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宗教信仰 DIY

2023-01-18 00:30:02 字數 4855 閱讀 4001

摘要民間信仰是一種鄉土文化,雖然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明確特徵,但卻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世俗取向。本文以福建省晉江市民間信仰的現狀為例進行研究,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我國民間信仰的現存情況進行**,包括研究背景、意義、方法和流程。第二部分是對我國民間信仰研究成果的回顧。

第三部分是將我國的民間信仰研究與國外的民間信仰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第四部分通過對晉江市繁雜的民間信仰進行調查,取得關於其現狀的真實材料,用以確定晉江市民間信仰特有的價值。第五部分是**在民間信仰日漸勢微的當代如何有效地對其進行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間信仰、宗教、文化、晉江市

福建省晉江市民間信仰現狀研究

民間信仰代表著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取向,是我國本土宗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但由於時代的發展產生的變遷等多重因素的衝擊民間信仰正日漸弱化,本文即在此現實基礎上對民間信仰情況進行研究。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就近代我國民間信仰的變遷而言,民間信仰的研究背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全球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帶來的文化衝擊。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由於經濟交流的需求,科技發展的結果,以及文化溝通的深化,使得多種文化間的差異在逐漸消失。隨之而產生的是一種能夠被廣泛接受,普遍適用的信仰模式,這使得許多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點的信仰不斷被吞噬。

(2)科技成果高速發展帶來的理性思維原則。科學技術之所以為人所信服不是由於其背景的專業理論依據,而是它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表現出的驚人效果。從工業革命開始,經濟、科技的迅速騰飛使改變人類的思維模式和信仰模式,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導致的「知識大**」的發生更進一步使理性思維方式得以推廣。

西方理性主義、實用主義在中國乃至全球的蔓延對於推翻本土原有的宗教信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3)外國宗教對民間信仰的影響。傳統制度和文化在現代化浪潮的極速擴散中不斷地受到衝擊,中國原的宗教生態也同時受到影響。外來宗教不僅是指我國對外開放後自然流入的宗教思想,在清代末期以傳教為藉口進而入侵我國的行為,以及部分宗教人士對我國民眾的求助等都在客觀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本地宗教文化系統。

民間信仰作為對國民思想整合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公升民族的凝聚力,所以其研究意義不容忽視。首先,雖然現當代的發展趨勢是全球一體化,但卻沒有證據表明能夠形成一種適用於全社會的思想模式,就現實而言,各國均有不同的信仰存在,並且其多樣性的形成也不僅僅是由於地域的劃分,即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多種信仰同時存在。在現實層面,信仰多樣性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不同的適用人群。

其次,信仰本身對人的心靈具有慰藉作用,而信仰的多樣性本身有利於思維的多樣性的存在。最後,信仰的外在表現形態——宗教儀式及活動本身對於刺激地方經濟,發展旅遊產業、文化產業等已經顯現出了巨大的推動力,對於本土民間信仰的保護與傳承有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1.2 研究方法

本文以批判的精神,採用中外民間信仰的發展狀況進行對比以及對晉江的民間信仰的例項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場態度、理論方法的適用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態度、方法的與研究事物的不適合會造成南轅北轍的困難,走到預期結果的反而,因而方法的選取要具備科學性、批判性,與研究專案相適應的特點。

就本文的研究專案而論,在研究立場上要確定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批判性來進行處理。對於信仰的批判性分析不是全盤推翻,全盤推翻只會導致對信仰的排斥和消極否定,無法得出客觀的結論,在研究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完成細緻調查和深入研究。同時還要注意不能用信仰主義的立場和態度進行研究,一旦盲目迷信,便只會對信仰的事物尊崇有佳,根本無法進行理性的客觀分析、審查、研究,無法保證結論的可靠性。

只有採用判斷的態度,才能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寬容的態度避免消極排斥,又免於陷入盲目的迷信之中。

1.3 研究流程

(1)準備階段。包括確定研究立場、方法選擇和制定方案。

(2)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調查、採訪獲得間接和直接的材料。

(3)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得出初步研究成果。

(4)充實材料,撰寫**。

二、文獻綜述

2.1 我國民間信仰的概念

(一)基本含義。民間信仰是指民眾自發地對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體的信奉與尊重。這一概念是比較籠統的,它是相對於官方宗教和制度化的宗教而存的,因而具有非官方和非組織的特點。

我國的民間信仰則指流行在中國民眾間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廟祭、年度祭祀和生命週期儀式;血緣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廟宇的儀式組織;世界觀和宇宙觀的象徵體系。

(二)具體內容:(1)祖先崇拜。這一點是中國民間信仰的重要內容。

這種表現形式的目的是祈求祖先的靈魂會保佑自家的後代,也是對祖先的一種敬重、追思和孝的體現,在一定程度與儒家的倫理價值觀有關。

(2)神靈崇拜。神靈按屬性劃分可分為自然和精靈兩類。例如對日、月、水、火、風、雷等的崇拜屬於自然崇拜,而財神、藥王神則屬於精靈範疇。

(3)歲時祭祀。歲時祭祀通常會將節日與祈福結合在一起,並且節日多數都會被賦予一定的意義。現當仍在流行的是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傳統意味較濃的節日。

(4)農業祈儀。此類祈儀表達的是人對風雨等自然現象的敬畏,同時也是寄託自己希望的一種方式,表達了務農的勞動人民對於收成的渴望,對於我國這樣的長久以來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而言,它具有指導農民播種與收穫的重要作用。

(5)占卜風水。是與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關的一種近乎巫術的活動。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搬遷的選址、住宅格局的設計以及死後墓葬的方位等。

主要是想通過對於自然因素的調整達到規避災禍、祈求幸福的目的。

(6)咒符法術。指民間的法術形式,例如茅山道人的驅魔儀式等。形式是五花八門,符文則通常是在黃紙上用朱筆塗寫。

(三)具備特點。我國民間的信仰的乙個典型特徵就是雜糅性。將傳統信仰的神靈與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覆組合、篩選、淘汰,最終構成乙個神靈體系。

這一體系多數情況是不對神靈的出處進行考究,香火的旺盛程度是說明靈驗與否的標誌。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首先,它們類似於原始巫術和萬物有靈論的遺存,但又沒有在這兩方面做到徹底,而是將世俗生活融入了其中,所以所求之事多半與現實的需求相關;其次,又與宗教現象有著較多的聯絡。

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

(四)存在價值。不可否認,作為一般民眾的文化,民間信仰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民間信仰是雜糅的體系,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某些特點,但卻與社會中的官方文化和社會精英有微妙的關係。

例如,雖然士大夫為了避免非官方意識形態的發展而排斥民間的祭祀活動,但其本身也是宗教的實踐者,選擇性地加以支援,以便於「治民」。因此,在現代化的程序中,這種研究會對我國傳統道德觀消解的當代起到反思作用,推動現代倫理的發展,對意識形態較為混亂的轉型期具有一定意義。

2.2 民間信仰的研究

(1)界定問題。對於民間信仰的定義,國內學界眾說紛紜,大致可以歸納為四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民間信仰的重點在自發性和民俗性,否定了其宗教的本質。民間流行的信仰主要基礎是萬物有靈論,信奉物件較為龐雜,既有精靈的成分,也有自由因素的成分。台灣學者姜義鎮指出,中國的民間信仰是原始宗教和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累積混合後而產生的體系。

第二種觀點則強調,民間信仰的本質就是宗教。有的學者把民間信仰稱為「普化宗教」,是宗教的本質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而形成的,雖然缺少系統化的經典,更沒有形成規模塊織的教會系統,但本質上是宗教活動。

第三種觀點認為對民間信仰的界定不必要太精確,模糊一點更有利於研究的進行。用動態的、辯證的眼光去看中國的「民間信仰」,具體的界定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本身就是通過民間信仰的形式和方式存在和表現出來的。

第四種觀點認為民間信仰具有一般宗教的內在特徵,但又不以彼岸世界的幸福為訴求,而是著眼於現實利益。具有儀式、活動的形式,卻沒有完備的教義、制度,因此無論界定為是信仰形態還是宗教形態都不夠周密。

(2)關注重點。由於受到了社會學等近**論的影響,並且從歷史學、社會學等多角度對民間信仰進行了研究,目前我國民間信仰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照傳統中國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例如,有些學者從大眾信仰的角度**明清宦官與民間社會的關係;還有學者通過對蘇州民間信仰的考察,指出明清時期國家的相關政策,為民間信仰的存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第二,廟會成為了當前民間信仰研究的熱點。北師大的趙世瑜先生。他先後撰文對華北廟會、江南廟會作了研究。

他指出「廟會是中國古代民間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傳統社會中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並通過兩地廟會的比較得出前者較後者而言更重於經濟功能,後者較前者更重於娛樂性質的結論。這說明,廟會活動本身具有神聖與凡俗的雙重性。

第三,有特色的區域性神靈信仰的考察成為深化研究的乙個重要手段。我國民間信仰較為繁雜,即便在同一地區也存在著多種信仰並存的現象,所以,將信仰類別細劃,就專一專案進行相對集中的資料調研,有助於研究的深入。

(3)存在問題。就現存民間信仰的研究文獻資料而言,表明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對於研究本身過於表面化。研究僅僅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上,而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資料的挖掘,更沒有在意識形態上討論其影響和作用。這就使得信仰研究沒有深度,也忽略了信仰本身帶給人的意識層面的影響。

其次,立場和態度存在問題。部分學者在研究信仰問題時,不能用寬容與批判並存的態度和辯證的方法,而是單純地覺得民間信仰的迷信成分足以使得發揮消極的作用,因而應該用政治形態予以抵制。信仰在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雖然存在著糟粕,但以強制性的形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所以要用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尋求更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最後,在使用方法上存在問題。由於近代多學科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歷史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多種研究方法,在使用上,確實可在套用其他學科的方法,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方法都適用於所研究的問題,所以在方法的選擇上應該遵守適宜原則。例如,用統計法調查取得的資料情況,可以作為分析該地區信仰分布的原始資料,但資料本身不能表明信仰對個人意識及群體意識所帶來的影響,因而要注意資料和研究內容的區分。

三、國內外民間信仰的發展狀況

3.1 國內民間信仰的發展狀況。

民間信仰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是具有南北差異的,在南方,活動場所數量較多,其中包括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在非官方的場所中又可分為合法的與非法的。北方可能是由於經濟沒有南方發達的原因,場所數量較少,但各地區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活動。這表明民間信仰在我國具有分布廣、存在多的特點。

教育與宗教信仰此消彼長

接受教育越多,宗教傾向越少 迷信傾向也越少。這是為什麼?多上一年學,成為教徒 在教堂,清真寺或佛寺等宗教場所獨自祈禱 的概率就少10 10月6日發表的一篇 得出了上述結論。這篇 是一項長期專案的成果,它通過社會調查的方法,調查了1960 1985年間,11個歐洲國家中義務教育年限的變化,以求揭示受教...

宗教信仰對法律制度的影響

作者 王偉光周露露 青年文學家 2012年第01期 摘要 宗教是一種超越自然全能的信仰,是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任何國家 任何民族都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宗教的存在,而在憲法以及法律中對宗教信仰自由進行保護,實際上是賦予了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對這項權利的保護,不僅有利於國家的政治穩定,而且還有利於...

大學生宗教信仰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學院 電腦科學與技術 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班級 計科0903班 學號 2009001491 姓名 季夢清 一.調查目的 當代大學生信仰問題是乙個有這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因為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作為青年只是分子,大學生的人生觀 價值觀的選擇,將直接印象到未來中國乃至人類的精神價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