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觀察日記

2021-04-09 23:52:33 字數 1760 閱讀 8567

作文訓練要求

最近你觀察了什麼? 有哪些新發現? 把觀察到的事物寫進日記裡就是本次習作的任務。

要寫好這篇觀察日記,首先要做到細緻觀察。只有細緻觀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最細微的特點。

日記的格式。日記的時間,月、日、星期幾即可,當天天氣狀況。

日記正文部分

10月26日星期三陰

正文——有標題——無標題(均可)最好有標題——這樣容易突出主題。

例文1魚

9月3日星期五晴

今天在自然課上,老師拿來了魚讓我們現場觀察,我真是高興極了。

這些魚活蹦亂跳,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實驗開始了,當老師剪掉魚鰭的時候,這條小魚便栽來栽去,原來魚鰭是保持平衡的。那麼剪掉魚尾會怎樣呢?

被剪掉魚尾的小魚,在水中撞來撞去。老師說:「魚尾是魚在水中管方向的。

」這些實驗使我明白了魚鰭和魚尾的作用。

魚對外界刺激是否有反應呢?老師拿來手電,用一束強光照射,魚沒有反應。一名同學對它喊話並撞擊其他東西,發出強音,它們也若無其事。

看來強光、強音對魚沒有影響。用力敲打魚盆又會怎樣呢? 哦,大不一樣了,魚兒頓時驚慌起來,四處逃竄,要不是有玻璃缸裝著,我想它們早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原來魚對振動是最靈敏的。這時,老師又把魚放在缺少氧氣的水裡,魚都浮在水面,露出小嘴進行呼吸;當被放進清水中後,魚又都潛到水底,恢復了原樣,安然地游了起來。

這堂課我們學到不少關於魚的知識。

例文2豬籠草捕食

5月11日星期三晴

我家門前有乙個美麗的大花園。花園裡,各種植物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每次做完作業,我都要去花園裡觀賞一下。

今天,我突然發現牆角長著一些奇特的草。它們紅綠相間,非常艷麗,葉子長長的,又寬又大,葉尖伸著長長的卷鬚。有趣的是卷鬚前端掛著乙個像瓶子一樣的東西,瓶口向上,瓶頂還有乙個蓋子,半開著口,長滿細毛。

瓶子裡還裝滿了黏糊糊的汁液。只見標籤上寫著「豬籠草,會捕食昆蟲」。

哇,世界上還有會捕食的植物啊,我真想看看它是怎麼捕食的。過了一會兒,有乙隻小蚊子飛過來,落在「瓶子」上,一下子就滑進了「瓶子」裡,瓶蓋立刻關上了。我好奇地揭開蓋子,看見小蚊子被黏液粘住了,掙扎了幾下後,就動彈不得了。

粗心的小蚊子就這樣落進了陷阱。後來我才知道:豬籠草的瓶底會分泌蜜露吸引小蟲,瓶口小,肚子大,內壁光滑,螞蟻、蚊子、蠅類等蟲子進入後就滑到瓶的底部,再也出不來了,豬籠草靠吸它們的汁液獲取營養。

這樣看來,這個瓶子就是豬籠草的捕食瓶,是他捕食的秘密**。

哈哈,這樣高明的「守株待兔」捕食方法,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例文3蚯蚓失蹤之謎

10月2日星期一雨

今天,我終於發現了蚯蚓失蹤之謎。

前些天,我從路邊找了些蚯蚓帶回家,想讓母雞嚐嚐鮮。母雞吃飽後,我把剩下的幾條蚯蚓弄死,放在乙隻小瓷盆裡,擱在窗台上。

過了幾天,我無意中發現放著蚯蚓的瓷盆裡,一條蚯蚓也沒有了,只剩下一些膿一樣的白色的水。我非常奇怪:蚯蚓哪兒去了?難道它自己融化了?

為了解開這個謎,我專門捉了幾條蚯蚓來觀察。我先把蚯蚓弄死,仍然把它們放在那只瓷盆裡。一天過去了,蚯蚓的屍體沒有變化。

第二天,蚯蚓的屍體起變化了:它們的顏色由粉紅色變白了,而且身上的節變模糊了。以後的幾天,蚯蚓的屍體縮短了,漸漸地變得不像蚯蚓了。

後來,幾條蚯蚓乾脆混在了一起,成了一攤稀稀的銀灰色「奶油」。這樣過了四五天,蚯蚓的屍體全沒了,瓷盆裡只剩下一些膿一樣的白色的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帶著這個問題去問老師。老師告訴我:「蚯蚓的身體是由纖維蛋白組成的,纖維蛋白裡有水解蛋白酶。蚯蚓死後,纖維蛋白在水解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了,也就是你所說的,『蚯蚓自己融化了』。」

這就是蚯蚓失蹤之謎,你明白了嗎?

指導學生如何寫好日記

寫日記是訓練寫作的方法之一,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要形式。如何指導學生寫好日記,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一 寫觀察日記。觀察日記是對日常生活進行經常性的細緻觀察所作的記錄,它可以一日一記,也可以數日一記 可以寫乙個人 一件事 一樣物品 乙個活動,也可以只寫乙個側面 乙個場景 乙個細節 可以寫成一...

悉心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

中衛市沙坡頭區第八小學 張勃 為了培養三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我主要從培養學生寫觀察日記入手。所謂觀察日記,就是留心觀察周圍的人物 動物 植物 景物,活動等,按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能堅持不懈,既可積累生活素材,又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這裡我就以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為例,談談我是如何悉心指導學生寫觀...

小學生如何寫好數學日記

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中發現的數學知識 數學問題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事例 數學課上最有趣的事 想對數學老師說的話等,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是數學日記。數學日記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又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