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統計指標體系說明中國標準研究院

2021-03-04 02:48:16 字數 3889 閱讀 7895

國家標準

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

(徵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標準起草組

二〇一一年十月

國家標準

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

(徵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1.1 前言

我國是乙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口人均資源占有量的一半,僅排在世界第80位。資源短缺、浪費嚴重和生態惡化的狀況,使得資源的綜合利用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通過將社會生產和消費後廢棄資源的**利用,我們既減少了對原生資源的開採,又節約了大量的能源,更有助於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大力開展廢棄產品的**和利用,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護環境,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

我國廢棄產品**處理行業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50多年來,**處理企業由小變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到具備一定規模的大中型**企業。廢棄資源**利用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產業,大力開展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我國廢棄產品的**處理企業的分布很廣,**處理的產品涉及到廢棄機電產品、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廢金屬、廢高分子材料、廢玻璃、報廢船舶、報廢汽車等等。**的廢棄產品,相當一部分被拆解成廢金屬、廢塑料等材料進行再生利用,再次進入生產製造環節;同時,廢舊產品的再製造也是產品**處理的乙個重要流向。對於很多任務業產品尤其是機械產品來說,**之後通過再製造技術進行修復和改造,可以使得已經達到使用壽命的產品恢復甚至超過原型產品效能。

再製造過程啟動了產品新的生命週期,是機械維修業進入高階階段的表現,也是提高機械裝備服役年限的有效途徑之一。

當前我國**處理企業多數規模不大,管理相對落後,使得我國對於廢棄產品**利用情況了解不夠,缺乏第一手的準確資料支援,這對於我國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的發展極為不利。鑑於目前現狀,從管理角度,對廢棄資源**利用產業從廢棄產品的**到加工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將有助於提高我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監管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廢棄產品的統計體系,用以準確掌握我國廢棄產品的產生、**、處理和流向等重要內容。

要了解廢棄產品的**利用情況,最基本的就是要在**企業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這是做好廢棄產品**利用統計工作的第一步。本標準正是在上述狀況和需求的基礎上提出的,它旨在為我國廣大的廢棄產品**處理企業做好自身的統計工作提供參考,並為進一步的資訊和資料收集工作奠定基礎。

1.2 任務**

為了配合我國《迴圈經濟促進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和實施,進一步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規範廢棄產品**處理行業的市場秩序,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支援下,由全國產品**利用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該標準於2023年正式立項,(立項編號20091233-t-469)。該標準立項時的名稱為「廢棄產品**利用統計指標體系編制通則」,在起草過程中,相關專家建議明確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為標準的使用方,同時由於廢金屬等產品的利用過程大多是鋼鐵企業、冶煉企業等完成,需要將統計環節限定在**和簡單拆解、處理階段,所以標準名稱改為「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以更加突出標準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該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起草,歸口單位是全國產品**利用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15)。

截止目前,本標準(徵求意見稿)的起草工作共經歷了如下2個階段:

(1)廢棄產品**處理企業基本情況調研

廢棄產品的型別非常複雜,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型別,如圖1所示:

按廢棄產品的物質形態劃分:可分為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裝置及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廢輕化工原料和廢玻璃等。廣義的再生資源還應包括報廢汽車、廢船等;

按廢棄產品的形成過程劃分:可分為兩大**,分別是社會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棄產品和生活消費過程產生的廢棄產品;

按廢棄產品的**途徑劃分:可分為國內廢棄產品和國外廢棄產品。

圖1 廢棄產品分類圖

鑑於廢棄產品的分類十分複雜,一定程度上說,任何產品都存在最終的廢棄階段。所以,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的型別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企業其**處理的產品也差異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該標準需要從原則上確立乙個**處理企業建立統計指標體系所必須尊重的原則,以及需要包含的資訊類別。

具體的企業依據這一原則性的標準,再制定適合企業**處理產品物件的統計指標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該標準出台之後,使用面是很廣的。

(2)標準的起草和研討

2023年8月成立標準起草工作組,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成員由行業協會、高校及其企業代表共同組成,並首次召開了標準啟動會,初步確定了標準內容框架。

2023年10月到2023年5月,根據調研和研討初步結果,起草形成《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國家標準工作組討論稿。

2023年5月和2023年9月分別召開了2次專家研討會,與會者包括來自研究機構的專家和處理企業代表,對標準中有關內容進行了討論。會議討論最終確定了該標準的使用方為廢棄產品**處理企業,不包括後續的金屬再生利用過程等,同時明確了企業在**處理過程中需要統計的關鍵數量和資料資訊,再考慮企業的統計能力和實際需求,設計形成了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的一級和二級指標,並以示例的形式,在附錄中給出參考形式。

2023年10月形成徵求意見稿。

2.1 標準依據以下相關的政策法規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迴圈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關於加快發展迴圈經濟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家關於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等。

2.2 標準要與已制訂的標準相協調:gb/t 4754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20861《廢舊產品**利用術語》、gb/t 23685《廢電器電子產品**利用通用技術要求》等。

2.3 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要求和規定編寫本標準的內容。

2.4 本標準應突出導向性原則,同時兼顧可操作性。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3 術語和定義

4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

附錄a本標準規定了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工作的相關術語和定義,以及統計指標體系設定的原則和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的統計和管理活動。

廢棄產品**處理過程中所涉及的環節很多,如廢棄產品、二手產品、有害物質、收集、貯存、拆解、處理、再使用、再生利用、**處理、**處理企業、再製造、零部件等等,均採用gb/t 20861和gb/t 23685所確立的術語和定義。此外,本標準中對**處理企業和統計指標的界定也參考了教科書和其它標準。

本標準是為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的統計工作提供乙個參考,也為在區域或全國的廢棄產品**處理情況的進一步盤查提供基礎條件,所以,對於企業具體設定統計指標時,基本原則中提出:「4.1.

1基本概念、定義和分類標準應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協調,統計指標要與國家重要的統計調查指標相銜接。」

另外,為了全面準確的反映企業自身的情況,就要求「4.1.2統計指標要準確並且全面,能夠準確反映該類廢棄產品的**、去向、產品屬性、經濟屬性等內容。」

在具體指標的設計、指標內容、方法和要求方面,依照資料統計的一般規律,提出如下要求:「4.1.

3每類廢棄產品都應明確規定所包括的具體產品細目,以避免出現重複統計而造成資料不準確。4.1.

4各項指標的設定應有統計依據,並應對資料**、收集、計算和校核等方面做出相應的界定和說明。4.1.

5統計指標的設定必須全面反映廢棄產品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係,形成一套相互聯絡的指標體系。」

在企業具體制定具體統計表時,就要求企業要在本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來設定,即:「4.1.

6企業統計指標體系需根據企業自身特點設立多級指標,但應至少包括廢棄產品入廠時種類和數量、加工處理產生的零部件和材料數量、零部件和材料的流向和數量、加工處理過程環境影響等重要資料。」

這部分內容以列舉的方式給出了廢棄產品**處理企業統計指標體系的一級、二級和**指標的基本內容,在滿足4.1的各項要求的前提下,具體指標的選擇不侷限於表1中所列的各項指標,企業須結合自身涉及產品的類別做適當選取,形成適用於具體企業的統計指標。

建立幸福指數統計指標體系的構想

葉青謝名義梁婷 2010年12月02日15 31 湖北 2010年 工作報告 旗幟鮮明地提出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把人活著的終極目標 幸福,作為 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強烈共鳴。如何科學測度和考量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成為現實而緊迫的任務。在加快經...

大學統計學複習4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

一.填空題 1.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和 按其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可以分為和 總體單位總量總體標誌總量時期指標時點指標 2.某地區某年的財政總收入為248.50億元,從反映總體的時間上看,該指標是指標 從反映總體的內容上看,該指標是指標。時期總體標誌總量 3.相對指標數值的表現形式有和兩種...

創新型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說明

附件1 一 評價指標體系 創新型企業評價採取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考察相結合的方式。五個評價指標包括 1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2 千名研究開發人員擁有的授權發明專利量 3 新產品 工藝 服務 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 4 全員勞動生產率 5 創新組織與管理。評價時,按企業規模和技術密集度分類評價。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