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素質提高的思考

2021-03-04 09:38:40 字數 4652 閱讀 3224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在逐步發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學校面貌、制度規範和學校的精神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人際交往、規章制度等行為準則。「學校文化之於學校猶如靈魂之於生命、思想之於人類」,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底蘊和永恆動力,是最好的培養師生德行的隱性課程,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是乙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對師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對於提高師生的人文道德素質,拓寬他們的視野具有深遠意義。

有人說:「校園是一本活的教科書,使每座牆都能說話。」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通過詞語、說教起作用,而是還應通過立體的、多彩的、無聲的環境時時處處對師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產生薰陶、滲透的影響,從感知的角度講,其教育意義更深刻,更持久。

每座牆都能說話——校園物質文化環境

物質文化環境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是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的布局,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建立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運動場、室內體育及運動器材、圖書館中豐富的藏書、先進的圖書資料閱讀工具、廣播站及廣播器材等齊全的裝置設施都可成為學校的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校園的每寸土地,每一面牆都成為育人的陣地。

校園物質文化是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價值的沉澱,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學生不僅通過物質景觀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同時從景觀中領會特定文化與空間設計、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並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應該注意環境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薰陶功能,通過綠化、香化、淨化、園林化、知識化,讓校園的一景一物,每堵牆壁,每個角落在無聲地「說話」。這樣我們的校園才能成為學生流連的花園、溫暖的家園和幸福的樂園。

潤物細無聲——校園精神文化環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客觀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啟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樂、寓教於文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種潛在的美育薰陶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個性的人才。相對而言,課堂教育是一種共性的教育活動,而校園文化活動則可更充分地使學生施展才華,發展個性。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發揮,並在各種活動中挖掘學生個性的潛在能力,充分認識自我,客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各項活動,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各類活動中去,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淨化了校園的精神環境;既增長了學生的才幹,發展了個性,又使學生接受了教育,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優良的文化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種協調的行為規範

健全校園文化建設要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如成立由校長、各部門負責人、班主任等組成的領導小組就校園文化陣地,環境衛生,綠化美化,校園保衛等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同時在學生中建立執勤隊,校園文明監督崗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要加強常規管理,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校園管理制度,如班級管理制度,學生日常管理制度,課外活動制度,公物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目標管理體系,確保校園文化與學校其他工作同步發展。

如今,校園內的很多規章制度均掛於教室的牆上,學校的校訓校風布置在醒目的位置上,立意深遠的名人名言張貼於教室的牆上和走廊裡,時常激勵著學生。校園的宣傳欄、閱讀欄和標語等都顯示校園文化的個性,可以直接展示校園文化的交流。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環境氛圍和辦學風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風校紀、師生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心理趨向、價值觀念、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內容,透射出獨特的校園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僅對師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過培養出的人才的高素質輻射社會,其影響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學校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建構現代化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素質教育氛圍的心路之途

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個性、陶冶情操、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過去我們在強調教育功能和途徑時,比較注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而對「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則不太重視,其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樹立,高尚道德人格的養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公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優化育人環境,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缺乏校園文化建設的學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的真諦在於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可以說素質教育是一種不僅使學生學會做事,更重視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往往只解決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質則更多是解決如何「做人」,只有將「做事」與「做人」有機結合,才是理想完整的教育,所以說素質教育不是對教育的分類,而是一種指導思想,一種教育觀念,它強調一種基礎、一種素養,是一種做人與做學問的功底。因此在學生正值可塑性最強的教育時機,學校應教育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應是一種受用終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夯實正確的思想道德基礎。

若因應試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重智輕德,造成教育的缺失,往往錯過最佳教育時機,學生終生難以彌補。

素質本來就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自我意識與自律精神,正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內在本質。內驅力的啟動必須乙個強有力的「自我」為基礎,因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這是素質教育乙個重要方面,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性、創造性等特徵正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適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徑,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幫助學生認準自己的定位。即要有乙個做人的基調,基調上不去,內驅力就爆發不出來。人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對自己作低調要求,這就抑制了潛能的發揮。

校園文化中開展各種典型榜樣教育,可激發學生自我設計,塑造自我的激情和動力。

第二,可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教育是人自我發展的過程,每個學生才能的顯露與成器,有早有遲,因而要確信人人有才,又人無全才,學校文化建設的任務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並努力提供其發展的各種條件。中學是潛在人才的聚散地,要對潛在人才的成長提供條件,創設共性與個性教育相結合,群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的環境。

如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我校科技藝術節開展的十項小人才比賽,競選學生會幹部的自薦演說、「創新素質實踐行」中的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就可使學生不同特長和才華得以施展,榮獲**電視台「榮事達」杯主持人大賽金獎的撒貝南不就是從學校藝術節的舞台上脫穎而出的嗎?

第三,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人格。素質教育的內涵已揭示出教育的著眼點已投向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深層次的呼喚,而自我意識是調動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心理活動,是學習創新的動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校園文化活動中多以學生志趣為主,可自願參加、自行選擇、自己創作,一般不定名額、不必選派、不拘形式、不限內容,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造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而在自我意識培養與發展中,自律精神的培養也自在其中。所謂自律,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夠適應社會規範,自覺以組織紀律、倫理道德來約束自己,使之為今後立足社會生存競爭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如各種文化活動即或是娛樂遊戲活動都有它各自的遊戲規則,這規則是學生樂於遵守的,不是強制的,比如球賽和趣味體育大比拼活動中各司其職又協調配合的規則,棋賽中的棋藝、棋德都可給學生多方面的啟示和教益,這些活動因寓教於樂即或是內含有極其嚴肅的教育因素也對學生有著樂於接受的親和力。

校園文化建設是鑄塑校園精神的建構之本

校園文化建設除了提公升校園文化「物」的品味外,還要重視「人」的塑造。它在多維變化的過程中通過辯證批判的取捨,經過提煉和昇華,形成具有核心意義的校園精神。鑄塑校園精神,簡括地說,就是學校的生命活力,是學校獨特的財富和資源,並反映了學校歷史傳統、辦學特色、精神風貌的一種校園精神文化形態。

作為一種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雖不具有表層物質環境文化和中介層制度文化那種直觀可視有形的特點,但由於其精神已滲透或附著在校園各種文化載體及其行為主體身上,故使人能切實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視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我們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每當置身於一座具有優良傳統並享有巨大社會聲譽的學校,總會感到校園裡有一種富有生命的東西不斷撞擊著自己的心靈,使我們感奮。如到北大清華就使人由然而公升這種感覺。

清華大學在百年歷史淵源中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八字校訓通過清華人自勵自勉,承傳昇華,演繹為今天體現時代精神的「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清華校風學風,辯證地塑造了清華學生行為與思辨、學習與創造、務實與求新的作風,成為清華學子在國家各個崗位上取得良好聲譽的堅實基礎,正是在這樣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薰陶下,清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治學、興業、治國之才,由這種清華文化環境不斷孕育積澱形成了清華獨特的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建設是弘揚人文精神,培養人文底蘊的陶冶之源

未來人才素質的差別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技能上,更體現在人的基本素質上,其中人文素質的發展居重要地位,人文素質絕非一般的知識特徵,它是一種性格特徵,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它體現乙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從更深層次上體現人才質量,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弘揚人文精神,培養人文底蘊,提高人文素質。

素質教育說到底是解決人的精神世界的問題,如何做人是基礎的基礎。居里夫人逝世時,愛因斯坦的紀念文章裡沒有評述她兩次獲諾貝爾獎的成就,而是高度讚揚她追求科學真理的高尚品德,認為這種品德高於具體的科學成就,這實際上是一種人文精神,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促進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共建,促進人追求自我完善,獲得整體的和諧發展的迫切需要。

校園文化建設整改提高方案

校園文化是乙個不斷建設 反思 提高的整體工程,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更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為了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以服務全校師生為宗旨,以素質拓展為目的,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

1 走廊文化標語 2.門廳文化 1 學校辦學理念 3 樓梯抬頭 上下樓梯標語 4.教研室標語 5.教學樓門口柱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6.班級風采牌 7 教室布置及其它 8 文字內容 教研室標語 1.課題引領課改,課改促進發展。2.努力把教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生產力。3.厚積薄發,深入淺...

校園文化建設

王石聯小校園文化建設 王石聯小現有10個教學班,在校生365人,任課教師23人。一年來,我校致力於構建書香校園文化,從提高辦學品位著手,通過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積極營造校園文化建設氛圍,組織師生開展讀書活動。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總結如下 一 加強組織領導 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