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到了深處改制度

2021-06-11 05:13:17 字數 4727 閱讀 1276

摘自:《金台教研網》

親歷課程改革四個年頭,最強烈的感受是課改這場教育創新讓我們的智慧型充分湧流,最深刻的體會是課改到了深處改制度,制度落實靠常規。

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改革熱潮中,可改革不是一張藍圖,它是一次旅程,沒有現成的經可取,沒有現成的路可走,前行中困惑、迷茫不可避免,與傳統的碰撞必不可少,那麼單靠熱情是難醫百病的,要真正激發幹勁,還要靠制度,必須掃除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性的障礙,才能將教育創新進行到底。

在課改的環境下,學校制度的根本目標是使所有學生都獲得充分、全面的發展,從而形成公平、高效的學校教育秩序。現將我校在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大家共享。

校本教研不拘一格方有效

教師不發展,學生發展就是空話。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也存在個體差異,存在不同的發展需求,據此,我校堅持以師為本,構建「多形式、多層面、多層次」的校本教研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一、網上交流激盪思想----《集體備課與個性備課欣賞制度》

為了讓教師擺脫原有備課中「機械抄寫」、「單兵作戰」的弊端,我校從2023年9月開始實施「通用教案」與「個案補充」相結合的電子備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博採眾長,形成「通用教案」。在此基礎上,每個教師再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對「通案」進行個案補充,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案,靈活多變地用於課堂教學。

教學後,教師還要寫教學反思。學校定期在網上舉辦個性備課與教後反思展示會,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主題聊天不設圍牆----《教學問題累積制度》

問題是**的動力。為了引導教師有針對性地研究教學,學校在反覆醞釀後推出了《教學問題累積制度》,要求教師緊密結合教材、教法與學法實際,每週提出一至兩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提出乙個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教研組利用每週活動時間,通過「問題懸掛」、「問題會診」等方式,組織教師一起討論這些問題。遇到學校教師解決不了的重大疑難問題,我們就通過**或網際網路及時向上級教科研部門或課改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進行諮詢。

人手一冊《教師成長手冊》則幫每位教師記錄下思考的點滴感受。現在,這樣的主題聊天逐漸推廣到課前、課後,它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工作的一部分。

三、開啟校門開放研討----《對外開放和交流制度》

開啟校門搞聯合教科研活動是我校推進校本教研的一種嘗試。聯合研討不僅是與專家聯合,而且是與兄弟學校聯合。因此,學校的所有校本教研活動都面向兄弟學校開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讓東小成為引領全區乃至全市小學教師共同成長的沃土。在這樣一塊土地上,讓不同學校的人,不同層面的研究者,懷揣著對教育的理解進行智慧型的交流與碰撞。」本著這樣的目的,東小的教師和各位專家、同行,帶著對教育改革的熱情,成為研究的共同體。

學校把每月的第一周定為「對外開放周」,把每週三定為「對外開放日」,讓全體教師人人開課,向校內外教師和學生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展示。除對外開課外,骨幹教師要舉行主題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把教師「送上前台」,讓他們在展示自己的同時提高自己。學生家長不僅來校聽課評課,部分家長還被聘請為家長助教團的成員,不定期來校上課。

通過這些方式,促進家長不斷學習,吸納課改新理念,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研究,實現家校聯手搞課改的目標。

校本教研滲入教師的日常教學常規之中,極大的改變了過去「教」與「研」分離的弊端,營造出一種讓學習成為需要,讓研討成為習慣,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教師職業文化氛圍。「為了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不能拿昨天的模式教今天的學生。為明天的社會準備,必須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已成為我校全體教師的共識。

「讓教育充滿研究,讓研究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型」,成為我校教師的自覺追求的目標。

閱讀經典細細品來才有味

我校以「一生需要光明,閱讀改變人生」為口號,在全校師生中開展「閱讀經典名著,營造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建立完善讀書制度,鼓勵師生盡情地在書海中遨遊,汲取智慧型的營養,感受人生的幸福。

一、讓讀書成為教師的乙個信仰

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提倡一種「人」的教育。這種「人」的教育顯然不是千方百計的技術可以解決的。「人」的教育本質上還是要靠「人」--好老師,有相對完整人格和深刻心靈層次的好老師。

而讀書無疑是培養完整人格和豐富心靈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讀書應成為教師的一種信仰。

我校成立了教師讀書會,制定《讀書會章程》,明確規定了會員的權利和義務。教師進入讀書會,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讀書會每月開展一次活動,交流讀書或聽報告、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學校對會員發放「教師讀書津貼」,讓教師根據自己所任教的學科特點及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取教育教學最前沿的書籍。學校還發放「遊學津貼」,鼓勵教師到高等院校聽報告、講座,了解最前沿的課改動向。

學校把教師參與讀書活動作為「教師成長獎」的評價指標之一,有效地營造了乙個讀書光彩、寫作有功的文化氛圍,消除了教師的「讀書倦怠」,讓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型,使自己的教學不斷的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

二、給讀書乙個輕鬆的起點

本次課程改革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在學生「全人」發展這一核心目標上,道德是**之本。閱讀也許帶不來分數,但用好書搶占青少年的精神領地,舒展的是童心,培養的是人格。

學校大量購置新書,不斷充實圖書館與閱覽室,還添置電子圖書供師生閱讀。每個教室的圖書櫃為學生提供書籍。學校課程設定每週周五下午兩節閱讀選修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集中讀書,取心儀之書,入書香之鄉。

為了培養學生讀書愛好,老師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低年級老師和高年級老師合作,培訓一批批小故事員在閱讀課上給弟妹們演講,引領小朋友喜歡閱讀;有的老師結合語文教學或自己童年的讀書體會向學生推薦好書;有的老師還指導學生摘錄,寫讀後感,並鼓勵他們在表達時恰當引用,讓學生感受讀書的益處……

圍繞讀書,我校還安排了一系列活動:「紅領巾好書義賣活動」,讓孩子們相互交流,用自己看過的書換來了想看的「新書」,孩子們樂此不疲。「了不起的中國事」故事比賽,「了不起的中國人」演講比賽,讀書賀卡設計賽,讀書小報評比……多渠道的展示交流機會,使學生們充分體驗到讀書的快樂,感受書香人生的美麗。

通過制度規範,讀書活動融入了師生的日常生活,讓樂在其中之讀與有的放矢之學構成一道自然和諧的文化風景。

開發資源凝心聚力見實效

課程改革是個系統工程,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就應該充分發揮當地社群及家庭的課程資源優勢。

我校積極構建「家庭----社群----學校」合作和參與式的組織構架,改變以學校為軸心的組織架構,建立一種家庭、社群、學校之間平等參與、協調制衡的關係。

社群是學生校外學習的環境資源。社群為學生營造適於學習、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包括建設校外學習基地,社會文化體育設施免費向學生開放,建設社群學習室等。學校也為社群提供多種教育服務,我校是寶雞人民路社群的文化活動中心,每到雙休日為社群免費開放資源,社群群眾或在校閱覽室讀書看報,或在微機室上網聊天,或在操場舉行文體比賽……這時總有一群又一群的「紅領巾志願者」的身影活躍其中。

這樣既為有各種學習需求的社群成員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又為學生搭建了乙個為他人服務的實踐平台。

社群也是學校管理和建設參與者。為了便於社群代表直接參與學校管理機構,學校成立了教育議事會,議事會成員15人,其中學校3人,家長8人,社群幹部2人,聘請教育專家2人。學校在教育議事會上定期匯報學校的工作與學校的發展狀況,議事會成員針對其工作方針措施,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的方向和意見,以此開展學校辦學的自我診斷與自我調整。

如學校建立綠色網咖,以解決部分無上網學習條件的學生困難;成立託管班,為無法按時接送孩子的家長解除後顧之憂等,這些都是在教育議事會地建議、監督下實行的。

我們不斷探索改進多方合作與參與的模式,力求完善社群參與制度,形成「教師更像家長,家長更像校長,社群更像學校」的教育氛圍,讓多元的教育資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成長、學校發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務越來越緊迫,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對於推進課程改革的意義重大。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制度創新是乙個試錯的過程,制度的完善是乙個漸進的過程,好的制度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在清理舊制度和建設新制度的過程中,我們會始終保持客觀、深思、冷峻的態度,以實踐為藍本,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發展。

廣文中學:改到深處是制度

2023年5月22日,國家教育部課程中心一行20餘人在曹志祥主任的帶領下,在山東省教研室王景華主任及各學科教研員、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曹紅旗同志的陪同下,到我校調研課改情況。在**了校園、聽取了趙桂霞校長的匯報、走進了各學科老師的課堂之後,與廣文教師進行了座談。他們說「廣文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廣文中學有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廣文中學的課堂充分體現著教師的課改精神」。

校園處處是文化(小標題)

廣文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省級規範化學校,國家級綠色學校。在125年的歷史長河中,廣文用她厚重的文化孕育了一大批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負有盛譽的廣文名人:從早期的革命家陳少敏,醫學家張紀正,力學專家劉先志,考古專家吳金鼎,中科院院士秦馨菱;到近期的國畫大師於希寧,歷史學家丁偉志,雕塑家張德華,優秀企業家譚旭光,等等;還有曾在廣文校園生活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狄珍珠,奧運會冠軍利迪爾等,可謂名人輩出、群星璀璨。

這些校友成了廣文文化的重要內涵,學校在主幹道兩側懸掛並介紹這些著名校友,並把這條主幹道命名為「成功大道」。廣文學子每天浸潤其中,與廣文名人對話,內心自然會增添無窮的力量。校園內的百年古樹和行行小樹綠葉婆娑,正像廣文這所百年老校,古老而又年青。

學生書寫的校名、樓名,學生解讀的校訓和誓詞,教學樓內學生們推薦的名人名言,無不體現著「廣文文化大家建」的理念。設施齊全的體育場館、乾淨舒適的廣文餐廳昭顯學校的育人環境,古色古香的校史館在訴說著歷史的悠久與輝煌……

改到深處是制度(小標題)

學校在推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條思路:改到深處是制度!並從調整六個方面的關係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工作,保障了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

一是調整教學關係,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引領教師從課堂存在的問題入手,傾聽學生的聲音,通過透視課堂,尋找課堂的關鍵要素,形成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教學規範,建立和完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構建高效愉悅課堂。

問題與展望 走向課改深處的語文評價

一 提出問題 語文能力評價與效度的背後 語文教學評價的難度在於評價的效度難以測定。換言之,有時考試成績並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測驗的價值取決於測驗的測值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想要測量的結構概念的整個內容。為此,我們應當 構成測驗的試題對於做出估計有多大效用?應如何判分?這就關係到測驗內容的效度問題。就...

我校有幸邀請到了銳意課改的韓興娥老師來給我們作了一

週六,我校有幸邀請到了銳意課改的韓興娥老師來給我們作了一場題為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 的精彩講座。韓老師通過豐富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 課內海量閱讀 實驗的方法和成果。她的做法極大 撼了我的心靈,使我豁然開朗,原來語文還可以這樣教!韓老師的這幾點做法讓我最有感觸 一 課堂上老師講不超過5分鐘,讓孩子大...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盼盼遲到了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 共2課時第2課時 課型蘇教版新授課 學會安排一天的事務,學會料理自己學習生活上的簡單事情,掌握刷牙 整理書包等技能。初步養成按時作息,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的習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計畫,不敷衍的文明行為。頭飾 盼盼遲到的場景 歌曲 上學歌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