動進行內部審核,以驗證其運作持續符合管理體系和認可準則的要求。內部審核計畫應涉及管理體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檢測和/或校準活動。審核應由經過培訓和具備資格的人員來執行,只要資源允許,審核人員應獨立於被審核的活動。

2.15管理評審

實驗室最高管理者應該根據預定的日程表和程式,定期地對實驗室的管理體系和檢測和/或校準活動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適用和有效,並進行必要的變更或改進。

3技術要求

3.1總則

決定實驗室檢測和/或校準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a) 人員

b) 設施和環境條件

c) 檢測和校準方法及方法確認

d) 裝置

e) 測量的溯源性

f) 抽樣

g) 檢測和校準物品的處置

3.2人員

實驗室管理者應確保所有操作專門裝置、從事檢測和/或校準、評價結果、簽署檢測報告和校準證書的人員的能力。同時應制定實驗室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技能目標。應有確定培訓需求和提供人員培訓的政策和程式。

培訓計畫應與實驗室當前和預期的任務相適應。應評價這些培訓活動的有效性。對與檢測和/校準有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關鍵支援人員,實驗室應保留其當前工作的描述。

授權簽字人是指簽發檢測報告/校準證書的人,其在職條件為:

a) 具有相應的職責和權利,對檢測/校準結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負責。

b) 與檢測/校準技術接觸緊密,掌握有關的檢測/校準專案限制範圍

c) 熟悉有關檢測/校準測量過程。

d) 有能力對相關檢測/校準結果進行評定,了解測量結果不確定度。

3.3設施和環境條件

用於檢測和/或校準的實驗室設施,包括但不限於能源、照明和環境條件,應有利於檢測和/或校準的正確實施。

3.4方法及方法確認

檢測和校準方法是實施檢測和校準的依據。

方法選擇時實驗室應滿足客戶要求並適用於所進行的檢測和/或校準的方法,包括抽樣的方法。應優先使用以國際、區域或國家標準發布的方法。實驗室應確保使用標準的最新有效版本。

3.5裝置

測量裝置是保障實驗室正常開展檢測/校準工作,並取得準確可靠測量資料的重要資源之一。裝置應由經過授權的人員操作。裝置使用和維護的最新版說明書應便於合適的實驗室有關人員取用。

3.6測量溯源性

用於檢測和/校準的對檢測、校準和抽樣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顯著影響的所有裝置,在投入使用前應進行校準。實驗室應制定裝置校準的計畫和程式。

3.7抽樣

實驗室對後續檢測或校準而對物質、材料或產品進行抽樣時,應有用於抽樣的計畫和程式。

3.8檢測和校準物品的處置

在接收檢測或校準物品時,應記錄異常情況或對檢測或校準方法中所述正常條件的偏離。

3.9檢測和校準結果的質量保證

實驗室應有質量控制程式以監控檢測和校準的有效性。應分析質量控制的資料,當發現質量控制資料將要超出預先確定的判據時,應採取有計畫的措施來糾正出現的問題,並防止報告錯誤的結果。

3.10結果報告

實驗室應準確、清晰、明確和客觀地報告每一項檢測,校準,或一系列的檢測或校準的結果,並符合檢測或校準方法中規定的要求。

實驗室資質認定內審員培訓總結

今年三月份我有幸受單位委派參加了由北京列伯實驗室認可技術交流中心舉辦的實驗室資質認定內審員培訓班。在四天的培訓課程中,由中國計量科學院研究員 as主任評審員魏妮老師授課,有來自廣州各地一百餘人參加了本次學習。課程主要有以下三個培訓內容 測量裝置管理和溯源性實現及期間核查培訓 質量監控和能力驗證及結果...

實驗室資質認定內審員培訓學習匯報

根據領導安排我有幸參加了實驗室認可和實驗室資質認定中內審員的學習培訓。下面就這次培訓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收穫向領導作一匯報 1 基本情況 培訓時間 2012年7月10日至7月13日 培訓地點 蘇州市平江區北園路83號 培訓課程安排 7月10日學習實驗室認可概論與實驗室資質認定的關係 認可準則管理要素 7...

實驗室內審員的審核技巧

閱讀。一是少講 多看 多聽 多問。內審員在現場的時間有限,而需要採集的資訊量又很大。資訊 客觀證據 只能通過看 問 聽獲得。二是選擇正確的物件提問。問題應該向負責進行該項質量活動的部門或個人提出,而不應向無關的部門或個人提問。三是正確提出問題。內審員應明確地針對要了解的問題提問,用不著像商業或外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