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溝通障礙

2021-03-04 09:32:18 字數 5329 閱讀 8762

一、如何辨別溝通障礙的表現

1.溝通障礙分類

溝通障礙主要包括:主題障礙、資訊障礙、媒介障礙、客體障礙和反饋障礙等。

主題障礙

主題障礙是指傳送資訊和傳遞資訊的人的想法、意圖不清晰。

資訊障礙

資訊障礙是指詞不達意,不能用很好的方式把真實的想法和意圖恰當、準確地表達出來。

媒介障礙

媒介障礙是指在想法清晰、表達話語正確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媒介不對,也稱為通路選擇障礙。例如,賬號、**號碼、詳細的位址等可以用書面文字進行確認,如果只是通過口頭語言傳遞就有可能出現資訊偏差。

客體障礙

客體障礙是指接收方有問題,接收方從自己的地位、角度、立場、需求和價值觀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理解資訊內容。

反饋障礙

反饋障礙是指資訊傳遞後,對方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研究表明,工作中70%的錯誤是由溝通不善和溝通障礙造成的。

2.溝通的常見陷阱

溝通的常見陷阱主要包括:

傲慢無禮

傲慢無禮主要包括評價或安慰時態度傲慢,進行自我標榜、口氣誇張,諷刺、挖苦對方或者進行過分和不恰當的詢問。這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對方就會有意無意地採取一些抵抗。如果對方的能力大,可能會與說話者進行公開挑釁;如果對方能力不夠,可能就會採取一些躲避的策略。

發號施令

發號施令主要包括命令對方、威脅對方或者進行多餘的勸告。

迴避迴避主要包括資訊傳達模稜兩可、對資訊有所保留或者含糊其辭等,從而轉移注意力。

3.語言溝通的漏斗

圖1 語言溝通的漏斗

如圖1所示,該圖描述了在溝通過程中資訊傳遞逐層遞減的現象:資訊傳送方想說出100%的內容,但只說出了80%,傾聽方接收到60%,聽懂了40%,記住了20%,最終到達執行時只行動了10%。

由此可見,執行力的偏差首先來自溝通資訊的衰減。每增加乙個層級,資訊衰減就增加10%左右,所以最好通過書面或者面對面進行溝通。

4.溝通障礙的種類

溝通時,資訊衰減非常驚人。有些是有意識的,有些是無意識的,有些是故意隱瞞。

總體來說,溝通障礙主要分為十類:

第一,資訊競爭,資訊太多或太少都會有問題;

第二,認識知覺,主要是指自我認識;

第三,語言文字,包括發音、方言等;

第四,文化地位,包括文化價值觀、信仰、信念等;

第五,組織龐雜,是指組織層級越多,資訊衰減就越厲害;

第六,需求利益,是指從不同利益角度理解資訊;

第七,傳遞干擾,是指傳遞過程中有其他訊號干擾;

第八,渠道不當,是指選擇的通路渠道媒介有問題;

第九,沒有反饋,即沒有得到對方的反饋;

第十,光環效應,也稱為暈輪效應,就是放大或者縮小效應,也就是所謂的「一俊遮百醜」或者「一丑遮百俊」,將乙個人的優點或缺點過度放大或縮小。

5.溝通的禁忌

溝通的禁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不良的口頭禪;

第二,過多的專業術語;

第三,使用威脅的語句;

第四,易受干擾的環境;

第五,忽視了確認不了解的資訊內容;

第六,只聽自己想聽的內容;

第七,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

第九,不信任對方;

第十,被第一印象及對方的身份、地位左右。

二、如何分析溝通障礙的原因

1.心理認知的障礙

心理認知障礙主要包括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又叫第一印象,是指第一次見到乙個人,包括應聘面試、參加正式場合的宴會等,人們都喜歡將自己打扮得乾淨整潔,因為人們都希望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時間、空間或者特徵的遠近差異所帶來的認知上的不同。

例如,時間越久遠,記憶就越少,這稱為時間近因,所以單位進行工作考評,時間距離越近,員工的表現就越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地理位置上,距離靠的越近,人們就越適應,越遠就越不容易適應,這稱為空間近因;具有一致特徵或相近喜好的人們更容易接近、融合。

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預設立場,放大或者縮小某一點特徵。

2.傳遞者的障礙

傳遞者的障礙主要包括:

第一,傳遞者的意圖;

第二,傳遞者的資訊;

第三,傳遞者的信念和價值觀;

第四,傳遞者的習慣。

例如,上下級溝通時,領導的溝通習慣和方式與下級可能不同,領導有的喜歡開會,有的喜歡吃飯,有的喜歡打**,有的喜歡報告形式等,作為下級人員應該配合領導,否則傳遞者之間就有可能產生溝通障礙。

3.接收者的障礙

接收者的障礙主要是選擇性障礙:

第一,選擇性認知;

第二,選擇性接收;

第三,選擇性理解;

第四,選擇性記憶。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都會根據各自的價值觀和看法理解概念,這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導致溝通的差異。

【案例】

上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次談話中,上級對下級員工說道:「你的績效這一季比上一季低,我真的希望你再加點油。」下級員工聽到後,彷彿聽到了裁員的聲音,他心裡想:如果再落後的話,就要被解雇了。

但其實領導只是在講一句鼓勵的話,是想讓員工再努力一點,而且相信員工一定能做到。但員工因為領導講話時強硬的語氣、死板的表情和手上的動作等因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這是領導的恐嚇、威脅。

由此可見,如果領導能夠通過具體量化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就不會產生案例中無效的溝通。

【案例】

上司何時要報告呢?

一次談話中,上級對下級小王說:「那份報告一寫好,就馬上拿給我,我需要它。」小王誤以為領導是要他停止現在所有的工作,當天就把報告第一時間寫好。

其實上級的意思是要他在乙個星期之內完成那份報告。

所以,上級在給下級發布資訊時,如果沒有準確地表達資訊,例如:關於「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要怎麼做」等問題沒有講清楚,模糊的資訊可能就會帶來問題。

此外,對大部分人而言,語言的溝通是不夠的,所以要配合**、書面等多媒介,通過多種手段來克服溝通的障礙。

三、如何應對溝通階段的障礙

1.資訊傳遞階段的主要障礙

一般來說,溝通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七個階段的溝通障礙:

整理資訊的內容

障礙表現:資訊不完整、不精確,未能真正表達自己的意思。

障礙舉例:因為工作的最後期限臨近,某項工作的負責人很著急;本想召開一次緊急會議,要求員工加班,但卻表述為想找個時間聊聊,語氣很平和。

處理措施:要確認所要講述的內容已包括了所有要點,確切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恰當表達資訊

障礙表現:資訊的表述方法並不適合於某一特定的人或群體。

障礙舉例:對於業外人士,使用了太多的專業術語;說話的語氣聽上去令「聽眾」很反感;說話速度太快。

處理措施:根據接收物件的不同,調整表述方法的難度、風格、語氣等,以適應「聽眾」的需要,並且表明自身的感受。

讓對方準備就緒

障礙表現:接收方尚未作好準備接收資訊。

障礙舉例:接收方正忙於另一項工作而注意力不在這項工作。

處理措施:確認資訊到達接收方時未受到任何干擾,而且接收方在資訊開始傳送前已經做好接收準備。

傳送資訊

障礙表現:所選傳送方式不合適。

障礙舉例:乙個複雜冗長的傳真完全可以被只有五分鐘的的簡短談話所代替。

處理措施:確認訊息的發布方式很合適,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建議使用多媒介的發布方式。

接收資訊

障礙表現:資訊的接收還存在一些問題。

障礙舉例:由於接收方的問題而導致錯誤,例如:電腦出問題,e-mail延遲收到等。

處理措施:確保特定的方式能讓資訊及時、準確地到達目的物件;如果必要的話,保證「傳輸線路」的通暢,否則很可能會丟失,而面對面交流可以減少此種干擾。

解釋資訊

障礙表現:資訊被不恰當地解釋。

障礙舉例:沒有提醒接收方某部分內容很重要,因為認為此部分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接收方卻持不同的觀點。

處理措施:努力設身處地地去理解接收方的感受。

資訊的確認

障礙表現:沒有盡力去獲得或聽取反饋資訊,所以沒有得到反饋資訊,不知資訊是否已被對方正確理解。

障礙舉例:沒有進一步確認接收方已經很明白自己的意思,結果導致工作未能按時完成。

處理措施:通過反饋資訊及時核實資訊到達了接收方並被正確理解――向「聽眾」提出問題並聽取對方的意見。這是計畫執行前核實資訊是否被大家理解的最後機會。

2.獲得反饋資訊的主要障礙

障礙的表現

工作中獲得反饋資訊的主要障礙有以下方面:

第一,老闆的態度很冷淡,根本不想徵求員工的意見;

第二,老闆似乎從未認真聽過任何人的講話;

第三,沒有人提出要徵求反饋意見;

第四,員工覺得自己資歷淺,沒有經驗,自己的觀點不會被重視;

第五,沒有機會給出反饋意見;

第六,與老闆的意見不一致,有所顧慮。

解決措施

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資訊反饋過程中的障礙,那麼對於組織而言,開會只意味著浪費時間和精力,久而久之,員工都會變得毫無激情。建議採用「魔鬼代言人」的手段解決上述問題,就是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質疑、批評、否定甚至是攻擊,提出自己對此問題的風險、缺陷的看法。這樣做可以避免一邊倒、一言堂。

、如何克服組織溝通的障礙

在組織溝通時,會碰到很多障礙,這時要充分運用溝通的基本原理,進行雙向完整的資訊溝通,並獲得及時反饋,運用多媒介和其他輔助工具,確保體態、表情、動作和所表達的內容完全一致。

1.改進組織溝通的準則

為了使組織溝通更有效,改進組織的溝通主要有以下準則:

第一,清晰的資訊和目的,能夠具體化、數量化;

第二,制定符合實際的溝通計畫;

第三,建立完善的資訊溝通機制;

第四,充分考慮資訊接收者的需要;

第五,確保資訊被完整地理解;

第六,調整感情和心理狀況;

第七,牢記有效的溝通是雙方的職責。

2.檢討資訊溝通的渠道

在企業中進行資訊溝通時,要做一些渠道檢討:

第一,屬於政策、程式、上下級關係的管理性網路;

第二,解決問題、涉及會議和改革建議等的創新活動性網路;

第三,表揚、獎勵和滿足企業目標與個人需求的整合性網路;

第四,組織出版物、布告欄、小道新聞等的新聞性、指導性網路。

圖2 組織溝通的網路模型

如圖2所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全通道型,a、b、c、d、e五個個體成員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充分溝通,這樣五個個體通常被稱為工作團隊(team)。然而,中國人的工作團隊溝通很有問題,通常是上面講、下面聽,上面講錯了、下面也要去服從,更多地是強調執行的服從性,而忽視正確性。

圖3 非正式溝通模型

如圖3所示,非正式溝通模型包括中心源方式、機率傳播線方式(也稱為隨機方式)和密集傳播方式。在非正式溝通渠道中,小道訊息和謠言的傳播速度比正式檔案快,個別公司、個別領導採用個別的小道訊息方式進行溝通,這種方式傳播的速度快,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管理公司的溝通渠道,不僅包括正式的溝通渠道,還包括非正式的溝通渠道。

如何克服溝通的障礙

學習導航 通過學習本課程,你將能夠 學會克服溝通的種種障礙 了解溝通障礙的種類 禁忌 掌握不同階段溝通障礙的解決措施 不斷改進書面溝通效果 有效應對溝通角色的障礙。一 如何辨別溝通障礙的表現 1.溝通障礙分類 溝通障礙主要包括 主題障礙 資訊障礙 媒介障礙 客體障礙和反饋障礙等。主題障礙 主題障礙是...

如何克服溝通的障礙

溝通障礙主要包括 主題障礙 資訊障礙 媒介障礙 客體障礙和反饋障礙等。主題障礙 主題障礙是指傳送資訊和傳遞資訊的人的想法 意圖不清晰。資訊障礙 資訊障礙是指詞不達意,不能用很好的方式把真實的想法和意圖恰當 準確地表達出來。媒介障礙 媒介障礙是指在想法清晰 表達話語正確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媒介不對,也稱...

克服企業各種溝通障礙,進行有效溝通

開誠布公的交流和溝通 開誠布公的交流和溝通是團隊合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人與人之間遮遮掩掩 言不由衷甚至挑撥是非的做法都會嚴重破壞團隊中的工作氛圍,阻礙團隊成員間的正常交流,並最終導致專案或企業經營失敗。比如,在開會討論問題的時候,與會的所有人員都應當坦誠地交換意見,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某個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