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寨中學集體備課制度 備課制度 上課制度

2021-10-06 11:18:26 字數 1734 閱讀 4201

上寨中學集體備課制度

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備課形式。它可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一、組織形式

備課組以年級為單位,由備課組長主持進行。

二、集體備課原則

堅持「四定」、「五備」、「四統一」。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課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手段;統一教學目標要求、統一教學重點、統一雙基訓練、統一教學進度。

三、集體備課活動要求

1、每學期開課前,備課組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集體備課計畫。

2、每次集體備課,各課題的研討都要確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要在備課組長的指導下按周教學計畫安排的課題寫出書面材料(或教案),交教導主任審閱後方可進行集體備課研究。

3、各備課組在每單元或每章(每課)授課前,要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確定重點、難點,分析學情,**教法。

4、重點、難點課題要建立說課制度,說課要落實到人。

5、採用單元分析和周課時教案集體備課。

6、課後同備課組教師要及時交流教學心得,**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7、備課組長要定時組織本備課組教師的說課、聽課和評課活動。

8、各備課組每次集體備課都要認真填寫集體備課記錄,活動後教導處作評價並存檔。

備課制度

1、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認真備課,做到上課前必須備好課,無備課不准進課堂。

2、備課時要做到先週備課,原則上是老教師備略案,年輕教師備祥案,不能搬教材代替教案,更不能抄襲教案。

3、要加強集體備課,要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共同研究,要確定中心發言人,內容要充實,要體現本學科的特點。

4、備課時要做到備教材。備教材時,要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

明確三維目標,並能充分查閱相關資料,有效挖掘課堂資源,為開放的課堂作好知識儲備。

5、備課時要做到備學生。要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學習態度和方法要全面的分析,了解學生需求,**學生的學習障礙和應對策略。

6、備課時要備教法、備學法。做到在備好教材、備細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學法指導和教法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要與新課改接軌,實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從課堂的主角成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合作夥伴。

7、要體現現代化教學要求。充分利用網路,學校資源庫、遠端教育等資源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多感受多參與,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8、教學設計要規範,無論是詳案,還是簡案,形式必須規範,專案必須齊全,內容必須充實,書寫必須認真,要體現本節課的特點,內容要新穎要全面。

9、課型要全,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實驗課、實踐課等,要充分認識到每種課型的必要性,精心設計、認真實施。

上寨中學上課制度

一、嚴禁無教案上課,課前準備要充分,上課前五分鐘要準備好實驗、電教器材及其他教具。

二、實行課前二分鐘候課制度,組織學生為上課做好準備。

三、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整潔大方,不得穿奇裝異服。

四、上課時要講普通話,板書要工整,設計要合理,要運用祖國規範的語言文字。

五、上課時不得在課堂上講與本學科內容不相關的話題,更不准向學生宣傳不健康的思想。

六、講課時要站立,嚴禁坐在椅子上講課。

七、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八、嚴禁課堂上抽菸,嚴禁酒後上課。

九、嚴禁教師占用節假日、休息日上課,嚴禁拖堂,更禁止有償補課。

十、課堂教學中要遵循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體驗與參與,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注重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以確保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集體備課制度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課改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1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小學部建立語文 數學 英語三個集體備課組,中學部建立語文 數學 英語 理化生 政史地五個集體備課組,選拔教學骨幹擔任組長,負責本組集體備課的組織 安排等工作。2 集體備課必須做...

集體備課制度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學效益不僅需要教師個體的 摸索,更需要教師群體的智慧型風暴,只有大做集體備課文章,走集體備課與個性備課相結合的道路,才能為個體的 提供廣闊的智慧型源泉和創新空間,也才能進一步放大優秀骨幹老師的傳帶幅射功能,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型優勢和分工協作的整體效益...

集體備課制度

3 課時集體備課的重點是研究大綱 課程標準 教材 教法 學法和學生,制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突出集體備課的創新性 開放性,忌搞形式 走過場。4 課時教案的專案一般包括 課題 課型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學情分析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