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圖測繪實習實習報告

2021-05-30 18:21:36 字數 5011 閱讀 4551

實習報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 實習目的與要求:

1, 鞏固和深化對《數字測圖原理》課程的理解,具體包括一下三個方面:熟練掌握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區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成圖過程與測繪方法;了解數字測圖的基本程式及相關軟體的應用。

2, 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功,充分鍛鍊同學們在測,記,算繪個方面的能力。

3, 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個人責任感。

4, 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引導專業素質的養成。

5, 培養同學們快速,嚴謹而有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實習任務:

1, 每小組施測一條約600m的四等水準閉合路線。

2, 每小組完成老師規定的圖根導線測量任務。

第二部分,實習內容

(一) 實習專案:

在老師的分配下,本小組的實習任務由9月7日起,共為時30天,實習具體內容:在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東校區,對一條長約600m閉合路線進行四等水準測量,並且閉合路線所包含的區域中應有圖書館,運動場,實驗樓等學校的主要地物

(二) 測區概況: 水準測量與圖根導線測量都在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內進行,由於學校整體建築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點之間相對高程不大,這給水準測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在進行圖根導線測量的區域性區域來說,測區內樹木,灌木較多,通視情況一般,且多陡坎,溝渠的複雜地物,給我們並不熟練的圖根導線測量帶來了一定難度。

另外,由於測區位於校園主幹道附近,且周圍有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等設施,導致測區內**量較大,容易對實習中的人員和儀器造成干擾或者帶來危險。 在實習過程中,荊州市區的天氣狀況以晴陰天為主,並且時常伴隨著小到中雨,氣溫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這些,也都給測量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 技術設計: 1,

三、 四等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方法:使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根據水平視線確定兩點之間的高差,從而由已知點的高程推求未知點的高程。

各類測站的選擇:在所選擇的閉合回路上選取3個普通水準標石作為固定點,將整個閉合迴路分為6個測段,每個測段中設定偶數個測站,站與站之間距離應適中。 施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

四等水準測量中使用一套s3水準儀各項限差: 視線長度前後視距差前後視距累計差黑紅面讀數差黑紅面高差之差高差閉合差 i角誤差 ≤80m ≤5.0m ≤10.

0m ≤3.0mm ≤5.0mm ≤±√lmm ≤20〃 2,地形圖測繪:

(1)圖根控制測量: 圖根控制測量方法:採用圖根三維光電測距導線測量,既在控制點間布設閉合導線,利用全站儀進行資料的觀測,將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整合在對全站儀的一次操作中。

各類控制點的布設方案:經過實地勘察後,本小組以在點位穩定,安全性好,通視情況良好,便於觀測為原則在測區內選擇了6個點作為控制點,並用油漆畫⊕作為標記,由這6個控制點構成閉合導線,並且以其中兩點連線方向做為正南正北方向,給其中一控制點賦予座標值(1000,1000,100)。 施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

施測中使用的儀器有:全站儀裝置1套,腳架1個,反射稜鏡2套。 在各個控制點的觀測時,導線的轉折角,導線邊,導線控制點的高程進行觀測,並量取儀器高和稜鏡高,其中對轉折角及導線邊長採用一測回觀測,而三角高程測量時採用對向觀測。

在移站的過程中,採用三聯腳架法,以減少操作和提高測量精度。

各項限差: 水平控制測量:(n為測站數) 比例尺閉合導線長度平均邊長導線相對閉合差測回數j6 方位角閉合差 1:

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3、經緯儀測角:水平角的觀測的方法主要有測回法和方向觀測法。為了消除儀器的某些誤差,一般用盤左和盤右兩個盤位進行觀測。

所謂盤左就是相對觀測者而言豎盤在望遠鏡的左邊;盤右則是豎盤在望遠鏡的右邊。步驟:1、盤左位置,瞄準目標a,擰緊水平制動螺旋,調焦使目標影像清晰,用微動螺旋使十字絲中心部分的豎絲精確地的照准目標a,配置度盤。

為了避免盤右方向的讀數小於180度而造成計算不便,通常將其配置在零度零一分左右。2、鬆開水平制動螺旋,順時針方向旋轉照准1、2週後,再精確照准目標a,讀數並記錄在表中;3、順時鐘方向照准b目標,讀數並記錄,至此完成了上半測回。4、將望遠鏡變換到盤右位置,逆時針方向旋轉照准部並精確照准目標b,讀數並記錄。

5、逆時針方向旋轉並精確照准a目標後,讀數並記錄,至此完成了下半測回。上、下兩個半測回合稱為一測回。

(四) 作業方法:1, 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共有成員6人,在施測水準測量的時候,人員分配情況是:

四人為跑尺員(前,後尺各兩人),另外一人為觀測員,一人為記錄員。 具體作業方法如下:在選取了合適的水準路線和固定點之後(水準路線見附圖),開始進行第一測站的觀測,將水準尺立於固定點上做為後視,水準儀放置雜水準路線附近合適位置,然後在施測路徑前進方向上取儀器與後尺大致相等距離放置尺墊,在尺墊上樹立前尺。

隨後觀測員對水準儀進行整平,並按「後後前前」的順序對後尺前尺進行讀數。在一測站完畢後,通知後尺移站,此時前一站的前視點變為後一站的後視點,按照與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式完成該站的測量,直到完成該測段為止。 2,地形圖測繪:

(1) 圖根控制測量: 在圖根控制測量過程中,對小組成員進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負責稜鏡與配套腳架,一人為觀測員,一人為記錄員。

具體的作業方法如下:在組織組員對測區進行了勘察情況下選定了控制點,在確定已知點座標和正北方向後,按照三聯腳架法對導線進行觀測:將全站儀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稜鏡分別安置在後視點i-1和前視點i+1的基座中,進行導線測量,分別讀取六種觀測值:

水平角β,距離s,豎角α,儀器高i,目標高υ。遷站時,點i和點i+1上的腳架和基座不移動,將全站儀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則安置稜鏡,再將第i-1站的儀器遷到第i+2站,隨後再如前一站進行觀測,直到閉合導線測量完畢。

(五) 計算成果及評價 1, 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對水準路線進行了往返觀測,主要計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進行了兩次檢驗及一次除錯,兩次觀測過程中i角值分別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觀測員讀取各站觀測資料後,立即由記錄員算出視線長度及前後視距差,黑紅面讀數差以及黑紅面高差之差,均滿足限差條件。 內業計算後得出:往測中,前後視距累計差為0cm,高程閉合差為-1mm,返測中,前後視距累計差為+35cm,高程閉合差為+1.

5mm。 以上各項資料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2,地形圖測繪:

在進行了內業計算後,本小組地形圖測繪的指標資料如下: 閉合導線長度:472.

634m≤900m; 平均邊長:78.778m≤80m; 導線相對閉合差:

1/94526.79≤1/4000; 方位角閉合差:55〃≤40〃√n=97〃; 高程閉合差:

27.1mm; 以上各項資料也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資料記錄表均影印並作為附頁。

第三部分,實習總結在實習過程中,我從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收穫: 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次實習給了一次我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並不熟練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理解,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新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 1,實地測量前需要進行勘測:

在進行水準測量和圖根控制測量之前,作為組長,我都組織大家對閉合水準路線和測區進行了勘察,做了預先的準備工作,這樣做的結果是小組成員對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了直觀的了解和充分的準備,直接提高了作業的精度和效率。特別以水準測量為例,在施測前的下午,全組成員沿著老師所規定的水準路線進行了實地觀測,分析了施測過程中可能出現困難的路段,選取了作為測段終點的固定點,並對每個測段中的測站數進行了估計,此外,由於實習是在校園內進行,**量大且具有規律性,大家還分析了每個測段可能出現道路上車,**量的時間,有選擇性的在不同時間對不同測段進行觀測,這樣,全組測量所用的時間大大縮短,僅僅用半天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乙個測回。 2,測量員所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實習過程中,我大部分時間是擔任著測量員的工作,因此體會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提到的測量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隔距離較遠,如果測量員不通知,跑尺員很難自行判斷讀數是否完畢,所以讀數完成後,測量員應該立即通知跑尺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跑尺員不必要的處於緊張狀態;對中整平的過程中,應盡量使得腳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這樣就可以減少腳螺旋過度的扭動,從而減少了下一站對中整平的時間;在測站放置腳架時,腳架的兩條架應該沿水準路線或閉合路線的前進方向,這樣在讀數過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測量員碰觸腳架而產生誤差的可能;根據我們小組讀的資料反映,誤差「較大」的點的值大部分是在讀數較猶豫的時候獲得的,因此,測量員讀數的過程中應該看準資料後立即讀數,如老師所說的,要做到「穩,準,狠」;每當周圍有人或車經過時,應該將手握成空心拳頭來抓儀器的一條腳架,但手並不應該接觸到腳架,這樣隨時作好了保護儀器的準備,也不對儀器的對中整平及讀數早成影響。

3,有關數字的的技巧:在具體操作前,很多時候都覺得外業工作和內業工作中的資料計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經過老師的指導,大家逐漸掌握了一些有關數字方面的技巧:在水準測量的時候,對於前後視距累計差這一項限差,記錄員在每一站讀數完畢後應該立即計算得出,這樣在下一站的時候就可以有意對其進行調節。

4,因充分利用多人檢核這一工具來避免在計算和測量之中的錯誤,從而能減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數。 在團隊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1,團隊中要對人員做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圖根導線的測量的過程中,全站儀轉角時由於人數不夠導致測量時間太長,造成小組成員勞累,我們採取了稜鏡每邊站兩人,輪流扶鏡的方法,大大減少了成員的勞累問題,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們小組的作業效率有了相當的提高。 2,團隊精神: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由於困難的出現,不可避免的會影響成員的情緒,從而影響測量工作的進行,在這裡,就需要團隊精神發揮作用,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作為乙個整體來戰勝困難:

任務依然有一小部分沒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氣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難,一直加班到晚上八點,終於完成了規定的測量任務。 從專業素質的角度來看,我也獲益非淺,使我更加意識到了測繪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 即使在我們的實習這樣精度要求不太嚴格的測量工作中,許多限差的單位都是以公釐,秒等小單位來進行度量的,這是測繪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觀的反映;在學校這樣相對比較容易的測區進行觀測,我們許多同學都感到了疲勞,更不用談那些在情況更為負責和困難地區進行的野外觀測了。

正是通過對測繪工作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的直觀認識,我更加體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測繪工作者應該也必須使自己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因此,在實際測量中我們盡量作到仔細,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認識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乙個小數點的錯誤就可能影響全域性,這也培養了我們做事嚴謹的作風,而這也是專業素質的基礎。

地形圖測繪實習實習報告

地理資訊與旅遊學院 實習總結報告 地理資訊與旅遊學院制 地形圖測繪實習 實習總結報告 2012210396楊秋鳳 鞏固和複習 現代測量學 和 現代地圖學 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測繪儀器 全站儀 水準儀等 和測繪成圖軟體cass的基本操作。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基本方法。學會團隊協作和與人溝通的技巧...

地形圖測繪實習指導書

土木工程學院 2013 5 8 一 實習目的與要求 數位化測圖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從圖根控制到大比例尺數位化測圖生產作業的全過程,從而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要求學生 1 熟練掌握全站儀測量的操作,並能對儀器進行檢...

地形圖測量實習報告

地點 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 班級 測繪0906 組號 第三組 姓名 朱翔 學號 指導老師 組員 楊婷陳洲湯佳偉 目錄一 前言 1 實習的目的與要求 2 實習任務 3 實習儀器工具及準備資料 二 實習內容 1 實習專案 2 測區概況 3 實習的技術要求 4 相關的示意圖 5 實習成果及評價 三 實習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