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公尺的認識課例研究報告

2022-09-16 10:51:05 字數 4976 閱讀 3827

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威海市文登市第二實驗小學丁榮榮

【內容提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校數學團隊以《厘公尺的認識》為載體開展了「把握起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主題研討活動,就「如何把握起點,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教學活動?

」「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能力?」等問題展開了研討。在迴圈的磨課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觀點的提煉。

對「把握起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實現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和教師教學技藝的提高,實現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正文】

一、 背景和主題

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好奇地觀察,積極地**,盡情地想象,他們求知的慾望就會生成,智慧型的浪花就會迸發。

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愛玩愛動是他們的特點,課堂中專注力不足,學習缺乏永續性。依據學生這種學習特點,在教學中要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但動起來的熱鬧的課堂並不一定是好的課堂,要讓學生在動中思、在玩中悟,使學生既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能力又得到有效提高。

基於以上想法我們確立了「把握起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研究主題。我們以《厘公尺的認識》為載體,開展了以「把握起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為主題的課例研究活動。就「如何把握起點,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如何為學生提供數學活動,讓他們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一.達標檢測及分析

授課結束後,我們又對上課的40名學生做了課堂檢測調查,反饋情況如下:

經過對三組型別題的測試總結出:第一組,檢測學生對尺子上1厘公尺的認識,準確率為100%。第二組,檢測學生頭腦中對1厘公尺的表象,準確率為97.

5%。第三組,考查學生們對厘公尺的拓展應用。出錯的有1人次,準確率為97.

5%。從上述資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學生們的目標達成度是非常高的,較之第一次執教效果有了很大的飛躍,說明學生們對厘公尺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

片段二:

[第一次執教片段節選]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幾厘公尺了,下面請拿出學具小棒,先估一估它有多長,記在本上,再用尺子量出它的實際長度是多少厘公尺。

生估測。

師:請這位同學說一下你估了多少厘公尺?到投影儀來演示好嗎?

生:我是這樣量的,先用尺子上的0刻度對在小棒的一端再看小棒的另一端指著幾就是幾厘公尺?

師:這位小朋友量得怎麼樣?哪位小朋友想評一評?

生評價。

小結:在測量時物體的一端對著0刻度,另一端指向幾就是幾厘公尺。

師:如果尺子斷了怎麼量呢?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

師:請測量一下學具袋中物品的長度。

再測量一下你一拃的長度

執教後的達標檢測及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

學生對判斷怎樣正確測量掌握得較好,對起點不為0的測量方法相當的同學還不理解。測量數學書的寬度有77.5%的學生量錯,可以看出孩子們雖然在理論上知道怎麼量,但實際操作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問題與討論

實際操作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講難度很大,怎樣能把握好孩子們的認知起點,激發孩子們的操作興趣,讓他們有目的地動有思考地動起來?我們課題組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在學習測量時讓學生通過背記兒歌來熟悉方法,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興趣盎然。這節課也能充分體現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乙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並能尊重學困生的自尊,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改進後執教片段節選]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個好朋友嗎?(課件出示蟋蟀和蟈蟈跳遠比賽圖)

你知道它們誰跳得更遠嗎?

生1:學生們交流討論。

根據學生的交流得出:

讀數時從零開始讀時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咱們同學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把物體的一端和0刻度對齊,另一端指到數字幾就是幾厘公尺。

2.判斷練習:

出示:三個小朋友在測量鉛筆的長度時的不同作法。

學生交流後,總結測量方法。

測量兒歌:小朋友要牢記,測量物體要放平。左端要和零對齊。右端指向刻度幾,物體就是幾厘公尺。

3.估計、測量小棒的長:

拿出學具袋中的紅色小棒,觀察一下它大約長多少厘公尺?再測一測它的長度。

4.測量1拃的長度。

(1)出示**,交流師傅和徒弟的1拃到底有多長?

(2)讓學生量出自己的1拃有多長。

5.實踐活動

讓學生選擇身邊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

同桌互相檢查一下。 你量的是什麼?怎樣量的?(學生展示匯報)

執教後的達標檢測及分析:

經過對三組型別題的測試資料可以看出學生們的目標達成度是非常高的,較之第一次執教效果有了很大的飛躍,學生通過用各種方式的估計、測量等,尋找到了解決不同問題的多種策略,並通過交流、比較,逐步調整完善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培養。

1、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學時要以遊戲化、生活化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培養他們**的興趣。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注意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把課本的情境圖《阿福的新衣》設計成一副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帶有問題的小故事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徒弟明明按照3拃做衣服,為什麼衣服卻做小了呢?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使學生明白由於測量工具的不同,長度標準不同,同一件物品的長度資料表示方法不一樣。這樣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為了準確、方便而又統一地測量物體,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產生了統一測量工具的需要與必要,從而有了對新知學習的慾望。

2、如何為學生提供數學活動,讓他們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首先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學生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認識1厘公尺這一重點環節中,安排五次活動:在直尺上找1厘公尺;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公尺;找1厘公尺長的小棒;閉上眼睛想1厘公尺的長度;找生活中的1厘公尺。

通過找一找、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七、課堂教學反思

[亮點回放]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學要以遊戲化、生活化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的興趣。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把課本的情境圖《阿福的新衣》設計成一副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帶有問題的小故事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徒弟明明按照3拃做衣服,為什麼衣服卻做小了呢?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使學生明白由於測量工具的不同,長度標準不同,同一件物品的長度資料表示方法不一樣。這樣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為了準確、方便而又統一地測量物體,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產生了統一測量工具的需要與必要,從而有了對新知學習的慾望。

二、利用操作,注重實踐,促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公尺」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抓住重點,認識「1厘公尺」。

「厘公尺」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厘公尺」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學生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1厘公尺這一重點環節中,我安排了五次活動:在直尺上找1厘公尺;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公尺;找1厘公尺長的小棒;閉上眼睛想1厘公尺的長度;找生活中的1厘公尺。通過找一找、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二)運用遷移,認識「幾厘公尺」。

學習「1厘公尺」以後,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厘公尺」。用眼睛觀察、用手比劃。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

這樣設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會測量,實際應用。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公尺」、「幾厘公尺」之後,教會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

三、反思領悟,實踐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絡,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本課教學時,我讓學生用量學習用品的長度,學生通過活動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其次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上的尺能很方便的幫助我們對長度進行估測。估算不是只存在與計算過程中,存在與數學課,更多的是存在與我們的身邊,存在與生活中。使知識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發展,方法在交流中領悟,情感在交流中昇華,課堂已真正成為了他們交流的場所、展示的舞台、生活的縮影!

[盤點不足]

常言道: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的確,儘管在不斷的雕琢中我們努力追求完美,但也有幾點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問題:

1、在講解1厘公尺的時候處理的太匆忙,學生掌握的不是太好。

對學生建立1厘公尺的表象比和想應該是兩個過程,從比到想是知識的一種提公升,課堂上將兩個過程合二為一,沒有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建立表象的作用。

《水的淨化》課例研究報告

天然水的人工淨化 課例研究報告 一 研究背景 實驗是進行科學 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單調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學更富啟發性 性和人文精神,體現出其應有的實際應用價值,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映生輝的效果,是中學化學教師努力的方向。筆者在 水的淨化 的兩周前,將後續課題4的愛護水資源內容提前,進行上網調查 ...

有效朗讀的課例研究報告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富饒的西沙群島 的課例研究 一 課題的確立 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 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語文課程標準 中強調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沿波...

分桃子課例研究報告

咸安區高橋鎮中心小學朱友利 一 研究背景與主題 2012年11月7日上午,我在武昌實驗小學上了一堂 分桃子 的跟崗學習匯報課,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對本節課的教材做了深入的解析,在初步做好教案與課件的準備工作之後,我與指導老師張瑛老師對本節課的設計及預設實施進行了 二 研究規劃與方案 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