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性評價在中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

2021-06-23 09:30:17 字數 875 閱讀 1805

作者:劉鋒

**:《體育教學》2023年第04期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在此思想的指引下,廣大體育教師開始嘗試運用過程性評價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如學習檔案、表現式評價等等。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嘗試幾乎沒有應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評價應該是學習和教學的內在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段學習經驗之後對學生進行評分和貼標籤而採取的測試。[1]為了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核心目的,為了保障評價與教學的有效性,過程性評價與課堂教學必須融合。[2]

一、對過程性評價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融合進行嘗試

1.運動技能的學習依託具體的運動場面來實現

課堂教學中,當某一運動技能、技術作為課時教材出現的時候,往往我們不會只對該運動技能、技術進行教學。在考慮學生已知經驗的同時,會對該運動技能、技術進行任務分析與約束,並展開教學,所以課堂教學可以看作是乙個不斷約束的過程。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為基礎,運動場面1是對「已知」進行任務約束;運動場面2是對運動場面1進行任務約束,依次類推,直到金字塔頂端的運動技能的形成。

2.課堂教學目標依託具體的運動場面目標的達成來完成

課堂教學目標,即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活動,使教師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與規格。這樣的目標依然是高高在上、虛無縹緲的。我們需通過其內在邏輯關係的梳理,來分解課時教學目標,形成一級目標、二級目標、**目標……當目標確立後,就可以為達到這個目標設計規劃出特殊的教學活動。

前面講到,在以運動學習為基本形式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借助教師設定的具體運動場面來形成運動技能的。運動場面可以理解為特殊的教學活動,當我們對運動場面的三要素(技術動作、運動條件、運動課題)在體能、知識與技能、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方面做出明確、具體、可操作的規範時,運動場面將承載目標,繼而通過「任務約束」在技能學習中逐步實現。

過程性目標評價在課堂中的實施初探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將過程性評價納入高中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體系的觀點已經得到新課程實驗的廣泛認同和重視。然而,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剛剛發展起來的評價理念和方式,人們對其理解還存在某些偏差,導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引起了混亂。為此,本文嘗試從過程性評價的實施步驟進行 一 過程性評價是什麼?過程性評價的內涵是...

在體育課堂中如何運用遊戲

九道鹹水小學張虎 一 用豐富的遊戲情節調動兒童的感知細胞,培養其認知能力。認識的形成過程,首先是大腦對外界訊號的收集過程,然後是對收集在大腦皮層的資訊資料加以分析 判斷 去偽存真的過程。大腦對外界訊號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決定了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孩子們收集資訊量的多少,在於孩子是否有興趣。興趣是學習的...

「點目標」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

作者 徐偉香 讀與寫 下旬刊 2016年第08期 摘要 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我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 學習的能力。通常的體育教學目標是師生在課堂中所達到教學結果的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具體的目標導向,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導致目標的達成率參差不齊,如何能讓多數學生達到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