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演講稿

2021-09-09 05:38:27 字數 1679 閱讀 3114

與和諧攜手,與團結同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與和諧攜手,與團結同行》。

五十六朵/鮮花/共栽/乙個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連/一條根。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

和諧/發展/花似錦。

五十六窯/磚瓦/築成/一棟房,

五十六車/礦石/煉成/一爐鋼。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

團結/一心/建家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我心中,民族團結就是一部歷史,是左宗堂「一炮成功」抵禦外侮,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的戰爭史;是陳譚秋、毛**、林基路烈士整頓新疆財政,改善人民生活,為前線捐款捐物的抗戰史;是**將軍率領人民解放軍解放新疆、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屯墾史。

「兒行千里,母擔憂」,新疆—祖國母親的駐疆兒,千百年來,牽繫、造就了我們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愛。無數的共產黨人、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型、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這是一種抵禦外侮、眾志成城、勇於拼搏、團結一心的精神。

今日的新疆,蔚藍的天空白雲飄飄,廣闊的草原牛羊噴跑,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風佛面,生機盎然 。在這個幅員遼闊而又寬廣的土地上,有著我們祖國還未開發的能源寶藏,他是誘人的,更是讓人嚮往的。為了我國的能源事業,全國各地的驕子背井離鄉,揹負著祖國的希望共同創造這片美好的家園。

人種的複雜化,民族的多樣性,造就了新疆人才文化的多元性,只有團結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願望,做好民族之間的團結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實現民族團結是雙贏的,是互利共榮的,也是建設美好新疆的必要條件。

俗話說的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上下同心,團結一氣,方能發揮出無窮的力量,才能有創造未來的客觀條件。只有團結的力量,才能創造那美好的未來,只有合作才能創造得出最美好的,最和諧的新疆。

一曲優美動聽的《新疆好》,唱出了兩千萬天山兒女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

新疆生活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在歷代抵禦外敵入侵、反對**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我們作為新世紀新青年,時刻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民族大義,時刻謹記:民族紛爭,百業凋敝,則國不安寧,列強欺凌,民不聊生;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社會安寧,人民幸福。

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的整合力、一種追求,它對凝聚人心、整合社會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國家是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社會的穩定;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加強民族團結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要求,是符合全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團結不是掛在嘴邊,而是要付諸於行動之中!吸取7.5事件的教訓,要有前車之鑑,不能重蹈覆轍。

榕樹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他們的根緊緊相連,相互照顧,相互扶持才有了今天的美麗,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只有團結,我們才有力量共建美好的家園,只有團結,才能建設我們繁榮強大的祖國。

我愛新疆,我更愛這片神聖的土地!朋友們讓我們與和諧牽手,與團結同行,為共建和諧礦區和美好新疆而加油和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民族團結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民族團結 蔚藍的天空,因為有了白雲的點綴,才不會寂寞 寬廣的大地,因為有了萬物的裝點,才顯得生機盎然。在由56個民族構成的祖國大家庭裡,在多民族聚居 美麗富饒的新疆,我們只有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團結一心,共同發展,才能構建永久的和諧,自從 新疆工...

民族團結演講稿

新疆生活著維吾爾 漢 哈薩克 回 蒙古等47個民族,在歷代抵禦外敵入侵 反對 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然而,在2009年7月5日,新疆突然爆發了打砸搶燒惡劣事件,給各族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給當地正常秩序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破壞。同時,破壞了我國經濟,政治,各方面快速發展的穩...

民族團結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我今天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維漢兄弟一家親,危難之時顯真情 中華大地,這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家園,中華民族,這是歷史塑造的共同體,是乙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我們各族人民在這個大家庭中相互融合 繁衍生息。我是土生土長的阿拉爾人,從小生活在和託喀依鄉三隊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