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定不能憑感覺

2022-09-17 21:27:03 字數 1323 閱讀 1318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公升溫,作偽技術日益高超,贗品充斥文物市場。「文物專家都希望科技專家介入,和他們一起把好文物鑑定關。」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主任王昌燧如是說。

鑑定方法應與時俱進:前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銅鏡鑑定專家孔祥星閱鏡無數,總結出很多辨偽方法,經驗豐富。他卻告訴筆者:

「在造假的新技術和新材料面前,原來的一些理論、經驗已經滯後。」「常出現這種情形,相同領域的頂級鑑定專家,對一件器物的真偽會給出截然相反的結論。」他認為,手摸眼瞧的傳統鑑定侷限性很大,文物鑑定不能僅憑感覺,方法應與時俱進,要盡快加強文物科技鑑定手段的研究。

王昌燧說,相對而言,陶瓷類文物的科技鑑定最為成熟,其次是青銅器,再次是玉器等。分析方法中,最為有效的為x射線螢光和熱釋光技術。前者可提供文物材質的元素組成資訊,依據標準資料庫,原則上可確定文物的產地,對於陶瓷文物,則可確定其窯口;後者在陶瓷器等矽酸鹽材質文物的鑑定實踐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可望給出其燒製的絕對年代。

此外,利用體視顯微鏡可望揭示不同材質、不同型別文物表面的歷史和工藝痕跡;而利用x光照相技術、工業ct掃瞄等,則可以顯示文物的內部結構及形貌特徵,或者揭示被鏽蝕物掩蓋的器物表面的紋飾、銘文、製作痕跡等資訊。他說,在現有的科技鑑定工作中,眾多的元素分析技術,如大樣品室x螢光、質子激發x螢光、同步輻射螢光等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而眾多的結構分析技術,如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在青銅器、書畫、紙張、印刷品等文物鑑定中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鑑定市場很不規範,不過,在目前的文物鑑定中,科技手段的實際運用還很不廣泛。孔祥星估計,目前,九成以上的文物鑑定還是單純靠手摸眼瞧。

王昌燧認為,真正的文物科技鑑定不僅需要儀器,更需要專家。目前的文物科技鑑定市場比較混亂,很不規範。雖然已經成立了眾多的文物科技鑑定公司和機構,但是這些公司和機構通常缺少深入的研究,缺少經理論和實踐考核都合格的科技鑑定專家,故而難以給出明確的鑑定結論。

他認為,科技鑑定同樣是科學研究,現代高科技儀器可以給出相關的資訊,但不能直接給出鑑定的結論。「就像傳統鑑定要從'質、型、紋'三方面去分析、鑑別一件文物一樣,科技鑑定也需要分門別類地把不同器類、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材質及不同製作工藝的文物內部特徵研究透徹以後,才能談得上真正的科技鑑定。」

孔祥星也認為與傳統鑑定專家相比,科技鑑定專家更注重文物的工藝和材料。他告訴筆者,日本有幾位學者長期在中國用科學手段研究古代銅鏡,他們最近發表**稱:「最初人們容易進入這樣乙個誤區,即鑄造區區的小圓板形銅鏡,應該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高難技術,可是一旦進入銅鏡的世界,就會發現出人意料,其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現有的鑄造知識和經驗範圍。

」「為了使銅鏡映照出清晰的影象,鑄造出精緻的紋飾,古人曾下了很多任務夫,採用了很多的工藝。」應該說,古代工藝的分析同樣是文物科技鑑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北大資源研修學院

文物鑑定造假介紹

文物鑑定造假說明 文物產生於一定的歷史環境,在自然和歷史的發展變遷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有的甚至難識真面目,給人們認識它的年代與價值造成很大困難。特別在歷史上,一些人出於盈利等不同的目的,採取各種手段製造假古董,魚目混珠,使人對文物真假難辨,更增加了認識文物的難度。通過鑑定辨識文物真假,就成為鑑...

文物鑑定與鑑賞概述

物件的各個方面的內部矛盾和聯絡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比較,以作出定性判斷。例如 六十年代初,河南省博物館收藏了一幅人物畫像,經報刊介紹後,即認定為 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畫像,從此被社會廣泛使用。當時學術界有人說真,有人稱偽,曹雪芹畫像真偽的論戰,從北京打到香港,引起國際紅學界的關注,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文物鑑定專業就業方向

文物鑑定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勝任文物藝術品公司 畫廊 拍賣公司 文物店 博物館 文物研究機構 文物類報刊雜誌社 收藏類圖書公司 典當行 文物類影視 部門等工作。文物鑑定專業文物古董本身及仿古藝術品為物件進行多元化研究的新學科。傳授各類文物的歷史文獻 科學技術 藝術評定 真偽鑑定及價值評估 藝術品收藏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