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存在與虛無》有感

2022-07-01 15:03:03 字數 772 閱讀 5262

薩特在《虛》中是這樣來理解人自身和他的存在的:「人是自為的存在,即是說,人是對他自己是什麼以一種有所作為的方式的存在,他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遠處在變化中,而且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自身的。正是因為他具有時間性,所以人不像一棵樹那樣是一種「是其所是」的存在者,而是一種總是顯示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麼只是指他『過去』是什麼,『將來』並不存在。

而『現在』是乙個聯絡著『過去』和『將來』的否定,實際上就是乙個『虛無』。因此,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須自由地為自己做出一系列的選擇,正是在自由的選擇過程中,人賦予物件以意義。但是,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承擔所有的後果和責任。

」 。「存在物的『本質』並不是潛藏在存在物內部的某個特性,而是支配著存在物顯示序列的顯示法則。」

從本質上說,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並非緣於某種規定或「天定」的意義,事物的發生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因此萬物具有「自由」的天性,具有按照自我意願發展的無限可能性。事物的存在不是乙個停滯的狀態,而總是處於一種不斷進取的過程,這種運動不是一時之態而是存在的常態,一旦進取停止,存在也就陷入了虛無。由此出發,薩特所倡導的價值觀和生存主張就非常自然了:

強調「自由選擇」並以此創造生存的意義,在行動之前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強調對未來的永不停止的設計、謀劃和開拓,因為進取一旦停滯,生存的意義將同時斷裂。所謂「存在的即合理的」,就是在這裡與真正的存在主義發生了不可調和的對立,因為後者要求你不要把停滯的東西視為存在的合理狀態。

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想是積極的,十分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其實薩特留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剩下的些許其他惟有等我們自己去發現,去感悟——也許你會因此發現另一處風景。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愛心與教育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心靈的震撼,當我只看了前面的一小節就感動得落淚,那是乙個李鎮西老師要出差到外地去,他的學生在車站給他送別的場景,這讓我不經意間想到電影裡面的情節,總覺得那樣和諧的場面只有在電影裡才可能出現的,原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畫面,多麼令人羨慕啊,如果我的中學年代也能遇到如此一位...

讀《敬業與樂業》有感

讀有所得 走進夢想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 敬業與樂業 我深有感觸,他從 敬 與 樂 兩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對待職業所應有的態度。下面我就對 敬 談一下我的芻議。梁先生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了 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 一是 責任心 二是 趣味 敬業便是梁先生所要表達的對待職業所應該具有的責任心,如今很多的人對待...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讀著李鎮西老師的故事,回憶著最尊敬的老師,我不斷地衡量自己,其實,我真的差得太遠了,自認為自己是乙個有愛心的老師,也接受著家長和孩子們的對我的 有愛心的老師 的讚許,可是,當面對這樣一面鏡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慚愧,如果我真的有愛心,班級裡就不會有像小雯那樣乙個特殊的孩子,因為我的愛心不夠,導致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