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聖嘆對《水滸》的創造性接受

2022-10-09 07:54:05 字數 1195 閱讀 4524

作者:武小新

**:《文教資料》2023年第09期

摘要: 金批《水滸》中有三個問題一直是《水滸》研究和金聖嘆研究的焦點,那就是金聖嘆對《水滸》創作動機認定的矛盾說法、對《水滸》人物令人費解的點評及對《水滸》文字的隨意改動,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學界眾說紛紜,但無定論。事實上,金批《水滸》是金氏對這一部**進行的一次示範性閱讀和闡釋,這個過程同時也是金聖嘆對《水滸》接受的乙個過程,在此過程中金聖嘆對《水滸》潛在的內涵進行了屬於他的揭示和創造,金氏的才子個性在其中大放異彩。

關鍵詞: 金聖嘆 《水滸》 才子個性文學接受金批《水滸》中有三個問題一直是《水滸》研究和金聖嘆研究的焦點,那就是金聖嘆對《水滸》創作動機認定的矛盾說法、對《水滸》人物令人費解的點評及對《水滸》文字的隨意改動。對金批《水滸》中這三個問題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斷,而且歷來眾說紛紜,各有見地,但至今卻沒有乙個公斷,同時這些問題也沒有因為眾人的解釋而變得清晰明朗,反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事實上,文學活動是一種交流、制衡的主客體之間、主體之間的人文活動,是主體與客體之間,主體之間開放和流動的文化交流場,金聖嘆對《水滸》的閱讀點評活動,亦是對《水滸》潛在內涵的揭示和創造過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金批《水滸》,其實是作為讀者的金聖嘆對《水滸》文字進行的一次閱讀和詮釋行為,同時也是作為接受者的金聖嘆對《水滸》作品進行的創造性的接受行為。同時,由於金聖嘆別樣的個性和才情,其在閱讀點評《水滸》時能夠游刃於本文與讀者之間,激情之餘,又表現了一種發掘作品潛在意義的冷靜。

一、金聖嘆其人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的吳中才子,《清代七百名人傳》稱金聖嘆「生而穎異,倜儻不羈」,而「萬曆之時,吳中名士之風已盛。喜放誕,不喜拘束。觀唐寅鐘伯敬諸人,可徵一二。

無怪聖嘆之受其影炙,而為怪誕之論」[1]。作為才子的金聖嘆受當時名士之風的影響,一生以其才自負,自稱「目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並認為他這樣的大材必能成就「絕世奇文」,「有非常之才者,必有非常之筆;有非常之筆者,必有非常之力」,「聖人之作書也以德,古人之作書也以才」[2]。他很自負於自己的「才」,對他選定作為「名山事業」的「六大才子書」的評點,自稱是「其實六部書,聖嘆只是用一副手眼讀得」。

為了標榜其才,他還特地對這六部書的作者進行了說明:「莊周有莊周之才,屈原有屈原之才,馬遷有馬遷之才,杜甫有杜甫之才,降而至於施耐庵有施耐庵之才,董解元有董解元之才。」[3]言下之意,這六人都是驚世之才,然而我金聖嘆卻在揮手之間就把他們的大作評完了,也難怪他要說自己是「目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了,對其才情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一派狂傲,毫不掩飾,可謂是真性情者。

論譯者主體性與創造性

譯者的主體性 仲偉合 周靜 2006 提出 譯者的主體性是指在尊重客觀翻譯環境的前提下,在充分認識和理解譯入語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整個翻譯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它體現了譯者在語言操作 文化特質 藝術創造 美學標準及人文品格等方面的自覺意識,具有自主性 能動性 目的性 創造性...

創造性發問的技巧

1 列舉 導創發問 列舉事物的缺點 特性,或列舉符合某一特性的事物 資料,並提出引發創造的發問。2 假如 導創發問 對事物情境進行假設發問,引發創意。3 比較 導創發問 從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進行的比較其異同中引發創意。4 替代 導創發問 借鑑其他事物或材料替代針對的事物或材料引發創意。5 剔除 導...

選擇發明的創造性判斷

針對以上覆審通知書,請求人提交了意見陳述書及修改後的權利要求書,其中對組分b進一步限定 mw mn不超過3並且b值為1.0到1.4的未改性的乙烯 1 己烯共聚物,請求人認為雖然對比檔案1提到分子量分布mw mn可以是1到10,但它未提到mw mn不超過3並且b值為1.0到1.4這兩個綜合性能,而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