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技術方案

2021-12-27 01:13:40 字數 4036 閱讀 4345

第三章粉煤灰磚及加氣混凝土砌塊

生產技術方案

一、工藝方案

(一).產品綱領

1.生產能力

產品為粉煤灰磚、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為年產3000萬塊、15萬立方公尺。

產品規格

產品符合gb11968-2006規定的04-07級砌塊要求。

表1 加氣混凝土砌塊的一般規格

(二).擬採用的工藝方案的主要特點

塊石灰破碎採用顎破機一級破碎,粒狀石灰採用雷蒙磨磨粉機磨成細粉,配合其它綜合措施提高磨機產量,降低電耗。

在設計中採用石膏與粉煤灰按比例製漿,減少工藝環節,節省投資和生產費用。

水泥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散裝水泥,以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粉塵汙染。

料漿、粉料及配料用水的計量採用電子計量稱(或電子計量表),配料、澆注由總控制室集中控制,整條生產線採用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結合。

澆注方式採用定點澆注。

切割機採用國產翻轉式加氣混凝土切割機,最大切割尺寸4.2×1.2×0.6m。使用該切割機組所建成的生產線達到當前國產裝置(同等規模)的先進水平。

蒸壓釜採用雙端釜,便於靈活進行生產組織,減少坯體的進出釜時間,最大限度地利用蒸壓釜的生產能力。

(三).生產工藝流程簡述

1.原材料儲存及處理

(1).粉煤灰、石膏

採用粉煤灰與石膏混合製漿的工藝。生產時,粉煤灰和石膏按一定配比加入打漿池,製成混合漿料。在製漿加水時,定量加水,製成濃度合適的漿料。再由渣漿幫浦幫浦入料漿儲罐內備用。

(2)生石灰

塊狀生石灰用自卸卡車運入廠,卸入石灰原料堆棚內堆放。塊石灰經復擺式顎式破碎機破碎後由斗式提公升機送入石灰庫中。粉磨前,石灰由庫底喂料機給入密閉式輸送機送入雷蒙磨機內進行粉磨。

磨細後的石灰粉料由磨機出料口送至斗式提公升機,由斗式提公升機送至石灰粉料倉中備用。

(3)水泥

採用散裝水泥。散裝水泥由散裝水泥車運入廠內,直接幫浦入水泥粉料倉內備用。

(4).鋁粉

由外地購入桶裝鋁粉,存放於鋁粉庫內。使用時由人工計量後投入鋁粉攪拌機內拌成5%的懸浮液備用。

(5).邊角料、廢漿

切割線切割下來的邊角料落入底部斜槽,經水沖洗至切割機底部廢漿池內,不斷攪拌使廢漿達到一定濃度後,再由廢漿池中的渣漿幫浦幫浦入配料工段的廢漿儲罐中備用。

2.配料、攪拌、澆注

石灰、水泥、由倉底單螺管給料機送入電子粉料計量稱內,經累計計量後由計量秤的卸料裝置卸到澆注攪拌機內。

粉煤灰漿由料漿儲罐下的閥門開啟後放入打漿池中再幫浦入料漿電子計量稱內進行累計計量,當料漿重量達到配料要求是,由自動系統關閉主管放料閥,停止放料。計量好的料漿按指令放入澆注攪拌機內。

鋁粉由人工計量,倒入鋁粉攪拌機內製成懸浮液,每模配製一次,攪拌好的懸浮液直接放入澆注攪拌機內。

料漿在澆注前溫度應達到工藝要求。如溫度不夠可通蒸汽加熱。澆注時,模具通過擺渡車運送至澆注攪拌機下就位,澆注攪拌機放料澆注。

3.切割、編組

靜停初養達到切割強度後,由切割線翻轉車(10噸)上的翻轉吊具吊運翻轉至切割機固定支座上,脫模使坯體倒立。切割裝置行走進行縱切和橫切,完成切割。

切割好的坯體聯通側板由釜前裝載車(10噸)上的半成品吊具吊運至釜前蒸養小車上,每車堆放兩模,堆放好的蒸養小車由慢動捲揚機牽引在釜前軌道上進行編組,每條釜前軌道編放六輛蒸養小車。

4.蒸壓及成品

編組好的坯體由慢動捲揚機拉入釜內進行蒸壓養護,恆壓蒸養時間8小時左右,蒸汽壓力1.3mpa,溫度190度左右。

製品經蒸壓養護後由慢動捲揚機拉出釜,再由出釜吊具吊運成品至運輸車上,直接出廠或至堆場存放。

5.底(側)板返回、組模塗油

成品吊運完後,蒸養小車上的底(側)板連同小車經由成品吊具吊運至小車回車線上,小車經回車線回至切割機一側,吊具將底(側)板吊運,同時吊運模框與底(側)板組模並返回將模具放至模具回車道上,進行清理塗油,然後再進行迴圈澆注。

(四).生產工段及工作制度

全年生產天數:300天,每班有效工作時間:10小時。

(五).勞動定員

勞動定員表

(六).主要技術引數

1.基本配合比

粉煤灰:石灰:水泥:石膏=69:20:8:3;

鋁粉約佔幹物料總量的0.08%;

水料比:0.6至0.65。

注:具體引數還須根據原材料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料漿攪拌澆注週期

攪拌澆注工作週期:6至8分鐘。

3.坯體靜停

靜停時間:2至3小時;

靜停溫度:40攝氏度左右;

坯體靜停後強度:0.3至0.5mpa。

4.坯體切割週期6至8分鐘。

5.蒸壓制度

抽真空:0至-0.06 mpa 0.5小時

公升壓:-0.06 mpa至1.3 mpa 1.25小時

恆壓:1.3 mpa(溫度183) 7.0小時

降壓:1.3 mpa至0 1.25小時

合計:10小時

單位製品耗汽量:15公斤/立方公尺(單位製品耗煤量0.8公斤/立方公尺)。

(七).物料平衡表

年產15萬立方公尺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物料平衡表

(八)材料及成品的貯存

二、總圖運輸

1.方案布置依據

(1).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用地平面圖。

(2).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相關工藝條件。

(3).根據總圖設計的一般規範要求。

2.總平面布置

擬建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廠的平面布置是按工藝要求和總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則,結合地形等特點,在滿足生產及運輸的條件下,盡量節約土地,力求布置緊湊,以便擴大堆場面積,提高場地利用係數。

擴建加氣混凝土砌塊專案在總圖布局上,重點規劃生產區、生活行政區。

在滿足生產工藝、安全防火、衛生採光等要求前提下,適當劃分廠區。各區既有明確分割槽,又保持一定聯絡。將揚塵、廢水、廢料、噪音等汙染源影響限制在區域性,並在區域性合理解決。

擴建加氣混凝土砌塊專案將原材料處理集中在乙個區域,該區域也是汽車運輸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的出路口。

生產區設實驗室和鋁粉庫房(包括易損件庫房)。主車間與原材料處理區域分離,使操作人員有一較為安靜的環境。

擴建加氣混凝土砌塊專案廠區內設有環形車道,可作消防防火通道和貨物運輸通道。

3.加氣混凝土生產線建築物面積估算

4.廠區給排水

(1).給水

本專案方案採用乙個給水系統。本單位有自備水井,生活、配料、消防、廢漿給水等均從給水管網接管引入。

(2).排水

生活汙水排入廠區汙水管道。

生產汙水全部迴圈利用,廠區雨水排入廠區雨水管道。

總體排水採用明溝與暗溝相結合的有組織排水方式。

5.廠區供電、供熱

(1).供電

由原有變電室引線至配電間。

(2).供熱

生產用汽和生活採暖由一台4噸鍋爐供氣,管道接至配汽間。

6.交通運輸

注:(1)粉煤灰按20%含水率計算

(2)成品按600公斤/立方公尺計算年最大運輸量。

(3)產品廢品率按5%計算。

(4)年產15萬立方公尺加氣混凝土砌塊專案年貨物運輸量約18.6萬噸,其中運入約9.3萬噸,運出約9.3萬噸。

7.廠內道路及成品堆場面積結構

(1).主要道路寬6公尺。砼路面。

(2).車間引道為砼路面。

(3).成品堆場為碎石夯實或用混凝土找平加固。

三、建築結構

1.建築結構方案

建築工程方案是根據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工藝及工廠生產實際對建築物的要求而定的。工廠建築在本著適用、經濟的前提下,力求明快新穎,風格統一。結構選型和建築構造上盡量做到因地制宜,技術先進。

建築材料在選用時結合實際情況,應用新型建築材料。

在結構選型上採用標準化構件,減少結構型別,增加構件的通用性,在構件製作上工廠化生產與現場製作相結合,在建築構造上力求簡單、合理、技術可靠,以提高裝配化程度,加快施工進度。

根據工藝專業和環境保護要求,本方案所有建築對採光、通風、日照無特殊要求,只要能夠滿足規範規定即可。

建築安全等級為二級,耐火等級為二級,生產的火災危險性為丁(戊)類,抗震設防烈度及主導風向按國家有關規範和水文氣象等條件設計。

配料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車間單層廠房採用鋼結構;其他輔房及單層建築採用磚混結構。

2.建築物組成

第三章網路計畫技術

第一節雙代號網路圖 一 網路圖的基本概念 一 什麼是網路圖 一項工程 專案 由許多任務作 不是施工過程 組成,每個工作由表示 把所有工作根據施工順序 工藝或組織 用雙代號從左向右製作圖形,稱為雙代號網路圖。例1某一基礎工程專案,包含分項工程內容 施工過程 有 挖土4天 澆築砼基礎6天 砌磚基礎4天 ...

網路技術第三章

第3章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本章學習目標 3.1 網路體系結構概述 3.2 物理層 3.3 資料鏈路層 3.4 網路層 3.5 傳輸層 3.6 高層 3.7 思考題 本章學習目標 本章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應能夠 了解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熟悉和掌握osi r...

第三章工廠生產裝置管理

第一節生產裝置使用管理 一 生產裝置使用規範 一 生產裝置使用的基本要求 1.根據生產裝置的不同特點,建立和執行使用和維護裝置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崗位責任制 安全操作規程 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制度 交 制度等。關鍵是要落實維護保養責任制等,可按裝置使用情況分別建立專人專機責任制 機長責任制 一人多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