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觀後感

2021-03-04 09:22:23 字數 1051 閱讀 4820

。該紀錄片記載了上起國家制度出現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開創的廉政新風,時間跨越5000餘年,歷經五大社會形態,可謂源遠流長。漫長的中國廉政史積澱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廉政文化資源。

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批判繼承。

它揭示的是以民為本、順應民心的傳統;是勇於進諫和善於納諫的經驗;是不畏強權、公正執法的優良傳統;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中國廉政史上,湧現了許多不畏強權、執法如山的模範人物與典型事蹟,如東漢光武帝時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劉宗周。都為倡導廉政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鑑史問廉》實際上就是通過乙個個清官的感人故事,來展示廉潔對乙個政權、對乙個國家、對乙個社會的重要性。

腐敗對乙個國家、對乙個民族、對乙個社會的傷害。通過**,每乙個教師在在該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就乙個國家而言,「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乙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

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溫暖」的**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開啟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從古至今,廉潔的故事比比皆是。東漢南陽太守羊續將焦儉送給他的魚懸於室外來拒絕焦儉的再次相贈;北宋包拯立《誡廉家訓》於家中警示後人;***穿著樸素,總是將衣服補了又補,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還有魏徵、狄仁傑、包拯、鄭板橋等一大批清官廉吏任職故事,受到歷代百姓的傳頌和敬仰。

許多與廉政文化有關的器物文化,比如說包公祠、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等。在反腐敗的制度設計和律令制定方面,古代統治者也有很多積極的探索,對我們今天的反腐敗工作還有很多啟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鑑史問廉》通過拍攝這個跨度幾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過歷史上這些廉吏和**的對比,使人們從中得到廉潔是一種正氣,更是一種風氣。當乙個集體裡廉潔的風氣盛行時,這個集體勢必會欣欣向榮的發展。李樂

鑑史問廉觀後感

清正廉潔,方能正道直行 紀錄片 鑑史問廉 有感 從 到地方各級雷霆懲腐的大背景下,紀錄片 鑑史問廉 以其獨有的歷史觀和厚重感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 廉 為核心,以 清 勤 慎 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沉浮中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讓人感到廉政富有的溫度和情感 活力和魅力,從而增強人們反腐倡廉...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

觀後感廉政建設,似乎聽起來離我們很遠,只有 才有必要看。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廉政建設和我們密切相關,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細胞中,清與濁常常成為忠與奸 正與邪 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清廉更成為一種人格的魅力,一種道德的體現。紀錄片 鑑史問廉 通過乙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示了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與...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堅守 觀 鑑史問廉 後心得體會 範聰聰送錶礦區初中 2014年1月 堅守 觀 鑑史問廉 後心得體會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的人,多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為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後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