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與直角》說課

2022-10-12 12:15:06 字數 3089 閱讀 6521

《角和直角》是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的乙個內容,教材分5個小題呈現這一內容。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直角,能用紙折出直角,並能用已知的直角去驗證直角。

3、讓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能力,

4、讓學生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基礎教育」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教材內容的要求,去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開發教學的育人資源。因此,我分4個層次來落實這幾個目標。

第一層次「猜圖形」。首先我了解了學生的認知情況,他們對平面圖形「角」是沒有概念的,他們認識的所謂的角,就是生活中物體突出的部分,這與平面圖形中的角差異是很大的。如何將生活中的角與平面圖形角建構起來,形成「角」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

因此利用學生熟悉的平面圖形:三角形、五角星、長方形、圓形。通過它們露在外面的角猜出這幾個圖形,從而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角」。把圖形中露在外面的角描下來,然後通過尋找共同點進一步掌握角的特點,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最後用一組判斷又一次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第三層次是認識直角和直角符號。採用猜圖形中圓形,從一開始一致認為圓形身上找不到角,到讓學生動手在圓形上面摺出角,老師引導學生對其中一種比較特殊的角的觀察(也就是和三角尺的直角一樣的角),這樣來認識直角的。而後指導學生如何標直角符號和普通角的符號,以及認識三角尺上的直角並會用這個直角進行驗證。

驗證直角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去完成。接著找一找小朋友身邊是否有直角,這些對孩子們來說是有趣而且有成就感的。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感知體驗,學生利用三角尺進行判斷、檢驗,發現生活中的直角,進一步體會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角和直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62—6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認識直角,會用三角尺等正確地判斷直角。

3、通過動手操作,製作直角,體會直角的特徵。

[能力目標]: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點。

2、 會用工具來驗證生活中的直角。

教具準備:

多**課件、小黑板、三角尺、若干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角和直角》教學設計(重建稿)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62—6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認識直角,會用三角尺等正確地判斷直角。

3、通過動手操作,製作直角,體會直角的特徵。

[能力目標]: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3、 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點。

4、 會用工具來驗證生活中的直角。

教具準備:

多**課件、小黑板、三角尺、若干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角與直角》教學反思

「新基礎教育」強調:教育必須以促進每乙個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本。本著這一點,我在這節課盡量地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引發學生去思考,去體悟。

從表面上看,《角與直角》是幾何課很容易讓學生操作,學習的氣氛比較活躍,比較熱鬧,可以讓學生到教室裡到處找找角和直角,很好上。而從「新基礎教育」的理解來看,這是選了一節比較「難啃的骨頭」——概念課,很難上,尤其是在低年級上概念課是難上加難。

在小學數學中大部分的概念課都有這樣乙個過程:呈現、記憶、辨析、運用。我的這節課也是這樣的:

從生活中引進,角有哪些?從生活當中的這些個角,抽象到圖形的角。再讓學生進行辨析,然後再運用。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從實物到角的概念的出現,由老師幫助學生馬上抽象出角的概念。抽象的過程是我代替學生完成的,而不是學生自己主動完成的,學生沒有經歷這個過程,學生的認識就會有偏差,接著就運用的過程**現了偏差。「呈現概念——記憶概念——辨析概念——運用概念」,這是大部分概念課所遵循的概念的演繹過程,而不是讓學生在歸納的過程中建構概念,因此這是在設計過程中表現的第乙個問題。

在實施過程**現的問題有兩個。

一、關於概念的區分。定義區分,形成乙個準確的概念。我們所說的「角有乙個頂點兩條邊所夾的部分」,學生指的是乙個點,而老師指的是乙個部分,還有乙個問題就是教師在實物引進的時候並沒有強調角是在乙個平面上的,這些都是在低年級的課上尤其要注意的。

這裡還存在老師對學生的狀態不敏感。課上出現了「學生生病老師吃藥」的現象,這就反映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差異的迴避。能夠正確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可以使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他們就可能認識到原先自己發生的錯誤並形成正確的理解。

二、資源捕捉。「新基礎教育」強調:「動態生成」這種課堂教學形態,是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重要標誌。

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既是由教學活動所固有的全部生動性和豐富性所決定,又是在教師的教學藝術作用下教學活動進入高層次的結果。

這節課上有兩次開放的地方,一次是生活中的角,非常開放,學生的回答也非常好,但是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的回應,應該讓學生辨析一下,給學生歸類,讓學生區別一下,你們所舉的例子,這些角有什麼差異。還有乙個開放的地方是在折的時候,學生折的情況有幾種:第一種情況,學生折了一下,第二種情況,學生對折再對折,乙個直角就出來了,第三種情況學生把對折了四次,這樣就出現了四條邊。

這是乙個很好的資源可以利用起來。折了一次沒有成功,為什麼?如何在折的過程中有所起步。

把幾種情況拿來交流一下,環節設計了就要讓學生充分的思考。有些地方要停留讓學生有所反思,讓學生體悟、體驗、提公升。

總之,要上好一節「新基礎教育」的課需要教師具備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機智,需要長期的磨練。通過這樣的一次經歷能給我很大的啟示,對我以後的教學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認識角說課

一 教材分析 角 作為幾何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和各部分的名稱是學習的重點內容。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角 於生活實際,實際上生活中的角和數學上的角是有區分的,教材中並沒有給出角的確切概念,學生只要能在現實的情境和豐富的感性材料中初步領略到什麼樣的圖形是角就可以了。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

《認識角》說課材料

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知識的程度,我在課堂上大膽採用引導教學和嘗試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 老師講,學生練 的教學模式,而採取 先試後導 先練後講 的方式,運用多 課件讓學生先感知,再經過老師的引導,使知識系統化。在此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學習的主觀願望,讓學生 找一找 辨一辨 折...

角的分類說課

大牛群小學於美傑 一 先說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 角的認識 這一內容。第一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畫直角。第二階段在二年級下冊,是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第三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在二年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