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總結與反思

2021-07-11 01:31:38 字數 894 閱讀 7827

第一、教材的編排組材上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太差,初一的學生應該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能熟練正確地拼寫漢語拼音,熟練地書寫正楷字,能快速地閱讀,能初步分析理解概括能力,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左右的記敘文等。基礎知識和技能現實情況很讓人失望。學生無論在識字、寫字、拼音、閱讀、寫作等方面表現都很差,覺得小學語文與初中脫節,給初中語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因而在教學中應強調基礎拼音、寫字、解詞、到品味詞語,寫作訓練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另外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基礎訓練,形成乙個良好的學段間銜接。

第二、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與實際不相符

教學進度難以完成。由於課堂上既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教學進度就被拉下來,略讀課只安排乙個課時,但實際上安排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綜合性學習課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單元「走進大自然」就無法按書中的要求帶領學生或學生自主結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語言,欣賞自然美進)也就無法在課堂上充分開展活動。

學生有時就會有應付的做法。

第三、全面教育與因材施教有矛盾

單個學生的發展與面向全體難以兼顧,由於課堂教學的諸多因素,沒有更多的時間顧及個別學生的發展,致使個別學生的長處難以發展,個別差生難以趕上,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教師利用課外的時間個別輔導。

第四、知識性與文學性不好協調

選文方面,依然感覺有個別篇目不太適合教與學。例如:《理想》本是一首琅琅上口,語言優美的詩歌,但其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脫節。

「文革十年」對學生來講難以理解,這首詩的政治意味又較濃,因而無論是教和學都有一定的難度。《化石吟》雖是一首詩歌,但它只注重了與自然科學的聯絡,文學性較弱,學生對它難以產生興趣。

以上是本人對新課改的一些認識。我們有理由確信新課改的推行將會為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完善添上更為完美的一筆,我們也確信目前的種種不足只是即時的可以解決的。

高中地理新課改實踐總結與反思

從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全部進入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兩年。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隨時代的發展日顯弊端,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新課改的基本思想運用的教學當中去,這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

新課改反思

蔣村中學李仙雲 從教20餘年,教了20餘年語文,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愈來愈不會教了。為此,我常想當初為何沒有學醫?醫生可是越來越吃香,自己如果學醫,那現在不正是走紅的名醫嗎?想歸想,可還得面對現實。2004年下半年,為了 輕鬆 自己主動要求從初三退下來,擔任初一的語文教學。可以下來,自己才知道錯了,因為...

關於新課改教育實踐的反思與總結

通過新課程改革培訓 學習及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認識 新課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相信新課改的作用逐步顯現出來,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 學生 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認可,它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上乙個新的台階,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