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重點河農必看

2023-01-05 08:54:07 字數 5217 閱讀 1782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1)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①存在和思維或物質和意識何為世界本原,誰是第一性的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或物質和意識有無同一性,即人們的思維能否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

(2)意義:①哲學基本問題是人們在實際活動中的基本問題。②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③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結合當前我國社會存在著的一些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在實踐中堅持群眾觀點,做到以人為本。

群眾觀點:①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③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④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2)群眾路線: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④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2)群眾路線: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為什麼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2)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如何理解規律及其客觀性?如何理解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係?堅持這一原理對於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1)規律是指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

(2)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它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意識。(3)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①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4)意義:在社會歷史領域必須認識和處理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係。

如何理解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是指人們認識過程既不是封閉式的迴圈,也不是直線式的前進,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公升運動。(1)形式上:

認識和實踐的反覆迴圈。(2)內容上:實踐和認識之每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一)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二)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三)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怎樣理解價值規律及其意義?

(1)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規律。基本內容:

①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②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2)意義:①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的各個部門的分配②價值規律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個人在歷史上具有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因為:①人民群眾是創造社會歷史的力量,首先表現在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2)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①社會歷史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②歷史人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③從必然與偶然的辯證統一中理解個人的歷史作用④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

價值量與價值規律

⑴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則按照勞動時間來計量。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⑵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形成價值規律。

⑶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⑷價值規律的作用表現在: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為什麼說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狀態之間的矛盾。

(1)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表現為生產的無限擴大趨勢同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它是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必然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狀態之間的對立。當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比例失調現象達到頂點,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條件遭到嚴重破壞時,就要爆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可見,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它的深刻的根源就在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質。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這一原理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1)普遍性:①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②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無時不有)(2)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①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乙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橫向);②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乙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縱向)(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絡的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必然與普遍性相聯絡而存在。③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可以相互轉化。

(4)意義:①它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哲學基礎,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重要意義。②它是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思想**。

③它是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依據。

如何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及其辯證關係的原理?

(1)生產力是人們積極地改造自然、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是解決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社會物質力量。生產力的狀況標誌著人類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廣度和深度(2)生產關係是在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中所形成的人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它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以及產品分配方式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生產關係就是這些內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三項內容構成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這是人類社會發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第一,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第二,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改變。②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第一,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先進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第二,不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落後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為什麼說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

馬克思指出,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為資本主義私有制所代替,這是對私有制的第乙個否定。但是,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發展的規律性,又造成了對它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之否定。

這種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如何理解這裡所說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

「靠剝奪剝奪者而建立起來的狀態,被稱為以土地和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的恢復。對任何乙個懂德語的人來說,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包括產品即消費品。」這也就是說,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建立消費資料的個人所有制。

有的人認為,這裡的「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是對「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說明,即生產社會化,包括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也就是對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共同使用或社會使用。這種成就只是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提供客觀的物質條件,但還不是也不可能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而這裡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指建立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的所有制,也就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因此,這句話的含義是:在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的基礎上,建立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的所有制即生產資料公有制。

這兩個否定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代替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是少數掠奪者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奪,這是「乙個長久得多、艱苦得多、困難得多的過程。」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它是廣大勞動人民剝奪少數掠奪者

如何理解社會形態及其更替的一般規律和特殊形式?堅持這一原理與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發揮人們的歷史選擇的能動性有什麼重要意義?

(1)社會形態:是指同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是社會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觀念文化形態的統一體。

(2)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和特殊形式: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統一性):就人類總體歷史而言,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在生產力推動下,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不斷發展的過程。社會形態更替的基本秩序是:

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依次更替。

②社會形態更替的特殊形式(多樣性):就具體國家和民族來說,社會形態的更替並不是嚴格按照上述序列依次演進的,而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能夠跨越某一種或某幾種社會形態,以「跳躍」方式走向先進的社會形態。

(3)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①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造成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為人們的歷史選擇提供了基礎、範圍和可能性空間。

②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也是乙個和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

③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

④把握社會更替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怎樣理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

(1)區別:①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體的、個別的,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全體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對穩定的認識。②感性認識分為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2)聯絡: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依賴:

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前提。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滲透的:

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

如何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及其相互辯證關係的原理?

(1)經濟基礎是同生產力狀況的一定歷史階段相適應的、在該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各方面的總和。(2)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3)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三項內容構成上層建築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上層建築的性質;第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

馬原 考試重點

一 緒論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答 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 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上理解,即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基本觀點 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對其繼承和發展,並由 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

考研政治考前必看精華考點馬原部分四

說明 xz 表示選擇題,fx 表示分析題。下同。六 政治經濟學 xz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價值價值 有用性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勞動 勞動產品共有的自然屬性 商品特有的社會屬性 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空白 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交換價值的基礎,決定交換價值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抽象勞動 無差別...

2019政治馬原必背重點總結含大題重點

部分 1 科學的是實踐觀的確立是實現哲學變革的關鍵 唯心主義從精神出發去理解世界,舊唯物主義從自然出發去理解世界,他們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意義,因而導致了重大的缺陷。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去理解世界。實踐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而且具有世界觀意義。2 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