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學習心得體會

2021-03-03 23:57:07 字數 3470 閱讀 8361

2023年,我被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語言文學專業錄取,而真正學習德語卻是從2023年9月開始的,連我自己當時都沒有想到,若干年後我自己也會站在講台上給別人講授這門語言。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開始在新東方學校講授德語課,去年,我獲得了北京大學德語系文學博士學位,開始在北京大學德語工作。算起來,學習德語也已經超過了十個年頭,多少積累了一些經驗,也有不少教訓,所以,應新東方學校多語種培訓部範猛主管之約,我很高興能在這裡談一談我個人學習德語的一些心得體會。

學習態度――沉下去與浮上來

在談具體的學習方法之前,我更願意從學習德語的態度說起,雖然學習任何一樣本領和技能都需要一種態度,但我個人認為,在學習德語之前和過程中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是格外必要的。僅在新東方的課堂上,我就聽到遠不止乙個學員在學習一段時間德語之後抱怨,德語實在太難了,實在太複雜了,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會產生浮躁的情緒,這主要是由於沒有在學習態度上調整好心態所致。《目標》第四冊的最後一篇文章,是美國作家馬克?

吐溫寫的關於他學習德語的感受,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誰沒有學過德語,誰就無法想象,這種語言有多麼複雜。的確,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語言中,最難學的應該是德語和阿拉伯語,但它們和博大精深的漢語比起來,其實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既然德語不是一門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會的語言,因此,我覺得在學習德語前不妨通過各種渠道對這門語言有乙個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已經下定決心要學習德語的話,那麼重要的一點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做好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喜歡投機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適合、也學不好德語的。

而一旦開始了學習,便需要一絲不苟、勤奮嚴謹的學習態度,「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用在德語學習上極其恰當。比如,學習德語要跨過的第一道關便是記住每個學到的名詞的語法性,記住動詞現在時變位的規則並靈活運用,而後還有不規則動詞的第二分詞,還有形容詞作定語修飾名詞的詞尾變化等等,在這些階段裡,並不需要太多的所謂「智慧型」,而更多地需要勤奮,需要切切實實地下功夫;經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德語單詞,尤其是語法性不好記,或者說單詞記了又忘,我覺得這都是功夫沒有下到、浮躁的表現,因此我建議,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觀意識上耐下心來,戒驕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型來形容的話,就是要做好準備「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進去,鍥而不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這樣,當這種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融會貫通,才能夠最終「浮上來」,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學習方法(一)――細水長流與少食多餐

在這樣一種學習態度基礎上,在真正刻苦地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每個人還要選擇和應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保證學習時間足夠的情況下,我個人的經驗是,一次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而應該在每次學習之間拉開間隔,所謂「細水長流,少食多餐」。無論在北大還是在新東方學校,我都在極力地推薦一種和這種學習節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聲地朗讀德語至少乙個小時。

這既是我個人的學習實踐,也是我的師長們的經驗總結。我剛剛學德語的時候,我的德籍教師每天給我布置的作業中肯定有這樣一條――朗讀課文或對話20遍。時至今日,我仍然在心裡感謝這位老師當時的嚴格要求,記得剛開始這樣讀的時候,10遍下來便已口乾舌燥,但想到這是老師的要求,便咬牙堅持;後來聽了一位北大老師的講座,這位師長在德語界素以口語流利、準確而著稱,他也介紹了這種方法。

依他之見,在大聲朗讀的同時,人的耳朵也在傾聽,既訓練了口語,又練習了聽力。有的同學總擔心,如果自己的發音不准,這樣練習豈不是會誤入歧途;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此即使是糾正發音,也是建立在熟練的基礎上的,而熟練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練出來的。又有的同學問,一定要把這乙個小時一口氣讀下來嗎?

有時沒有這麼完整的學習時間。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乙個小時只是乙個大概的數字,也是乙個總和,學習者當然可以選擇化整為零的辦法,而且,在一天內的不同時段朗讀反而更有助於外語水平的提高,有助於語感的不斷加強。當然,在朗讀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借助聽力裝置糾正自己的發音和語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而這種學習方法的關鍵之處便在於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不僅朗讀,學習德語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無論背單詞,練聽力,還是讀課文,看語法,都不宜一次時間過長。既然已經做好了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只要每天的學習都感覺有收穫,感覺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都應該感到欣慰,為自己感到驕傲。

學習方法(二)――好讀書,不求甚解

自從外語作為一門專業進入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以來,各位前輩師長經過近百年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外語教學與學習體系。這其中最關鍵的一環便是語法。儘管近年來一些新的外語教學法一再試圖淡化語法的重要性,但我個人認為,語法在中國人學德語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面我提到了馬克?吐溫對德語複雜性的感嘆,其實也主要是針對德語語法的複雜。對於初學者來說,德語的語法體系的確給人以一種龐大而博雜的感覺,但無論它有多複雜,依我個人的體會,只要在頭腦中清晰地建立起來若干觀念,把各種複雜的語法規則聯絡在一起,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它。

而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在把握整體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練習,通過對各種詞彙實際的應用紮實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規則。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應該比較長,所以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更應當踏踏實實地去做每乙個練習,去理解每一項規則。在這裡,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業餘時間學習德語的同學,不要在學習中走極端――學外語專業的人當中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學外語是不能問為什麼的;有的初學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放在點點滴滴的練習中,而是要麼一味地了解各種語法規則,一兩個月下來,幾乎連最複雜的語法內容都見過了,要麼「苦心」研究德語考試的所謂應試「技巧」,但到頭來卻連一句完整而簡單的德語句子都說不出,連一篇淺顯的文章的內容都不了解。

上面提到了,學外語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乙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肯定會不斷遇到各種新的尚未掌握的內容,但掌握這些內容又是建立在對先前的知識的熟練把握基礎之上的。因此,對於德語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地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是過多地糾纏於理論性的語法規則,更不要投機取巧,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應試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議初學德語的人,要做到「好讀書,不求甚解」,盡力學好基礎階段的東西。

學習方法(三)――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有人說,德語是哲學家的語言,不管這句話是否誇大,但這至少說明了乙個事實――用德語寫作的文章經常思維縝密,邏輯性強,這的確與德語複雜的語法體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語基礎知識之後,閱讀德語文章是提高德語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步。關鍵在於,如何在閱讀過程中綜合運用前面所學過的所有語法和詞彙知識,又如何在這個基礎上獲取新的東西。

很多學生,包括德語基礎不錯的人,在學到這個階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種望而卻步的感覺,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還沒有習慣於將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融會貫通,還沒有發現思考的樂趣。相比於聽、說的強化,閱讀的訓練、閱讀能力的提公升是提高外語水平的最漫長的乙個過程,但同時又是可以獲得最大收穫的乙個階段。我的建議是,不要因為在閱讀一兩篇文章遇到困難的時候退縮不前,而應該知難而上,主動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時間感覺理解困難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邊,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這樣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總之,閱讀訓練在學德語的過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讀,細讀,帶著思考去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便是這個道理。

總結以上僅是我自己學習德語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觀念上問題。事實上,每個人學外語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自己的劣勢,但無論如何,要想把德語學好,必須要下真功夫,再結合適當的方法,就會發現學習的樂趣,發現德語是以一門多麼有趣的語言。

德語學習心得

熟讀不是一般的讀幾遍就算,而是讀得滾瓜爛熟。熟能生巧,熟能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詞彙的搭配,固定用法,句子結構,感 彩,修辭手段等等。學會一種語言不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慢慢琢磨中理解體會的,而是要在瞬息萬變的語境中轉瞬即逝地把握其深層含義的過程。我們能夠聽懂我們自己民族的語言,不是我們能夠重複出剛剛...

學習心得體會

備受矚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商業銀行法 修正案 中國人民銀行法 於今年正式頒布實施,這是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法 的頒布和實施是我國金融法制建設的又一座里程碑。銀行業監管法 作為中國第一部關於銀行業監督管理的專門法律,它的頒布適應了我國銀行監管體制改革的...

學習心得體會

警示教育案例學習心得體會 今天我學習了幾個警示教育案例以及腐敗8筆賬,深有感悟 他們中許多都是出身貧農,一步步努力到今天的地位,都曾經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一些工作成績,深受領導和同志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然而卻在金錢利益的 下邁出了罪惡的一步,把自己送進了監獄大門。他們辜負了領導和同事的信任,也讓自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