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 思考題

2022-12-13 13:42:02 字數 5072 閱讀 8581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1.如何理解廣義教育和狹義教育的內涵?

廣義的教育:教育是以影響人的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

狹義的教育:學校教育是由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承擔的目的明確、計畫周密的以影響人的發展為直接目標的教育活動。

2.教育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教育有何主要特點?

教育發展進化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個別教育階段、學校教育階段和終身教育系統階段。

特點分別是:1)包括一般的個別教育和特殊的個別教育兩種形態。一般個別教育是指他人教育受教育者的個別教育,在原始社會主要表現為氏族教育形態。

2)誕生於奴隸社會,縱觀古代學校教育,可概括為如下特點:

①學校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等級性。

②傳統的是統治術。

③教育大抵是固定場所。

④教學採取個別的方式。

⑤學校無規範的規章制度。

3)以現代學校教育系統為核心,表現如下特點:

①系統化。②資訊化。

3.如何理解教育學的研究物件?

教育學兼具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性質,教育學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藝術性特徵。

所以,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和教育藝術的科學。

4.教育學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有那些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一)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儒家教育,孟子「大丈夫」的教育目標,荀子《勸學篇》

教育理論著述《學記》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的總結,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獻。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柏拉圖《理想國》和《法律篇》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和《倫理學》

昆體良的著作《雄辯術原理》是一本修辭學教程,是西方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維多利諾——「第乙個新式學校的教師」

二、教育學的獨立

(一)教育學學科初期

捷克的誇美紐斯於2023年完成《大教學論》作為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

(二)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康德的《康德論教育學》

赫爾巴特於2023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被認為是教育學作為一門規範學科形成的標誌。

美國洛克《教育漫話》(家庭教育聖經)

盧梭(法)教育哲學**《愛彌兒——論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奇《葛篤德怎樣教育他的子女》

德國福祿倍爾《人的教育》

德國第四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

英國斯賓塞《教育論》

**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物件》

三、教與學的深化與拓展

(一)現代教育學的新學派

「實驗教育學」由德的梅伊曼於2023年在《實驗教育學導論講義》中首先提出

「文化教育學」代表人物狄爾泰

「實用主義教育學」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原蘇聯凱洛夫的《教育學》

我國楊資江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教育問題的著作。

第二章:教育功能

1.什麼是教育功能?它有哪些基本特徵?

教育功能:教育在人及社會相互影響中所發揮的作用。

基本特徵:(1)客觀性:非主觀期望,而是客觀結果。

(2)整體性:教育功能中的各種效應總是相互關聯並綜合的產生作用。

(3)層次性:1)作用物件:直接功能(個體功能)——短時功能,間接功能(社會功能)——長時功能。 2)持久程度。

(4)遲效性:個體功能上和社會功能上。

2.個體發展的內涵和特徵?

個體發展:在人身上發生的向積極方面變化的過程,人的發展致指個體的正向改變,其內容包括身體(生理方面)和心理兩個方面,且二者緊密相連。

特徵:1) 順序性:由低階到高階,由量變到質變。

2) 階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發展重點、發展特徵。

3) 不平衡性:人的身心發展在發展速度和時間上的不均衡。

4) 互補性:身心發展相互補償。

5) 個別差異性。

3.遺傳素質、環境與教育在個體發展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1) 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物質前提。

2) 環境:社會環境對個體發展起決定作用,自然環境僅影響個體的某些特徵

3) 教育在個體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4、試論教育的個體功能:

1)、個體社會功能指個體接受社會文化規範和社會行為模式,以形成一定社會的社會成員的過程,是個體學習的過程,是自然形式的人通過學習適應社會生活,成為社會形式人的過程

2)、是在社會化的基礎上謀求個體高層次的自由發展,社會化是個性化的前提,個性化是特色的社會化

3)、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包括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5、試論教育的社會功能

1)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提高人口質量的關鍵,是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手段,教育對人口死亡率的影響,教育可以促進人口的遷移

2) 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教育的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

3)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系統對一定社會政治體制發展所起的作用:教育通過培養人才為社會政治服務,教育能夠推動社會民主化程序,教育能夠形成社會**

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系統對一定社會文化發展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傳承和選擇文化的功能,吸收和融進先進文化的功能,創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6、現代教育理論將教育的主導作用歸因如下: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教育對人的影響系統而且全面

3)學校教育有經過專門訓練的老師的指導

7、影響教育發展的社會因素有哪些?它們分別對教育起什麼作用?

1)社會形態:a 突出表現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制約著教育的表現形式和內容

b 在同一社會形態中,由於地域,城鄉,階層的差異,也會導致教育表現形式上的不同,但也並非性質上根本對立

2)社會變遷:泛指一切社會現象的變動,從程度上可分為:

a 漸變,主要作用促進教育系統進行某種「微調」

b 劇變,對教育的影響往往是「衝擊性的」,表現為教育重構

c 轉型,以體制轉軌作為其變遷的主線

3)社會的各個要素 a 人口狀況 b 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 c 政策性因素 d 社會文化

8、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要受社會形態、變遷及社會各構成要素的制約,但是教育又有自己自身的執行特點和發展規律,在一定的範圍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獨立於政治、經濟等社會現象的性質,它是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表現在:

1)教育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3)教育與社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1、什麼是教育目的?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性質?

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動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反映人們對教育所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質:

1)教育目的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主觀:教育目的是人提出來的,屬於意識範疇,形式是主觀的;客觀:人們倡導的教育目的總是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社會制約性同時也受制於受教育者身心的發展規律。

教育是社會系統中的乙個子系統,社會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如生產力、生產關係、政治經濟制度、科學技術、歷史文化傳統等都會對教育目的產生影響

2)教育目的是現實性和超越性的統一,現實性:指在確立教育目的時,必須考慮國家當前對人才的需要,必須考慮到社會成員現實生活的需要和滿足。現實性集中體現在教育目的的國家主義化和個人功利主義化方面;超越性:

意味著教育目的是對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建構和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批判。現實性和超越性是辯證統一的,現實性是超越性的載體和基礎,忽視現實性,超越性必然陷入空虛,現實性則以超越性為方向,為理想,忽視了超越性,必然會導致現實性的膚淺,甚至導致人類文明的停滯和衰退

3)教育目的是理論抽象性和實踐操作性的統一

2、教育目的的作用:

1)導向作用:a 教育目的具有引導方向的作用

b 教育目的具有計畫作用

2)選擇作用:教育目的影響著教育內容、教學階段、教學方法的選擇

3)激勵作用:對教育當事人的激勵作用

4)評價作用:根據一定的目的和標準,對教育工作中的人員、活動、管理和條件中狀態和績效,進行質和量的價值評判

個人本位論

思想體系:主張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因此,在教育目的的確定上,主張以個人需要為本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而不是從社會需要出發,教育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充分發展受教育者的個性,它的目的在於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主張性善論。

代表人物: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倍爾等

評價:個人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論極大地強調了個人的價值,但同時存在一些弊端,即過分地誇大了個人的價值

社會本位論:

思想體系:社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個人存在和發展依賴並從屬於社會。教育應該服務於社會的需要,教育目的應該根據社會的需求來確定,強調性惡論。

代表人物:柏拉圖、荀況

評價:更多主張社會價值,但是忽略了乙個重要的理念,脫離了個體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就只能成為「空中樓閣」

人文主義:

思想體系:人文主義也稱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認為是一種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與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教育價值取向。

人文主義極為崇尚傳統文化遺產,將古典著作視為教育內容的核心,課程的中心是人文學科,而不是經驗學科。

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孔子

科學主義:

思想體系:是以科學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價值取向,科學即真理,重視教育目的的社會適應性和社會功利性,在教育內容上重視科學教育。

代表人物:英國實科教育代表斯賓塞

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長期以來的衝突,實質上體現了人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的矛盾。正如兩者同時存在合理性一樣,極端的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同時也存在侷限性,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但是科技的發展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尤其是不能解決價值問題,所以,兩者必然趨向融合,這就是科學人文主義,是以科學精神為基礎,;以人文主義精神為方向的教育價值取向。

形式教育論(訓練理論):

思想體系:形式教育論的觀點主要有三方面:

a教育的任務在於訓練心靈

b教育應該以形式教育為目的

c學習遷移是心靈官能得到訓練而自動產生的結果,通過一定的訓練,心靈的官能就能得到發展,就能遷移到其他的學習上去。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齊、赫斯特等

實質教育論(「滋養理論」):

思想體系:該理論的基礎是聯想主義心理學,實質教育論作為一種教育價值取向,可概括為三點:

a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觀念充實心靈的內容

教育學課後思考題

簡答題1.教育學是什麼?它的研究物件 學科性質和研究任務怎樣?在我國,教育學 一詞有三種含義 一是指教育學科群的總稱,有時稱為教育科學 二是指一門課程或一門學科的名稱,通常稱為 教育學原理 教育概論 教育通論 等 三是指一種教材的名稱,由於其教育物件的不同有不同的稱謂,如 初等學校教育學教程 中等教...

教育學原理 整理考題

1.教育 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力。2學生觀 是對教育環境中的學生的認識,是對 人 的研究在教育環境中的具體化。3教學評價 是指收集某個教學狀況或某個側面的資訊並基於所獲得的資訊對教學效果作出客觀衡量和判斷的過程。4.內容型策略 指根據教學內容的程度和內在邏輯結構安排教學活動的...

旅遊規劃原理思考題

旅遊規劃原理課後思考題2012 第一章1 名詞解釋 旅遊 旅遊者 海外旅遊者 國內一日遊旅遊者 旅遊目的地 旅遊系統 2 旅遊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目前處於什麼地位?3 旅遊發展的概況?4 旅遊規劃的發展趨勢?5 旅遊系統的組成?6 旅遊系統的性質?7 旅遊系統的主要功能?8 判斷旅遊系統是否健康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