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課稿

2022-10-16 05:24:05 字數 4854 閱讀 1650

生物組龔秋娟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四章的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麼具有選擇透過性?

這與膜結構有關,於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而第二節內容又是解釋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基礎。這三節內容的內在聯絡是:

功能—結構—功能。由此可見,本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節和第三節的一座橋梁。並體現出了結構決定功能的觀點。

同時本節內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又有一定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2、能力目標:

⑴在此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歷程為主線的學習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嘗試提出問題並做出假設」的能力。

⑵借助多**進行**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資訊獲取、分析、加工、創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合作的學習。

3、道德情感目標:

⑴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從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⑵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使學生看到實驗技術手段的進步在促進科學的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增強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遵循新課標基礎性原則,強調掌握必需的經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激發旺盛的求知慾。

[確定教學難點的依據]:遵循新課標選擇性原則,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

⑴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提出探索問題。

⑵多**網路提供學習材料,學生個人自主學習。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具:多**課件

(七)教學過程:

1、首先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提出問題。

大螢幕演示以下三個動畫:

①水分子進入細胞膜的過程

②葡萄糖分子進入紅細胞膜的過程

③鉀離子進入細胞膜的過程

提問:①這三種物質進入細胞膜的方式相同嗎?

②這種不同是由生物膜的什麼決定的?(根據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回答)

2、學生學習課件,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以下是課件內容:共有七個站點

站點1:2023年用植物細胞研究細胞膜的通透性。他選取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現:脂溶性分子易透過細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則難以通過。

問題①:該實驗可說明什麼?

問題②:一般說來,要研究某一物質或物體的分子結構首先要弄清其化學組成成分。為何不用化學分析方法去弄清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站點2:20世紀初,科學家將細胞膜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分離出來,發現細胞不但會被溶解脂質的物質溶解,也會被蛋白酶(能專一地分解蛋白質的物質)分解。

問題①:該實驗說明了什麼?

問題②:在此實驗中為什麼要選用紅細胞膜來進行分析?

站點3:2023年,兩位荷蘭科學家和作了丙酮抽提紅細胞膜脂質實驗:將抽提出的脂質在空氣—水介面上鋪成單分子層,測得其分子所佔的面積相當於所用的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

問題①:該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問題②:細胞膜中的脂質為什麼會排列為連續兩層呢?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會排列成怎樣兩層呢?

站點4:展示20世紀50年代電子顯微鏡誕生後拍攝的細胞膜結構的電鏡**。2023年,根據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膜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單位膜結構模型。

問題①:單位膜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問題②:單位膜結構有什麼缺陷?

站點5:展示2023年和的人——鼠細胞融合實驗。

問題:該實驗可表明什麼?

站點6: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磷脂雙分子層的厚度變小。

問題:說明什麼?

站點7:展示2023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示意圖

問題:①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八)板書設計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生物膜結構的探索過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1. 組成成分:磷脂、蛋白質、醣類

2. 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

3. 蛋白質分布:覆蓋、鑲嵌、貫穿

4. 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5. 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課稿

生物組龔秋娟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四章的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麼具有選擇透過性?

這與膜結構有關,於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而第二節內容又是解釋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基礎。這三節內容的內在聯絡是:

功能—結構—功能。由此可見,本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節和第三節的一座橋梁。並體現出了結構決定功能的觀點。

同時本節內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又有一定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2、能力目標:

⑴在此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歷程為主線的學習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嘗試提出問題並做出假設」的能力。

⑵借助多**進行**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資訊獲取、分析、加工、創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合作的學習。

3、道德情感目標:

⑴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從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⑵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使學生看到實驗技術手段的進步在促進科學的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增強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遵循新課標基礎性原則,強調掌握必需的經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激發旺盛的求知慾。

[確定教學難點的依據]:遵循新課標選擇性原則,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

⑴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提出探索問題。

⑵多**網路提供學習材料,學生個人自主學習。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具:多**課件

(七)教學過程:

1、首先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提出問題。

大螢幕演示以下三個動畫:

①水分子進入細胞膜的過程

②葡萄糖分子進入紅細胞膜的過程

③鉀離子進入細胞膜的過程

提問:①這三種物質進入細胞膜的方式相同嗎?

②這種不同是由生物膜的什麼決定的?(根據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回答)

2、學生學習課件,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以下是課件內容:共有七個站點

站點1:2023年用植物細胞研究細胞膜的通透性。他選取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現:脂溶性分子易透過細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則難以通過。

問題①:該實驗可說明什麼?

問題②:一般說來,要研究某一物質或物體的分子結構首先要弄清其化學組成成分。為何不用化學分析方法去弄清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站點2:20世紀初,科學家將細胞膜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分離出來,發現細胞不但會被溶解脂質的物質溶解,也會被蛋白酶(能專一地分解蛋白質的物質)分解。

問題①:該實驗說明了什麼?

問題②:在此實驗中為什麼要選用紅細胞膜來進行分析?

站點3:2023年,兩位荷蘭科學家和作了丙酮抽提紅細胞膜脂質實驗:將抽提出的脂質在空氣—水介面上鋪成單分子層,測得其分子所佔的面積相當於所用的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

問題①:該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問題②:細胞膜中的脂質為什麼會排列為連續兩層呢?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會排列成怎樣兩層呢?

站點4:展示20世紀50年代電子顯微鏡誕生後拍攝的細胞膜結構的電鏡**。2023年,根據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膜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單位膜結構模型。

問題①:單位膜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問題②:單位膜結構有什麼缺陷?

站點5:展示2023年和的人——鼠細胞融合實驗。

問題:該實驗可表明什麼?

站點6: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磷脂雙分子層的厚度變小。

問題:說明什麼?

站點7:展示2023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示意圖

問題:①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八)板書設計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生物膜結構的探索過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1. 組成成分:磷脂、蛋白質、醣類

2. 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

3. 蛋白質分布:覆蓋、鑲嵌、貫穿

4. 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5. 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四章的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麼具有選擇透過性?

這與膜結構有關,於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而第二節內容又是解釋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基礎。這三節內容的內在聯絡是:

功能—結構—功能。由此可見,本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節和第三節的一座橋梁。並體現出了結構決定功能的觀點。

同時本節內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又有一定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2、能力目標:

⑴在此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歷程為主線的學習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嘗試提出問題並做出假設」的能力。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 什麼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生物膜指的是生物細胞中的膜狀結構,包括細胞質膜 細胞核膜 細胞器膜等等。這些膜之間以一種連續或不連續的方式連線起來,稱為內膜系統。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是一種生物膜結構的模型,它認為生物膜是磷脂以疏水作用形成的雙分子層為骨架,磷脂分子是流動性的,可以發生側移 翻轉等。蛋...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教學設計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教學設計 一 教學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節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並安排了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認識細胞膜結構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認識到可以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說,假說仍然需要觀察和實驗來驗證。隨著技術手段的...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節是人教版 必修1分子與細胞 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與第一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例項 所反映的生物膜對物質的進出控制具有選擇性等知識有一定的聯絡,並對第三節學習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作了知識準備。這三節內容的聯絡主線是功能 例項 結構 功能 原理 所以,這節的內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