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2021-12-22 13:25:28 字數 4968 閱讀 2211

(三)堅持因校制宜,突出特色性。

要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分層推進,量力而行,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和師生思想實際,能建設的,要立即行動,短期見效;暫時不能建設的,要做出規劃,分步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要凸顯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和辦學特色,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學校,更要秉承老校的風格,弘揚其特點,切忌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三、主要內容

校園文化分為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物質建設主要是校園環境建設,非物質建設包括校園精神、文化氛圍、規章制度和活動形式。

(一) 物質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建設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校園環境包括布局規劃,校園建築,校園活動場所的綠化、淨化、美化、硬化,和所有教學設施裝置等諸多方面。

學校環境建設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體現學校特點,突出文化內涵,強調自然和諧。要把校園環境建設與建立特色學校、文明學校和花園式、田園式、園林式學校結合起來,通過3-5年的努力,抓出成效。

1、校園的淨化。大力加強學校的衛生保潔工作,建立衛生監督組,加強檢查監督,全面治理校園內存在的「髒、亂、差」現象,辦公室、教室、實驗室等教育場所,寢室、食堂、廁所等生活設施都要乾淨,還要保持牆壁、閱報欄和各種宣傳窗的整潔、有序。師生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嚴抓亂扔紙屑、雜物現象,使校園始終保持乾淨整潔、文明和諧,成為師生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場所。

要定期、不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檢查評比,開展「衛生標兵」、「文明班級」等評比活動,提公升校園環境建設水平。

2、校園的綠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為輔,適當設定景點,做到點面結合、布局合理、搭配協調,營造花草蔥榮、綠樹成蔭、清爽優美、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校園綠化提倡立體性和園藝化,使地面綠化與空中綠化相結合,並寄寓一定的象徵意義,提高綠化的文化品位,要加強對綠化工作的目標責任制管理,分花壇到班級,學校總務處定期對全校花草、樹木進行修剪、養護,努力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

3、校園的美化。學校的各種標牌設定都要美觀、精緻,走廊、過道和室內,要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體現公民道德規範、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目標、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要求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等,挖掘、保護校園內或校園附件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薰陶和思想感染。

4、校園的語言文字。要大力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為校園語言。校園內使用文字要規範,如校風、校訓、標語、警句等。

保護操場、愛護綠化等各種提示牌,要使用詩一般的語言,在提醒師生的同時,陶冶師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類的生硬詞句。

5、校園環境的知識化。要充分挖掘學校的各種資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加強多方面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有樓房的學校每乙個樓層、有平房的學校每一面牆壁,可設乙個主題,形式可以是文字,還可以是圖畫,也可以**並茂。

主題可以選擇道德規範、文明禮儀、愛國愛民、清正廉明、清節自守、勤勞勇敢、質樸儉約、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增設一排宣傳窗,通過科普宣傳,校園裡的花草樹木旁掛的精緻小牌、班級黑板報,教室裡學生自辦的學習園地、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使學生在受到藝術美的薰陶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知識。

(二)非物質文化建設。

1、努力培育校園精神。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校園精神不但是對學校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應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表現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工作目標,突出表現在校風、教風和學風上。

⑴大力加強校風建設。校風體現著乙個學校的優良傳統、精神風貌。要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和「感恩月」、行為規範養成等的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載體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

要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將校風表現出來,如通過創作校歌,編輯校報校刊和製作校風宣傳牌等形式,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和激勵。同時,還可通過建立校史陳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校慶活動等,增強師生對校史、校風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⑵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各單位要幫助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和「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範。

教師要對學生身心發展和社會未來高度負責,嚴謹治教,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贏得學生的普遍尊敬。學校一方面要使教師投身於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進教師之間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師列入學習者的行列,使教師認識到既有教的義務,又有自我學習的責任,把學校當作是自己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場所,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崗位培訓,徵訂教育刊物,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定期編髮教育資訊,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緊密聯絡新教育活動,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努力學好本領。

嚴格要求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舉止文明、尊重師長、勤奮刻苦、博學善思的優良學風。

2、形成有利於學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環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學校師生行為的準繩,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和良好校風形成的根本保證。各單位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體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

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要按章辦事、不徇私情,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利用少代會等形式和途徑來改進不科學的管理辦法,清理和廢除旨在卡、壓、罰的規章制度,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

活動設計要體現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活動內容要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有利於培養和鍛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再現和表現校園文化精神。

⑴從學校實際出發,組織好諸如校園藝術節、體育節、科普、文化等各種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活動。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活動技能,規範學生的言行,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⑵從學校特點出發,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積極開展具有學校特色的各類活動。組織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如成立文學社、書畫社、合唱團、舞蹈隊、球類隊,舉辦文藝表演、召開校園**會、組織小製作比賽、舉辦田徑運動會和趣味運動會及才藝大賽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既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又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⑶精心組織各種學生集會,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學生集會包括校會、國旗下講話、班會、少代會以及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大事件紀念日等,要根據不同集會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精心、規範地組織。要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使每一次集會都能夠使學生激動不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啟發和教育。

⑷積極開展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活動。圍繞學習宣傳《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進行班級、年級的評比,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校園行為,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努力培養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⑸組織開展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把集中活動與經常性的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民族精神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要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教育內容有機納入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

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既可以突出「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民族精神內涵的某一方面,並進一步具體化。可以選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冰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研自主創新精神等等體現民族精神的一種精神,並結合歷史故事和人物生動活動地進行。⑹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和班級讀書角,積極開展讀書活動。

要辦好學校圖書館(室),在增加藏書量的同時,更要重視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固定時間班級輪換,最大限度的提高圖書使用率。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利用講座、演講、徵文、校園讀書周(月)等形式,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⑺多渠道開展教育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和學校**等**作用,同時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基地的建設,從而保證學校教育活動的全方位開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四、實施步驟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發動階段(2023年)。學校緊緊圍繞「建設校園文化,提高學校品位」這一主題,召開會議,進行動員,組織師生廣泛開展大討論。

通過討論,使廣大師生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明晰校園文化的內涵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切實增強廣大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廣泛討論、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學校實際、凸顯學校特色、科學合理的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或實施細則。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23年-2023年)。學校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深入紮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

1.從淨化、綠化、硬化、美化入手徹底整治校容校貌,設定人文景觀、格言警句,懸掛張貼名人名言掛圖、展示學生書畫作品,使學校的每個牆壁、每塊綠地、每個角落都會「說話」。使學生隨時隨地都受到感染和薰陶,體現校園「處處皆教育」的深刻內涵,通過完善教學設施、綠化美化校園、建設人文景觀等途徑,初步完成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專案。

2.按照「深層次、多角度、生動性」要求,深入挖掘學校自身獨特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從中提煉出能夠激發學生志趣、完善學生人格的精神精髓,逐步完成校訓、校歌、校旗的標誌設計和校風建設;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強化學科滲透,深入推進德育課程建設;通過提公升教師的學識能力、規範教師的言行、加強教師的品德修養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親和力,不斷深化師表建設;按照「科學、全面、規範、嚴格」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自律活動,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的能力,完成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的重要方面,是展示校長教育理念 學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學校校園文化通過班風校風教風建設 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 人文和自然的校園環境等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指引 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 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 規...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相結合,與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相結合,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優化育人環境,營造環境育人的優良氛圍。二 文化建設遵循的原則 1 教育性原則。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導...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一 指導思想 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是雙語人不懈的追求。和諧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和諧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動中,力求使教育過程諸要素之間以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始終處於一種協調 平衡的狀態,從而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個性品質得到全面 和諧 充分的發展。乙個學校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