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教研計畫

2022-07-21 13:24:09 字數 2841 閱讀 4990

3、要加強內部交流與學習。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活動,

積極參與聽課、說課、評課,與其他教師共同**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發揚團結協作、互幫助、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4、在課堂教學中,切實轉變自己的行為,正確把握學科教學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倡導開放的活動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5、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按時參加學校和年級組織的教研學習、聽課、評課、交流、討論、座談等活動,集思廣益,博採眾長。

6、認真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每月作好總結和課後反思。結合課堂實踐撰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三、教學教研目標:

a、學習目標:

(1)學會正確對待挫折,了解自信的含義。

(2)體驗通訊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知道在資訊社會中,必須遵守網路文明道德,學會利用各種資訊工具,分享人類共同的資訊資源。

(3)了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學會看懂常見的交通標誌,學做文明人。

(4)通過研究工業生產、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產生對從事工業、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5)懂得為人要誠實正直,處事公正,能說真話。

(6)懂得做事要有責任心,對師長和集體交給的工作能認真負責地去完成。

b、教學重點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2)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3)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與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4)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c、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學會適應集體的要求與規範,樹立合作、誠信意識,學會尊重他人,能夠合理處理意見不一致的問題。

(2)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

(3)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會識圖,在圖上找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地理、人文、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等等,熱愛家鄉,節約水資源。

(4)了解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的生活關係。

2、教研目標:

(1)爭取堅持養成及時反思和勤於積累的習慣。

(2)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苦學」為「樂學」。

(3)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教學能力的提高落實在每一天的課堂教學中。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認真思考並虛心學習。

(4)認真對待每乙個學生,認真處理每一件事情,認真參與每一次班級活動,協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體。

四、教學教研方法: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

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乙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時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資訊,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劃分等級。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五、教學教研具體安排:

1、學習活動安排

周次內容

第1~2周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

第3周我是好樣的

第4周我懂了……

第5~6周通訊王國探秘

第7周網路漫遊

第8周小「視窗」

第9~10周日行千里不是夢

第11~12周安全才能回家

第13周出行指南

第14周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

第15~周工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第16周複習備考

2、教研活動安排:

3月份制定好各種計畫和制度鑽研教材

4月份開展幫扶對子活動

5月份講故事活動

6月份怎麼提高學習效率活動

四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品德乃人之靈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則體現乙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乙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 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責任重大,也義無反顧,乃事業之崇高。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 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

學年下學期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的 品德與社會 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 參與社會 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 責任心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