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論述題

2022-08-18 23:21:09 字數 5392 閱讀 9998

組織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並為組織成員所認同的價值觀念、群體意識、道德準則、行為規範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內容。從這個定義來看,它包含有三層意思:組織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價值觀;組織文化的主要內容是組織精神;組織文化的體現是組織形象。

管理者進行組織文化建設,必須有效地發揮組織文化的功能,而這有賴於人本管理。因為:

以人為本,可以培育組織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建立起成員與組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使個人的行為、思想、感情、信念、習慣與整個組織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相對穩固的文化氛圍,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力量,以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為組織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從而順利地實現了組織文化的凝聚功能。

以人為本,可以引導企業成員的行為心理,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觀念,自願地把企業目標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來實現的,從而有效地發揮組織文化的導向功能。

以人為本,可以通過信任鼓勵、關心鼓勵、獎勵激勵、宣洩激勵的方式來體現組織文化的激勵功能。

以人為本,實行的是柔性管理,使組織成員能夠更為有效地接受制度文化和道德規範的影響作用,發揮出組織文化的約束功能。

(學生可以適當地舉例加以說明)

3. 聯絡實際,談談我國企業構建創新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及其對策。

企業的發展的是乙個動態過程。要使這個過程不斷地持續下去,企業就不能停止創新。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企業的發展與競爭優勢更取決於企業的創新能力,可以講不創新,就意味著滅亡,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關鍵性因素。

實行創新管理是組織競爭的取勝之道。而構建創新管理體系,則是保證創新管理有效進行的前提。創新管理體系主要包括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

我國企業要構建創新管理體系,其對策是:

1.樹立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如:海爾企業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使其由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成為「中國造」的代名詞。

其創新意識主要有:一是形成先賣信譽後賣產品的品牌意識;二是樹立有缺陷的產品等於廢品的質量意識;三是強調使用者永遠是對的與星級服務的服務意識等。

2.強調技術創新,實行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無數實踐證明:「生產一代、試製一代、預研一代、構思一代」的產品創新策略,是許多企業在競爭中致勝的法寶。

一般而言,產品創新的基礎是市場和工藝裝置,市場需求是產品創新的起因,產品的生命週期對於產品創新具有較大的刺激作用,而研究開發,實行技術創新則是產品創新的的關鍵。顯然,企業要實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就必須依賴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因此,需要實行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完善人才的開發機制。

3.重視制度創新,推動組織的發展。創新是制度發展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要求,任何乙個組織的制度規定要反映制度物件變化的新內容,隨其變化而得到不斷地更新和發展。通過隨時跟蹤物件,對那些過時的、不適應物件的制度安排要進行變革和重新設計,而這些需要通過制度創新的方式來完成。

就企業制度創新來講,它包括企業產權制度創新、企業領導制度創新和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制度創新是乙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追尋和**。

4.實行管理創新,有效整合組織資源。管理創新是創新活動的綜合體現,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制度創新,都取決於管理創新。管理創新要求管理者改變重維持、輕創新的觀念,在管理活動中追求與眾不同,追求制度規範與現存社會生活的最佳配合。

通過組織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促使技術人員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方法。

4.聯絡實際,談談企業管理者追求組織長期穩定高效益的途徑。

所有的管理都是致力於提高效益,但並不是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效的。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效益的提高,涉及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環境和管理措施等等,這些因素對管理效益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像管理者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能夠直接影響著管理的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並對管理效益產生著直接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追求組織長期穩定高效益的途徑有:

(1)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效益觀。企業管理者應將可持續性發展與效益原理結合起來,就是要兼顧需要與可能,在講究經濟效率的同時,保持與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區域性效益與全域性效益、短期效益和長遠效益、間接效益和直接效益等方面的關係,把過程與結果、動機與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工業廢氣,汙染周圍環境。

(2)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應是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統一。其實現的重要途徑是要確立有效管理的評價體系。

一是在評價標準上要注意直接的成果和價值的實現。二是在評價內容上應以工作績效為主,以貢獻為主,並分清主客觀條件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3)不斷追求組織長期穩定的高效益。管理者要追求組織長期穩定的高效益,一方面,不僅要「正確地做事」,更為重要的是要「做正確的事」。這是因為效益與組織的目標方向緊密相聯:

如果目標方向正確,工作效率越高,獲得的效益越大;如果目標方向完全錯誤,工作效益越高,反而效益會出現負值。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正確的目標方向,搞好組織的戰略管理,並在此前提下講究工作的高效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另一方面,組織管理者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如企業管理者不能只滿足眼前的經濟效益水平,而應該居安思危,不斷地推行新產品,以高質量、低成本的優勢去迎接市場的挑戰。只有不斷地積極進行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和人才開發,才能保證企業有長期穩定的較高的經濟效益。

5. 運用系統原理,談談組織管理者如何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決策就是為解決面臨的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而制定與選擇活動方案的過程。在管理的一切領域,無論是管理中的計畫制定、組織實施,還是管理中的指揮、協調和控制都離不開決策,可以講,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組織管理者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必須運用系統原理,對決策物件進行充分的系統分析,把握住決策物件的每乙個要素及要素間的聯絡,進行系統化的管理。

具體來講:

一是建立決策體制。決策體制是科學決策的組織保障和執行機制。它是決策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制度的總和。

管理者必須明確決策體制的構成要素,即資訊系統、智囊系統和決策系統。充分發揮決策體制構成要素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利用其特點,實現決策的科學化。

二是明確決策程式。一般來說,決策程式有:(1)發現問題。

決策的一開始就是問題識別、分析。它是對問題作系統診斷,明確問題的性質、範圍和產生問題的關鍵所在。管理者應組織的內外部環境入手,找出問題。

(2)明確決策目標。決策目標是決策的出發點,也是決策的歸宿點。某一決策問題的決策目標確定好了,下面的決策工作內容就有乙個可靠、紮實的基礎。

(3)擬定方案。管理者應注意: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能力,設計出盡可能多的備選方案,以備決策方案的選擇;所擬定的方案只可相互排斥或相互替代,不可相互包容或相互涵蓋;明確列出各方案的限制因素;方案要有創造性。

(4)評估方案。管理者應注意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客觀環境的變化。

另一方面是確定決策方案的評價標準。(5)選擇方案。在方案選擇的過程中,要注意統籌兼顧;要注意不同意見,多角度地考慮問題;要有決斷能力。

決策者要在充分聽取各種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組織任務的理解和形勢的判斷,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作出決斷。(6)執行方案。管理者應注意做好方案實施的宣傳工作。

通過宣傳,使組織成員都了解決策方案的內容、目的和意義。同時要建立適當的組織機構,建立資訊反饋和控制系統。(7)評價決策效果。

對決策執行的效果進行評估,就是要對決策方案進行審視,以確認方案實施是否已經解決了問題。

三是正確運用決策的方法。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保證決策的科學化。決策的定性方法側重於對於決策行動進行分析和規範,主要有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等。

決策的定量方法大多用數學模擬分析,以求作出數量化決策。比較常用的有決策樹、非確定性決策法等。組織管理者應靈活運用不同的決策方法,加強決策的科學性。

6. 聯絡實際,談談管理者堅持組織設計原則的重要性。

組織的管理者必須重視組織設計的工作,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及時地對組織進行調整。要對組織進行合理的設計,必須遵循組織設計的原則。因為堅持組織設計原則,有助於管理者正確地行使管理職能。

具體來講:

堅持管理的有效性原則,有助於管理者從目標、任務出發來設定機構,實行因事設職,因職配人,從而杜絕因人設事、因人設崗的現象。

堅持部門化原則,有助於管理者確定組織中各項任務的分配與責任的歸屬,以求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從而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

堅持管理的幅度原則,有助於管理者處理好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的關係,以抵制「帕金森現象」,即: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衙門作風、辦事拖拉和效率低下等;

堅持權責對等原則,有助於管理者克服職位虛設、職責不分、推卸責任,互踢皮球等矛盾。

堅持統一指揮和協調一致的原則,為管理者正確授權,並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提供指導性的原則,以解決令出多門,無所適從、橫向協調困難等問題。

總之,管理者只有正確地運用管理的組織原則,才能搞好組織設計、組織領導和人員配備的工作,解決好組織與人的矛盾,達到組織預定的目標。

(學生可以舉例說明)

7.從組織變革看組織設計的重要性

組織變革是組織管理人員為適應內外環境及條件的變化,對組織目標、結構、制度和文化等進行調整和修正的活動。

組織設計,就是對構成組織的各個要素、各個部門進行總體的規劃,以保證這些要素和部門所組成的組織是乙個有機的整體,能夠協調地運作。

從組織變革中看組織設計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組織設計的相關理論,可以有效地指導管理者實行組織變革。

組織變革的方法是多樣的,如:改革結構、改善行為、改進技術。其中改革結構就是一種以組織為中心的變革方式,它通過改變組織結構、溝通渠道、獎懲制度、管理政策、工作環境等,促使組織中的人自動修正自己的行為。

而組織結構的變革就意味著原有的任務結構和權力關係的改變,它要求在分權程度、管理幅度、協作方式、工作設計與評價等方面都要作必要的調整。因此,組織變革與組織設計息息相關。管理者要順利實施組織變革,改革結構,就必須運用組織設計的相關原則。

組織設計的有效性原則、部門化原則、管理幅度原則、權責對等原則、統一指揮和協調一致的原則,有助於管理者在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調整和安排上作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

(學生可舉例說明)

8.根據激勵理論,歸納在現實工作中激發和鼓勵員工積極性的基本方法。

在行為科學研究領域,人們在應用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去**如何激發人的動機、滿足人的需要、調動人的需要、調動人的積極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有關激勵方面的理論。激勵理論主要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論、激勵需要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和波特-勞勒模式等。

根據這些理論,可以歸納出激發和鼓勵員工積極性的方法:

1.層次激勵法。這是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而進行的激勵方法。馬斯洛認為當低一級需要滿足之後,就不再成為激勵人們行動的動力了。

此時,只有滿足高一級需要,才能進一步提高人的積極性。領導者的任務就在於幫助下屬達到需求水平,只有滿足這種需求,就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層次激勵法是根據人的需求層次而有針對性地激勵人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加強激勵有效性的乙個重要舉措。

2.關懷式激勵法。這種激勵法就是要求領導者時刻把握職工的情緒,使職工體會到組織的關懷與溫暖。這種方法一方面要求領導者在情感方面與職工進行融通,具體的途徑可以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另一方面就是資訊方面的溝通。因為領導只有體察到下屬的所做所想、才華和能力,才會知人善任;領導只有體察到民情,才會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懷。而下屬只有得到領導的關心,才能忘我地工作。

管理原理論述題

1 如你是某公司主管,為了提高公司效率,你會採用什麼方法來激勵員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答 思想政治工作 世界觀教育 國情教育 改革意識教育等等 獎懲 工作設計 職工參加管理 培訓激勵 榜樣激勵 2 用你所經歷的一事來說明領導者在進行溝通中應注意的事項 答 在管理活動中,有資訊溝通,就有溝通障礙,...

管理學論述題

論述題1 談談為什麼要學習 研究管理學?1 管理是乙個過程,是讓別人與自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的目標,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不可缺少的要素。2 管理學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系統化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3 學習管理學的意義。管理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 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學習 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

管理學論述題

1 為什麼說管理是一門科學有一門藝術?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管理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管理的科學性使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有理可依,有據可循,而管理的藝術性則使管理者能夠靈活應變,而不至於被管理理論的條條框框束縛 2 論述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理論內容包括 a 工作定額原理 b 第一流工人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