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總結

2021-10-26 01:49:20 字數 4762 閱讀 9455

1、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他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他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2\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是.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2、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繼承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尤其是批判的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的合理成分,創立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

3、馬克思主義從生產到發展,表現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強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於他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4、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其二,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意識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5、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其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從與意識的對立統一關係中把握物質、規定物質,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世界本質的觀點的根本特點。

其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論。其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主張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其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把實踐納入對物質的理解,即把物質範疇拓展到社會歷史領域,又深化了對自然物質的理解,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6、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主觀映象。

它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由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徵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再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最終發展**類的意識。

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7、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靜止是相對的。

8、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

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 。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9、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首先,人類社會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在人類社會產生以後,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還要以自然界為基礎。離開了自然界,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便無法進行,脫離一定的自然壞境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的活動。

積極停留在意識和思想的範圍內,人類是無法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最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世界,其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10、實踐的本質意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實踐是人類能動的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其本質含義和基本特徵有三;第一,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第二,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自覺地能動性。第三,實踐是社會的歷史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11、實踐與人的存在: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決定了實踐在人類生活中具有的基礎和根本地位,實踐構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首先,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

其次,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最後,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物件性的活動。總之實踐是人類不同於動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會生命的特殊運動形式,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實踐的規律與人類不斷自覺遵循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一致的。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係、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

12、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為:

第一,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內在包含三重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其自身意識的關係。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

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13、事物的兩個特徵是聯絡和發展。

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組員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發性。

發展是前進上公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4、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唯物辯證法是乙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因為,(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食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

(2)對立統一的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對事物辯證認識的實質;(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15、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

列寧說「辯證法就是研究物件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

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絡的兩個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16、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不僅揭示了事物聯絡的實在內容,而且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所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就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鬥爭、又同一,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或者說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事物的發展。

同一性對於事物的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由於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2)由於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3)由於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二人得到發展,並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1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具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解決形式只要有:(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雙方同歸於盡;(3)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4)矛盾雙方融合成乙個新事物。

只有如實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公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18、量變和質變

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範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

19、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是: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

20、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意義

肯定因素是維持現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因素,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絡的環節。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21、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1)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前後相繼,彼此制約。(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範疇。

(3)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係的範疇。(4)現象與本質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絡關係的範疇。

22、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公升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一致。

23、客觀規律性

規律是客觀的。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它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相反,人的意識及其指導下的實踐卻要受規律的支配。

24、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要表現在:

第一,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目的性和計畫性。第二,意識不僅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乙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動創造性。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25、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章說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實踐的反映。實踐為認識提供認識的原因,認識的可能,使認識得以發展,並成為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切認識都是又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從實踐中得到了認識,又要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我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第四 馬克思主義為我們分析當今世界兩大社會型別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僅發現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化產生的一般規律。所有這些,對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