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學也就是哲學

2022-11-18 20:15:04 字數 1930 閱讀 5674

文/青竹紫軒qq627610954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和固然塵埃」

現如今,在種種的生活的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社會生活中的壓力,借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紓解。有些人借助於身體上的愉悅,有人借助於精神上的放鬆。論及形式,或是體育鍛煉,或是讀書學習,但總有一種形式讓我百絲不得其解,那就是宗教對人們啟示作用。

為此,我參看了很多的宗教著作,從中發現了很多的處事哲理,相信這可能就是原因所在。

「中國的佛教」經過了幾千年的甄選,現在國人所領悟的佛學,已經是漢化後的產物了。因此,國人的佛學更加具有哲學性。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佛學的原因吧。

對於乙個受馬列主義思想教導多年的年輕人來說,我更多的是將佛學看作是一門淨化內心的哲學來看待,而非宗教。

哲學上講每一件事物都無外乎「原因」、「經過」、「結果」三種狀態,並依這三種狀態的不同,導致事物的本質產生相應的變化,這三種狀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實中的人們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結果上。總是從結果上溯去看事物的發展。

佛學等宗教哲學上更多的強調的是結果產生的根源,就是哲學上講的「原因」,更多的強調從原因處出發考慮問題。佛教上經常說先「結善緣」,後「修真身」,最終才能「得善果」。佛教從某種意義上告訴我們,做事的時候要先考慮從好的角度出發,向著「善緣」努力;然後在自身上管理自己的行為即「真身」;最後才是因此而得到的美好結局即「善果」。

從佛學思想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佛學更多的強調做事應該從出發點開始,最後達到好的結果。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正在提速,人們的各種壓力也被儲存起來,當心裡防線被突破後,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難以想象的事情來。此時,哲學會告訴人們: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事物的結果和願意之間可以相互的轉化。當我們看到事情的乙個結果時,可以向著另乙個方向去多做努力,最終達到想要的結果。

而佛學則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這麼簡單的八個字。

強調世間一切萬物均由「色」相而生,而萬般「色」相皆為「空」。佛教要求人們拋開主觀世界的「色」,理解事物本質的「相」。如果從這種角度上看待問題的話,人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既往的不如意,而且,人們遵循著從「善因」「善果」的角度出發,可以減少很多社會上的不和諧的因素。

當讀懂了這些,我則更願意把佛學當做一門處事哲學來看。「一事一面,千人千面」。哲學上講:

「由於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對待同一件事物的認識也不同」這點毋庸置疑。而佛學則更加根源的講述出了為何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佛學中的「色」相源於人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根源於人的「個性」。

我們拋開枯燥的哲學理論不談,就人的「個性」認識而言,「個性」的獲得取決於人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個人的學識修養等等諸多外在因素。

「個性」中的「個」,源自於人們的處境。哲學上講:外因決定內因,內因對事物起到決定性影響,外因與內因可以互相轉化。

人們常說,外因(環境)是乙個因素,主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實不然。佛學上將人的「個性」的取得原因作了乙個系統的分析,佛學上認為,處境往往對人的塑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舉個例子:狼生來食肉,羊生來食草。不,別誤會,我沒舉錯例子,外在環境決定不了狼和羊的習性,但我要說的是人!

「人生來平等,卻生來不等」。人一出生都是一樣的赤裸,因此,人生來平等;而有人生來吃肉,有人生來咽糠,所以,人又生來不等。生來緣何不等?

——在其父母也(即我們說的「環境」)!乙個人的性格的塑造,絕大部分的取決於這至關重要的外部環境。至於是父母的教育水平還是經濟基礎,就不做輟言了,因為這些都是構成環境的一部分。

「個性」中的「性」,取決於人們基於外部環境而產生的普遍認知。該認知又是什麼?是基於對環境而產生的一種認知模式,即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

該思維模式會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從而使人的行為區分於他人,產生自己獨特的「性」。在佛學上講,就是「色」相。

「千人千面」。基於人的「個」與「性」,基於對人的「色」相,產生了對事物狀態的「千面性」的認識。從我們的哲學上講的理論,歸結點和出發點是使人們認識事物的產生的原因和分析事物;佛學上重點強調的是對事物的本源上的認識,要求的是內心的平靜。

而我從佛教哲學中,看到的是影響事物發生的客觀存在。知則避之。

也就是在這一次培訓

3 你認為在webquest教學中,教師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教師是引領者,構建者。在網路 式教學中,教師要考慮乙個明確的主題,讓學生自主 要建立腳手架,知道學生處理資訊,知識間的轉化,以及知識的應用,同時整個過程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處理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課題方向出...

用中國哲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哲學

三 至於道家哲學,則可分成兩種形態 道的哲學 道家 和道的宗教 道教 哲學性道家始於老子,其後有莊子 黃老 玄學等學派,所 的哲學問題包括 道 是宇宙的本源 對立統一辯證 自然無為等。宗教性道教是以先秦道家為思想淵源,吸收 融合儒 陰陽 佛教等學說的理論和修持方法,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修道成仙為...

中國佛學禪語十大經典

經典一 一切皆為虛幻。語出金剛經 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 原來乙個是傳說,乙個是 牛郎和織女的淒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乙個是神話,乙個是童話。泰坦尼克 沉沒了,魂斷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