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舉制度的不足之處和消極影響

2021-03-04 04:23:14 字數 1420 閱讀 4755

按照錢穆先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項好的制度若能長久永遠好下去,便將使政治窒息。」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下,科舉制度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科舉制度相關**(14張) 第

一、由於統治者改變考試內容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明太祖將源於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為科舉考試文體。這種文體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段落組成,後四個段落中均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題須代聖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導寫文章。

清朝將聖人擴大到孔門**及朱熹等理學家在內的聖賢,並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語氣為樣式。乾隆以後,試帖詩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專案。試帖詩與八股文一樣,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聯十六句,不過八股變為六股。

首聯如破題,次聯如承題,三聯如起講,四五聯如中股,六七聯如後股,八聯如束股。而且必須發揚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發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來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寫,便於考官評分,以示「公平」。

否則,各人有各人的寫作風格,必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後來卻成了統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於考八股文,壓抑了那些本來不擅長科舉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識分子,無法在學術上、思想上進行創新。從而導致了思想上的落後,使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停滯不前。

甚至產生像孔乙己那樣的科舉犧牲者。 第

二、科舉制度也產生了家庭悲劇。由於科舉制度及第者享有豐富的優待的榮譽,而且科舉也是普通人出頭的重要途徑,因此經常會有貧士高中之後拋妻棄子的悲劇發生,相信陳世美(首先,這只是戲曲中的人物,據考證純為子虛烏有,況古之帝王豈容如此欺君之人哉;其次,這也是個人的私德問題。)的醜名是無人不知曉了。

這雖然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當事人的思想價值觀,和責任感,但是科舉畢竟給了它這樣一塊生存的土壤。 最後,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科舉制度隨著歷史車輪的推進,出現了科舉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親師的教育又造成了師門關係的盛行。

這樣造成了嚴重的師門裙帶關係現象。這些師門關係在官場中互相拉幫結派,並且官官相護。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和紳就是乙個最好的例子。

他藉著乾隆皇帝對他的寵愛而一手遮天,收**賂,富可敵國。而且就多次利用科舉考試的題目為餌收取考生賄賂的錢財。這就不利於國家建設乙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社會良好制度。

造成了官場的黑暗和社會的混亂

總之就科舉制度的消極作用來說並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錯誤,制度本身來說應該承認科舉是一項好的選官,選才制度。科舉制度是為了先才,也是能夠選出傳統社會的真才並委以重任的。至於明清科舉的八股文之風,加上中國傳統重術不重技術,重視人文科學輕自然科學的傳統,才是導致明清以後科學技落後的真正原因。

許多論者把科場上的作弊如挾帶、**、賄賂考官、通關節等說成是科舉制的弊端,認為晚清科場作弊盛行說明科舉制黑暗。實際上,從宋代以後基本定型的科場條規來看,作弊是人的問題,而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就是現在的高考也會有作弊現象。

婦女被排除在選拔範圍之外,也不能歸罪於科舉,沒有科舉制,古代婦女也一樣無權參政,這是古代社會性質所決定的。

說課稿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說課稿 歷史與社會學院歷史學 2011級2班劉秀娟 20110510331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4課 明清君主 的加強 我將從說教材 說學情 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與鞏固練習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以下是我的說課內容。一 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 科舉制是我國...

第3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三 教材對唐朝 科舉制度的發展 一目介紹比較羅嗦,缺乏層次感,教師 學生應進行有效的梳理。本目介紹了科舉制度的類別 考試內容 科舉程式和任用標準。四 科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對科舉制度的影響,可分小組討論總結,從政治 思想 文化教育 社會風氣等方面分析,還可以從...

第3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學案

班級學生 現代社會中,考試繁多。公升學要考試,招工要考試,技術資格要考試,選拔 也要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試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但中國最早的考試制度產生於何時?它經歷了乙個怎樣的發展過程?有哪些重大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的學習。一 知識梳理 一 科舉制度的創立 從三國到南北朝,主要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