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專題七古代詩歌鑑賞質量檢測三

2021-03-04 09:59:51 字數 3961 閱讀 2659

解析:答此題首先要區分開「理趣」和「情趣」這兩個概念。「理趣」指用生動具體的形象傳達乙個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詩人借助詩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傳達出來,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雋永,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情趣」指用生動具體的形象表達出詩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考生作答時要抓住詞中重點字、詞語來分析。

答案:(1)秦詩之理趣:作者闡發了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是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因為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

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的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惆悵意緒。

(2)結句「夢裡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回環,結句更凸顯此詞蘊藉之特點。

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答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答  答案:(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下蟲鳴的現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

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

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

一、二句

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

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3.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3)題。

城東早春

楊巨源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①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送春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注] 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漢代長安附近的著名宮苑,這裡代指唐代長安。

(1)楊詩中出現了兩類賞春的人,他們分別是和    。詩中所描繪的新春景象是       。

(2)王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思?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 (3)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楊詩重在描寫,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細節,歌頌了早春的美麗。

b.王詩重在議論,以生動的詞句、明麗的意象,表達對春天的認識。

c.楊詩意在表明詩人應細心觀察生活,詩歌應反映大眾的思想感情。

d.兩詩均寄情於景;楊詩用了反襯的手法,王詩則以尾句直接抒情。

答案:(1)詩家(或「詩人」) 看花人(或「其他人」) 剛剛吐出嫩黃的幼芽尚未全綠的柳枝。

(2)表達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敗,但仍有新花開放;代表著春天到來的燕子日日在簷下飛來飛去;痴情的子規鳥半夜還在鳴叫:它們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將逝的春天。

(3)選d a項,「楊詩重在描寫」「豐富的細節」錯。b項,「重在議論」「明麗的意象」錯。c項,「詩人應細心觀察生活,詩歌應反映大眾的思想感情」錯,楊詩強調的是詩人應敏感,超前,不隨大流。

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

春雪(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同是描寫春天,這兩首詩在內容上卻有許多不同之處。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說明。答

(2)這兩首詩在煉字上都很見功夫,請從兩詩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處。答

答案:(1)①地點不同:韓詩寫庭院,高詩寫野外。

②時間不同:韓詩寫初春,高詩寫盛春。③天氣不同:

韓詩寫雪天,高詩寫晴天。④景物不同:韓詩寫雪、草(芽),高詩寫草、鶯、楊柳、兒童、紙鳶等。

(2)韓詩:「驚」字,表現了作者初見草芽時的驚訝與喜悅。(或:

「嫌」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雪,暗寫人,表達了盼春早來的急切之情。)高詩:「醉」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楊柳,暗寫詩人,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美景的陶醉。

(或:「忙」字,表現了兒童急切的心情,同時也描繪了一群兒童放風箏的熱鬧場面;「拂」字表現了楊柳枝條的柔媚多姿。)

5.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春夜聞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1)這兩首詩都因笛聲而起思歸之情,但具體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答

(2)兩首詩都寫了景,但作用卻不同,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答答案:(1)《夜上受降城聞笛》抒寫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感情,而《春夜聞笛》抒寫的是遷客的歸怨。

(2)《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前兩句寫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徵人心境的孤獨、悲慘、淒涼,為後面「盡望鄉」作鋪墊。《春夜聞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來反襯詩人不能北歸的遺憾和怨愁。

6.閱讀下面的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調笑令(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調笑令(唐)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1)試比較這兩首詩在內容上的異同點。

答 (2)戴詩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試就其中的兩種舉例說明。答

解析:戴詩寫邊地生活,「愁絕」為一篇之骨,也是全詩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詩作反映的是士兵對長期戍邊的愁怨之情。而「邊草」「雪晴」「明月」「胡笳」皆為意象,寓情於景。

寫這些景象都是為了烘托彰顯「守邊之愁」,寫來恰似無聲勝有聲,更能形象地表達感情。韋詩將反覆重疊的句式與詩的內在情緒、節奏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答案:(1)同:都是邊塞詩。異:戴詩反映的是士兵對長期戍邊的愁怨;韋詩通過刻畫

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馬的形象,表達出一種迷惘、悲壯、憂慮的複雜情緒。

(2)①起興。開頭三句以邊草起興,感嘆長期戍邊的士兵如同邊草。在望草嘆老中也含有這種悲涼的感觸,思鄉之切與怨愁之深交織在一起。

②烘托。通過邊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靜夜思歸的心境。(或頂真、反覆。

「明月,明月」,增強了抒**彩,再強調一下月色,望月思鄉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嘆之情溢於言表。)

7.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山雨翁捲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山雨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雲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1) 翁捲《山雨》一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有什麼作用?

答(2)兩首詩都描寫了雨,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1)此詩前兩句描寫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雲無雷,一派晴和天氣。為後兩句作者的驚異之情作鋪墊。

(2)在描寫手法上,翁詩採用側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何詩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除側面描繪山雨之奇外,還在中間兩聯正面描繪山雨的特徵。

或者: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於景,抒寫了詩人對山雨奇景的驚異之情;何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合,抒寫了詩人雨前的心曠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後的「奇」雨之情。

8.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採蓮曲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採蓮詞唐)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雲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並著蓮舟不畏風。

(1)兩首詩都寫了採蓮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答

第二部分專題九

考綱原文呈現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理 主幹知識 1.決策者工業區位選擇的一般分析思路 2.工業區位分析方法的三原則 1 綜合性原則 綜合思維 全...

ps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操作題 共80分 一 文字的製作 放射字 火焰字 泡泡字 木紋字 立體字 霓虹燈字就是大概平時學的那些文字製作了,有可能的話,都學會。有下劃線的是最重要的,下面都是一樣 二 效果製作 無中生有的作圖 閃電效果 下雨效果 星空效果 環環相扣效果 我同學有個就要求做乙個 奧運五環 的標誌 三 ...

hadoop第二部分

hadoop第二部分課程筆記 1.hadoop提供的配置檔案 a 提供hadoop的預設配置引數,在使用者不改變的情況下,hadoop按照上述的配置資訊執行系統 b 放置在 hadoop home etc hadoop位置 需要hadoop程式設計師根據所處理的需求進行修改,修改的就是中預設內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