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研究結題報告

2022-10-19 06:24:07 字數 3187 閱讀 8886

研究的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研究背景

當前,中國社會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和挑戰,對於社會公民的思想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品德與社會》教師應當擔當起培養祖國花朵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的責任,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促使他們培養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社會性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性和個性發展,在課外社會實踐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素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然而,通過一線教師課堂教學發現,品德與社會的基本原則中「活動性」的開展實施起來總是「跛腳」,即活動的有效性差。

社會實踐活動是把「品德與社會」課堂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給學生發現並學習新知識的乙個平台。它是實現「品德與社會」課程向課外延伸的有效途徑,也是課堂交流的基礎,它能從重視學生的知識培養到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從而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在課堂活動環節進行交流溝通。而社會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是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成功與否的關鍵,只有首先明確實踐活動圍繞什麼內容進行設計,準備以怎樣的形式展開,才能確保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2.研究意義

通過品德與社會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德育的整體功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回歸理論,提高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能力,豐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概念界定

《品德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是指對《品德與社會》課外實踐活動進行探索和實踐,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本研究中的實踐活動是指在小學3-6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開展一些易操作的調查訪問、角色體驗、資料蒐集等實踐性活動。

3、研究目標

1.整體目標

(1)增強學生人文知識,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實踐意識、**意識。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能力、思考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在思想上認識開展實踐活動的積極作用,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質量。

2.分項目標

(1)樹立服務社會意識。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2)掌握基本的生活和技能。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3)發展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能力和創造精神。

(4)角色轉變,利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四、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

2、多元智慧型理論。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力的核心和衡量的標準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

3、研究性學習理論。赫爾巴特提出,在問題解決活動中,新的經驗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進行,這使得學習活動真正切入到學習者的經驗世界中,而不是按照教學設計預先編定的框架和路線來生成。

五、策略與方法

(一)準備過程

1.研究討論,確定課題名稱。

2.建立研究小組。確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在校長室的領導下,工作分三條線:

1)校長室—品德教研組—教師—落實課題

2)綜合實踐領導小組—年級組—班主任—生活委員—學生實踐

3)學科課題組—課題導師—學生課題組組長

3.落實人員及具體分工

小組人員雖然工作各有側重點,但分工不分家,每一位教師都需要積極配合。

(2)具體實施階段

在確立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我校地處農村與城市結合部,靠近蔬菜種植基地堯溝,遠古火山口等地。所以,在具體實施階段,我們重點研究了小學品德與社會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我們利用三個季度(近9個月)的時間開展實施思想品德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1.課題研討動員大會,制定課外實踐活動計畫。由課題組成員做動員工作,各抒己見,共同討論,達成共識,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2.學習新版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

利用每天的延時時間,統一學習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實踐活動的意義;介紹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分析開展實踐活動的特點、優勢,制定相應的工作計畫。

3.結合昌樂地區特色,讓學生接觸自然。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探索與課程相結合的課外實踐活動,主要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堅持每月安排1課時,安排農基地勞動,讓學生接觸自然,了解油菜、大豆、韭菜等作物的種植知識。

社會服務活動課:由學校大隊輔導員、班級團隊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為要求讓學生體驗敬老愛老公益活動、文明交通的社會服務活動,每月1次。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

三、四年級:以學校「遊學」為主線,在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安排上,要引導學生在遊玩的基礎上實現「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完人」。

具體負責的專案計畫:

學校「遊學」工作計畫: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計畫;大棚蔬菜基地考察計畫、遠古火山口探索計畫、寒假社會課外實踐活動計畫;

五、六年級:以學校教學工作為主線,在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安排上要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完成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具體負責的專案計畫:

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勞動與技術教育方案;競賽活動的方案;教師將優秀案例的收集起來。

4.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讓實踐走出去,又走進來。

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不一,常用的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需要通過教學把實踐變成理論,在開展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時,除了讓學生蒐集資料外,課堂上要運用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聽**、看投影、討論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品德得到昇華。

總體上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型別:課前準備活動、課堂學習活動和課後延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活動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

(1)課前準備活動。主要是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週末或利用回家時間進行參觀訪問、所在小區的社會調查、利用網際網路蒐集資料等。通過活動準備的方式。

(2)課堂展示活動。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內設定活動環節,如遊戲活動、模仿活動、表演活動、製作活動等。

(3)課後拓展活動。由課內延伸到學校、家庭、所在小區,以達到「以活動促鞏固,以活動促發展」的目的。

5.中期報告,完善課題研究。(開會**)

6.綜合活動時間報告材料(各類問卷調查、綜合實踐、寒假社會實踐及實踐報告)。

7.完成研究報告

六、取得成效

小學品德與社會實踐成果展示要求二

我愛家鄉山和水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愛家鄉山和水 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主題。愛國主義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本課的學習內容正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 自然資源和文化生活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個主題活動 1 ...

小學品德與社會實踐成果展示要求二

我愛家鄉山和水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愛家鄉山和水 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主題。愛國主義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本課的學習內容正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 自然資源和文化生活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個主題活動 1 ...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落實10 綜合實踐課時方案 一 活動內容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是圍繞首師大版品德與社會教材第四單元 我居住的社群 展開的。單元內容主要包括 1 了解社群的服務設施 服務機構 感受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本次活動重點擊擇 2 認識社群服務的人,了解他們的工作,感受他們工作的辛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