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 小組合作」課題實施方案

2021-10-20 19:08:03 字數 2811 閱讀 5446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小組合作」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傳統的班級授課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在班級授課制中,教師的出發點並不是完全針對和適應每乙個具體的學生的,普遍出現「同內容、同進度、同目標要求、同評價標準」等「一刀切」作法,根本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嚴重防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致使優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因而感到課堂是那麼的乏味,進而厭惡課堂。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常常忽視情感、態度的培養,忽視意志的錘煉,忽視價值觀的形成,這對學生的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十分的不利。

那麼,課堂教學是不是就鑽進了死胡同,無路可走了呢?不是!我們認為,在今後相當長的乙個時期內,班級授課仍將是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而在班級授課中實施「分層教學·小組合作」的方法,把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揚其長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過去班級授課制中的種種弊端,又盡可能地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最充分的發展,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知識」、「人人都學到必需的知識」。

二、課題界定

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運用模糊學的方法,把全班學生分為短期性的(即處於發展變化狀態而短期內又相對穩定的)a、b、c三個層次,並依據群體學生的差異,區別對待地制定分層教學目標、設計分層教案、採取分層施教、進行分層評價,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所謂全體發展,就是全班每乙個學生個體均能在原有的不同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最好的提高和發展。

三、理論依據

1、因材施教原則。

我們通過大量調查,發現造成學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於智力,而是在於知識遷移過程中日積月累造成的斷鏈與破網。布魯姆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並達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因個別學生之材施教,盡量縮小學習新知識前的「認知前前提能力差異」,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個別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性的「情意前提特徵」,提高教學質量將會有切實的保證。

2「最近發展區」原理。

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讓每個學生有乙個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在他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差」生能嚐到成功的喜悅,以「成功」來激勵自己,發揮求知的「內驅力」(內驅力是乙個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研究目標

1、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

2、形成一種便於操作的分層區別教學的模式。

3、通過好、中生的相互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4、通過對學困生的直接教學和個別輔導,消滅「陪讀」現象,更好地補差、防差,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素質教育要求。

5、通過分組區別教學的教改實驗,提高實驗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他們駕馭教學的水平,和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研究內容

1、學生分層

根據學生的調研成績,和對學生的能力素質鑑定為依據,把班內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群體,一般比例為:3:5:

2左右。然後以相鄰前後4人一組。為消除「標籤效應」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組可以是顯性的(徵得學生及家長同意),也可以是隱性的(只告訴學生本,甚至連其本人也不告訴)。

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分組都是相對的,並非一成不變。要通過施教,根據學生實際,有層次間的公升降變遷,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2、教學2.

目標分層

改變以往教學目標要求劃一的狀況,針對同一班內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指向每乙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體可分為:(1)最低限度的課程標準,教材要求。(2)標準、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3)對課程標準、教材基本要求的適當提高、加深。鼓勵不同層次學生在達成本學習領域共同性目標後,選擇高一層次的目標進行學習,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使教學要求和學生可能性的關係,始終處於動態協調之中。

3、教學過程分層

改變傳統班級授課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採用「合——分」式教學結構,既有面向全體的「合」,雙有兼顧各組的「分」。保證在一節課內既有統一的講解、答疑、矯正、小結,也有分組的教學、自學、合作學,還有分層次的練習和個別指導。

4、練習作業分層次

不同組別完成不同程度的作業,a組學生完成基本題,b組學生完成基本題加綜合題,c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一些有利於思維發展,培養能力的提高題。對同一道題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練習中,教師要鼓勵並創造條件讓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突破,體現彈性,激發學生求知慾。

在此同時,教師要不斷巡視,把握資訊,並作個別點撥和矯正。

5、評估測試分層

為了反映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考試的評價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幫助各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之以學為樂,不斷進取,積小成為大成。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在考查中,學困生做基本達綱題,中等生加試綜合題,優等生再加試提高題,讓各組學生在考查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水平和能力。

六、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3年2月,成立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資料。(二)實施階段:2023年2月-2023年9月(1)擬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計畫。

(2)選擇實驗班、組,全面開展,教學模式研究。(3)做好實施過程的指導,反饋工作。(三)總結階段:

2023年10月-2023年6月(1)彙總所有資料和研究成果。(2)撰寫研究報告。

(3)鞏固研究成果,並做好後繼研究工作。

七、研究前準備

1、必須正確對待學生的反覆現象,絕不可氣餒、灰心或放棄教育,而要理解學生,允許他們反覆,然後找出反覆原因,因勢利導,使他們在反覆中得到教訓,克服反覆,鞏固成果。

2、因為分組區別教學牽涉到學生分組,所以,在分組前教師一定要摸清學生的心理,必須要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保持與家長的經常性聯絡,通過家庭、學校的合力來提高實驗效果。

分層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 一 課題提出的目的 回顧課程改革的歷程,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但在實踐過程中,由於認識上的不足,教學缺乏應有的生命力。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

小組合作課題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與意義 伴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與推進,教育 以人為本 的理念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界的共識。前一段的教育實踐研究,我們也對和諧課堂教育的教學與活動內容進行過 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如何在新的課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實完善和諧課堂教育教學與活...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 有利於培養 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為了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 科學合理分組 為了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我遵循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每個小組分為abbc三層,即每個小組乙個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