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反思集

2021-03-04 09:47:26 字數 5150 閱讀 6772

⒈我們關心天氣

教學反思:

這個星期正式進入四六年級科學的學習。我們學校對科學課的安排是四年級每週兩節課六年級每週三節課。四年級科學上冊的第一單元是《天氣》,其中第一課時是《我們關心天氣》第二課時是《天氣日曆》。

《我們關心天氣》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天氣符號,學會描述天氣,所以當我出示各種天氣符號圖時,學生對沒有見過的天氣符號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冰雹霧霜凍等天氣符號,是學生平時沒看過的,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我先出示這幾種符號,讓學生來大膽猜想這些分別表示什麼天氣現象。

學生說了很多答案,但都沒答對,最終我揭曉了答案,學生便認真地給記住了。

今天的天氣怎麼樣這塊內容,我先讓學生看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再次感受天氣預報員是怎樣報天氣的。然後再解說預報員報的天氣包括哪幾個部分的內容,並將其板書(1.雲量 2.

風 3.溫度 4.降水量)。

接著,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來充當天氣預報員,來描述今天的天氣。我提示學生可以根據黑板上的幾點來描述,結果學生的疑問出來了:老師今天的溫度是多少啊?

今天吹的是什麼風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氣預報,知道今天的氣溫。此時我提醒學生以後要堅持看天氣預報。

但對於學生問今天吹什麼風,我真的有點不知所措。這時我看到窗外國旗在隨風飄揚,頓時想到讓學生根據國旗的飄向來表示風向。先告訴學生我們的教學樓是在面,然後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國旗的飄向,即風向。

大部分學生經這一介紹,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麼風。少數方向感比較差的學生還是不能準確判斷。因為後面第四課時還會講到風向的判斷,所以我就沒有深入講解風向的判斷,而是對他們說如果有些無法判斷風向,可以從其他另外幾方面來描述天氣。

結果,學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當播報員了,以播報員的口吻把天氣描述得似模似樣。

這一環節,我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能讓學生回去看天氣預報,記錄下天氣現象,所以就造成了學生不知氣溫和風向,對這一教學環節造成小阻礙。所以要想順利地上好一節課,充分的準備是基礎!

⒉天氣日曆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與天氣息息相關,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相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徵,不知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當問及「今天天氣怎麼樣?」的時候,他們往往回答「今天真熱,我都冒汗了」「風把樹枝吹得直晃」等。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用雲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徵描述天氣,並且意識到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由此展開「天氣日曆」的學習,使得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

通過天氣符號的認識和學習,讓學生具體去製作天氣日曆表。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東南風、西北風等術語及天氣符號反映在天氣日曆表中,並根據日曆表統計一季度、乙個月、一周的天氣情況,以後分析「天氣日曆表」上蒐集到的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讓學生了解天氣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去做,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⒊溫度與氣溫

教學反思:

在這一課的準備階段,我產生出太多的疑問:

首先,對於課題的理解——《溫度與氣溫》。如果僅僅從課題上來看,這一課在科學概念方面應該讓學生明確「溫度」、「氣溫」這樣兩個概念。但是,在我們的教師參考書以及教材中,對於此一問題都未加以明確。

其次,對於教學儀器的選用。溫度計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儀器,在測量氣溫時,我們應該選擇——氣溫計。普通溫度計和氣溫計是有細微差別的。這一點在我們的教學參考書中也沒有加以明確。

再次,關於氣溫的變化的記錄,教科書及參考資料把每天氣溫的變化用"柱狀圖"來表示,但是到初中、高中及大學氣溫的變化都是用平滑的曲線來表示的,這樣學生將來的銜接會不會讓學生覺得學錯了、教師教錯了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就和嬰兒學兒語然後長大了再改正常語言一樣增加學生的負擔,其實平滑的曲線並不見得比柱狀圖難理解。

還有「氣溫的測量」這一教學環節中,「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這一活動的安排。在教師教學中建議:「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我認為並不可取。因為學生只有通過本課的學習才能明確認識到「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即通過對測量的溫度進行比較和分析,確定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才能反映當地的氣溫。如果在課前進行布置,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因有著上述疑問,在實際教學中我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

首先,對教科書的引語簡單調整:「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通過觀察和測量我們周圍大氣的溫度,就可以知道當地的氣溫。氣溫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記錄資料。」

然後,回顧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出示氣溫計,讓學生觀察氣溫計,交流使用氣溫計應該注意的事項。繼而,進行室內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通過對測量的溫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引導學生明確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的氣溫才能反映當地的氣溫。其中,教科書安排的「氣溫的測量」這一環節中的第一部分,移至「室內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環節中段。「氣溫的測量」的第二部分,改為拓展活動,另找時間總結。

⒋風向與風速

教學反思:

春天柳枝搖曳,夏天荷葉聯翩,秋天落葉紛飛,冬天雪花飛舞,這些是學生一年四季中經常能夠感受到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們是風的使者,在訴說著風兒的故事。這節課就從科學的角度闡述了風的方向和速度。從前面這兩個課時的情況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天氣有了初步認識。

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徵,不知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當問及「今天天氣怎麼樣?」的時候,他們往往回答「秋天來了」「今天好冷」等等。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用雲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徵描述天氣,並且意識到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高關心天氣的意識。

由此開始「天氣日曆」的學習,使得他們的氣象方面知識的學習有更加濃厚興趣。

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科學知識的興趣非常濃厚,大家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但對有些學生來說,確定風向是困難的事,他們不清楚該是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向,還是把風吹去的方向確定為風向。需要指導學生明確:

風向指的是風吹來的方向,風向可以用八個方位描述。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課堂結束前,同學們利用材料袋中的配套材料自製了風向標進行實際測量,興致頗高。

⒌降水量的測定

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但必須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正確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營造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將採用「學生觀察、自主**為主,教師啟發、指導為輔 ,問題為情境,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為了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本課採用了如下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1、小組交流討論:討論在科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小組在制定試驗方案的過程中,討論尤為重要。討論要有明確的目標,討論的關鍵是各抒己見,討論的實質是合作。

討論最忌一言堂,討論杜絕個人英雄主義。

2、歷**的全過程。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經歷了科學**的過程或者說學生經歷了像科學家一樣研究降水的多少。從提出問題(怎樣測量降水量)——學生提出需要乙個測量的工具——製作雨量器——模擬降雨——讀出降水量——用柱形圖描述降水的多少。

整個過程學生都經歷了,學生體驗了科學家研究科學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發展。

3、適時使用遠端資源課件,使學生直觀了解降水收集、測量的方法。

雲的觀教學反思:

在上《雲的觀測》這一課前有幸聽了周源源老師的一堂公開課,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花費了很多心思,包括查資料、備課、製作教具、製作課件。同時,我也在自己的前2個班上過了這一內容,原本以為可以在後乙個班上把課堂控制好,大體上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的表現和回答。然而,一節課下來,我發現事情並不是像我想象中那麼簡單,通過反思,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班級與班級之間也是有差異的,教師在上課時應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現實水平來展開教學內容。比如有的班級基礎叫薄弱,那就要多注重基礎教學,有的班級基礎較好,那就可以適當地深入。記得在485班和486班上《雲的觀測》時,當我問學生如何根據雲量來劃分晴、多雲、陰時,學生很輕鬆地答出來了,但是在487班上課時學生的回答不是很理想。

因此,原本以為5分鐘可以完成的任務拖延了3分鐘,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備課和上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創造性工作,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準確地調節課堂。

第二,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反饋。當我在教學時常常只顧自己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因此,課堂中出現了學生似乎聽懂了但實際應用時卻說不出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由,從而導致學生在學了新知識後仍然會用自己原有的經驗去解題。

比如,當我讓學生根據雲量判斷天氣時,學生對天氣作出判斷的根據仍然只是停留在自己原有的理解上。又比如在讓學生判斷一張積雲的**時,有的學生說是積雲,有的說是卷雲。對於學生的分歧,我沒有加以講解,沒有抓住這個補救的機會,而只是採取了迴避的方式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使得學生鞏固知識的緩解被削弱了。

第三,在室外觀察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把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和具體的操作說清楚,從而導致學生在室外觀察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沒有把所要完成的任務做好。

第四,當我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時,我發現自己講的時間太多,而留給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實踐的時間太少。從而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缺乏靈活性,未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地改進以上四個方面的缺點,讓課堂變得更加輕鬆愉快,也更加高效有質,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⒎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教學反思:

以《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一課結束了四年級第一單元的教學,教學效果是乙個班比乙個班好些。

上午,四(3)班的課上得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沒能及時督促孩子記錄天氣日曆;其二急著處理兩件臨時冒出來的小事而忘記了在課前去了解學生整體對於天氣日曆的記錄情況。

上完了《天氣日曆》後,我讓每位學生按照課堂指導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並將資料記錄在書本上「我的天氣」的**中。我只是在每次上科學課的時候才想起問他們的記錄情況,平時我幾乎沒有去過班級過問,我似乎也忘記了這件事。

上課了,我努力平靜了自己的情緒,展示給學生最陽光的一面。孩子們的記錄很糟糕,乙個班級只有三個孩子和我一樣記錄了從9月14日到今天的天氣日曆。我請三個完成任務的孩子分別給大家說說記錄天氣日曆半個月以來的天氣狀況,和我的記錄基本一致。

由於多數孩子不能親見記錄符號與資料,僅憑聽很難記住這麼多的天氣情況,很難歸納出半個月的天氣變化,只能給出他們一些記錄狀況。

最後利用***課件,將天氣日曆的幾個內容進行一下總結吧。下午吸取了經驗與教訓,又通過乙個中午的自我調整,重新設計了課堂***。

為了避免學生無從下手的局面,我將自己記錄天氣日曆以**的形式在***中展示,方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了半個月的天氣資訊。

***的展示,學生能很快從氣溫、雲量、降雨量、風速等幾個方面對天氣進行總結分析,認識到我們本地區9月下旬的天氣變化情況,氣溫較穩定,高溫基本維持在30℃左右,低溫一般保持在22℃,最高一天是9月20日達到34℃,多雲天氣為主。孩子們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半個月來的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

17℃。9月22日起,開始降溫,降溫幅度比較大。還清楚地了解到了風向和風速及其他一些天氣資訊情況。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上冊教材目錄 天氣 溶解 聲音 我們的身體 天氣1 我們關心天氣 2 天氣日曆 3 溫度與氣溫 4 風向和風速 5 降水量的測量 6 雲的觀測 7 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溶解1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3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4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 溶解的快與慢 6 ...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及反思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 本單元教材分析 一 單元定位 天氣 單元的重點是引起學生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並能像氣象學家那樣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徵進行觀察 記錄 分析。教材基本上是圍繞如何觀察天氣現象 如何記錄展開的,天氣日曆 是觀察記錄天氣現象的文字工具。對記錄的統計和分析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的處理資料方法,並建立...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第一單元 第一課 我們關心天氣 三維目標 1 初步感知可以從雲量 降水量 氣溫 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2 了解自然界各種各樣的天氣,感知不同的天氣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3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使學生能堅持觀測天氣和長期測量和記錄天氣資料。重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