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2021-07-13 21:57:29 字數 2709 閱讀 1918

三、說教法

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同化和順應,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以轉化和發展而獲得的,因此在課堂上,我著力於構建具有知識性、創造性、體驗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互動式教學法、引導啟發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七個環節:

(一)、溫故知新知識遷移

複習:1、什麼叫做生態系統?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為什麼?

2、生態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成分具有什麼功能?

構成生態系統需2個因素,既生物和環境,研究生物和環境的科學稱為生態學,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林德曼曾描述了這樣乙個場景。

(二)、創設情境朗誦匯入

學生朗誦林德曼描述的場景:這是乙個風和日麗的春天,乙隻彩蝶翩翩飛來落在鮮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後劃過一道綠色刀影,轉眼之間,蝴蝶已在螳螂的綠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嚐美餐,**出其不意地吐射長舌,一下子把它捲入口中。

**還沒來得及吞嚥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長蛇猛地一竄,準確無誤地一口咬住**。正在這時,盤旋在天空中的鷹乙個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緊緊攫住蛇。在大自然裡,這只是乙個很普通的場面。

通過朗誦激發學習興趣,適時提問:1、此場景包含了幾種生物?生產者是?消費者是?(介紹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消費者、四級消費者)

2、各種生物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物之間的聯絡構成了乙個統一的整體,體現了一定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

(三)、觀察思考探求新知

(通過4個觀察思考和:4個互動使學生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這樣設計活動,符合認知規律。)

1、 預習課本p74-76,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 寫學案p21填空題

(2) 觀察思考3:活動:分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係

下圖是我國北方草原生態系統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動物。仔細觀察此圖,討論有關這個生態系統的幾個問題。

①、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什麼作用?

②、草原上的各種動物與草原的植被有什麼關係?

③、草原上的各種動物之間具有什麼關係?

2、 無論是捕食還是競爭關係,都是因食物而發生的關係,這就構成了食物鏈

(1)記憶食物鏈的概念

(2)觀察思考b:以上圖中的草、鼠、蛇、鷹為例,請同學們分組討論食物鏈的寫作特點。

提示: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食物鏈的起點和終點;二是箭頭方向;三是食物鏈的組成。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由各組推薦的代表回答,最後老師彙總出食物鏈的寫作特點。)

食物鏈寫作特點:

①食物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它的起點是綠色植物,終點是消費者。

②用箭頭表示捕食關係,**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後。

③食物鏈表示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沒有分解者。

知道食物鏈的寫作特點後,介紹捕食食物鏈和碎屑食物鏈。

3、 互動一:寫出林德曼場景中的食物鏈

(1)此食物鏈包括幾個環節?介紹營養級

(2)捕殺鷹后,蛇的數量如何變化?食物鏈中數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如果在食物鏈中加上人的話,處於第幾營養級?數量如何?

聯絡實際:人類居於最頂端,數量理應最少,現實中全球約70億人口,說明什麼問題?超出地球的承載能力,這也就是我國為何一直控制人口數量的原因。

(4)某一生物所居營養級是否固定?為什麼?

4、觀察思考c:下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幾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之間有聯絡嗎?

以組為單位討論、總結出食物網的概念和網中生物之間的關係。(對食物鏈有深刻的認識後再學習食物網,水道渠成。)

互動2:我來露一手:根據文字描述繪製食物網,加深對食物網的認識。

互動3:曾有一段時間,人們非常喜歡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殺野蛇,對幾種生物有影響?會帶來什麼後果?

互動4:是分析思考,聯絡實際,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增強保護生物的意識。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聯絡的,在這張生命的大網中,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人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員,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規律,這其實是尊重人類自己。

(四)、經過「交流互動、自主**」和「4個互動環節」能及時反饋,查漏補缺,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的重點。

(五)、總結提公升構建整體

通過暢所欲言這一環節構建整體,由學生總結本節的重點,教師適時點撥補充完整;回答學生心中的疑問,把知識進行延伸,提高興趣,最後教師總結本節和下一節的關係:食物鏈和食物網反映了生物之間因食物關係而形成的複雜關係,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就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物之間進行運輸和傳遞的。

本節是下一節的基礎,下一節是本節的提公升。

(六)、作業:

①、學案p23

②、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書上要求,動手製作生態瓶,為第三節課做準備。(老師提供3條小魚和水草)

(七)、板書設計

§23.2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食物鏈 (1)定義:

(2)寫法:草→兔→狐

2.食物網

五、教學反思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和認知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我認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不拘一格,只要能運用活動達到對問題本質的認知,發揮活動的有效性即可,由於本節(生態系統)的特點,教學中不易安排實驗活動,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生態系統中的有關問題,本節我安排了一些對現成資料分析討論的活動,通過對這些資料的處理,形成感性認識,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一些基本規律。本節的創新點是:學中練,練中學,師生互動多,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教學理念。

生態系統結構2

2 判斷消費者時要特別注意異養型 非腐生等關鍵詞,植物 微生物都有可能成為消費者。3 判斷分解者的主要依據是能否把動植物的遺體 殘枝敗葉等轉變成無機物,即營腐生生活,如蚯蚓 思考 1 自養型生物一定都是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 生產者一定處於第營養級。2 生產者未必都是植物,例如 植物未必都是生產者,例如...

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3.嘗試建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學習重點 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難點 說明生態系統是乙個整體 自主學習 一 生態系統的概念 1 組成層次 個體無機環境 2 概念 與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

生態系統的結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第三冊 人教版 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 知識結構 生態系統的範圍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生產者 生態系統的結構消費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分解者 二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2 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3 嘗試建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