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公尺的認識及課後反思

2021-12-31 01:23:17 字數 4735 閱讀 5432

《厘公尺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初步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

2、結合實際,經歷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公尺數)

3、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4、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厘公尺的認識,

難點:是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課件、各種尺子。

信封1(1厘公尺、3厘公尺、9厘公尺長的小棒)、信封2(軟尺)、直尺5根

一、課前交流,動畫匯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師:請小朋友們一邊看一邊想,動畫片中都有誰?它們都在幹什麼?

(放動畫片:阿福的新衣)

二、 合作**,學習新知

1、長度單位的統一

師:剛才我們看了動畫片,你知道一拃怎麼回事呢?(讓2、3個生說明一拃從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勁之間叉開的最大距離就是)

教師:阿福的新衣為什麼做小了?

生:師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2:生3: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聽明白了,師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請你到前面來,我們演示一下。

師:我當師傅你來當徒弟好嗎?

(比手,比拃)教師: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課桌的長度好嗎?(開始,並交流結果)

師:我明白了,一樣的桌子,老師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結果不一樣。徒弟再給阿福做衣服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對嗎?

師:那怎樣做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生1:師傅的手量,師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評價:你的想法真獨特,誰還想說說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聰明)

師總結:其實,古代的人們也發現了用不同的標準去測量同乙個物體,量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我國到了戰國時候,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了交流的方便,便統一了當時不同諸侯國的長度單位,規定使用統一刻度的尺子。

現在,我們使用的是全世界統一的長度單位。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學生尺,仔細觀察,你發現尺子上都有些什麼?(大約1分鐘多,)把你的發現說給同桌聽一聽。

(出示課件:尺子)

2、 學生觀察**,認識尺子

師:為了觀察的方便,老師把尺子放大了,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誰來把你的發現說給全班同學聽聽。

(1)、生活動。

(2)、師:誰想把自己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數字。這些都是刻度

生2:線。師:這是刻度線。誰還有補充。

生3:字母cm

教師:cm是國際長度單位厘公尺的表示方法,是人們在測量較小物體時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重點學習厘公尺的認識。(板書:厘公尺的認識)

師:剛才我們發現尺子上有數字,這些數字都是從幾開始的?(0)

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嗎?(起點)

師小結: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我們在測量物體時,一般把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線測量。但是,你仔細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頂端嗎?

所以在測量物體的長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物體的一端對準的是0刻度線而不是尺子的最頂端,不過也有的尺子的0刻度線在尺子的頂端的。

3、動手操作,認識1厘公尺。

(1)認識1厘公尺

師:我們知道了cm表示厘公尺,那麼1厘公尺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出從刻度幾到刻度幾是1厘公尺。

生1:0-1師:注意說準確完整,從0刻度線到刻度1是1厘公尺。

生2:1-2

……(邊說邊出示課件。)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尺子找到的1厘公尺,我們來看看,同學們找的這些1厘公尺,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

師小結:每相鄰的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公尺。

(2)活動: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後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公尺。你覺得1厘公尺怎麼樣?(很短)別看1厘公尺很短,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物體的長度大約都是1厘公尺。

4、在生活中尋找1厘公尺

師:下面請同學們找一找,你周圍或身體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公尺,並說給你同桌聽一聽。

交流5、畫1厘公尺

師: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1厘公尺來嗎?可以用手比劃,也可以借助於尺子在本子上用畫線段的方式表示。

<1>學生動手實踐,教師巡視並指導。

〈2〉回報交流:

教師找一些畫的比較成功地放在實物投影上,大家先評價,然後學生介紹成功經驗。

〈3〉總結 :尺子要放平,從0刻度線開始畫,線段要直,最後要標註是幾厘公尺。

6、認識2厘公尺、3厘公尺、5厘公尺、、、、、、

找一找尺子上的2厘公尺,說一說。

教師:2厘公尺裡面有幾個1厘公尺啊?

在尺子上找一找5厘公尺,還有嗎?

介紹簡便方法

教師:再不從刻度0開始找一段距離的時候,有一種簡便方法,你想知道嗎?悄悄地告訴你們,一般人我可不告訴她呀!

就是用後面的較大數字減去前面的較小數字就得到了這段距離的長度。自己驗證一下,是不是?

7、測量。

教師:你能用尺子測量一下你的本子的寬度嗎?

(1)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並表揚正確的方法。

(2) 指名演示,大家評價,好不好,好在那兒,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怎樣改進。

(3) 總結:強調物體的一端要對準0刻度線,平放,另一端對準幾就是幾厘公尺。

三、練習

1、 估一估,量一量

教師出示一支鉛筆: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尺子測量了本子的寬度,知道是13厘公尺了,那麼你能用眼睛來目測一下,這支鉛筆的長度嗎?不要盲目地說,想一想,剛才本子的長度,然後在估計(學生交流,老師肯定)

教師:那你來估計一下,王老師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厘公尺?(學生回答,老師說準確答案:大約175厘公尺)

2、 遊戲:猜小棒

教師:下面我們來做乙個小遊戲,拿出你抽屜洞裡的信封,閉上眼,摸一摸,有什麼啊?(3根小棒)請同學們摸出一根長1厘公尺的小棒(糾正、匯報)。請同學們摸出一根9厘公尺長的小棒。

估計一下,剩下的那根小棒大約有多長?(3厘公尺)

3、阿福的帽子

我們來聽乙個故事好不好?

(1)教師:秋天到了,阿福又來到了裁縫店裡,要做一頂帽子。做帽子就要測量阿福的頭圍。

這次徒弟胸有成竹了,因為有了直尺。他拿著一把直尺繞著阿福的頭左量量右量量,怎麼也兩不出阿福的準確頭圍,急得滿頭大汗。忽然,他看見桌子上有一根繩子,眼前一亮,計上心來,很快就量出了阿福的頭圍。

同學們,你知道明明是怎樣測量的嗎?

學生匯報演示。

啟發:教師:原來我們可以這樣測量曲線啊。同學們,這根繩子有什麼特點啊?

我們能不能動動腦,結合直尺和繩子的特點,我們也發明一種可以直接測量曲線的尺啊?用什麼做呢?(布、皮、塑料、、、)

我們給這種尺子起個名字,叫軟尺好不好?(板書:軟尺)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根據實際需要,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尺子,如:

可以測量曲線的軟尺,可以測量生活中交大物體的捲尺,可以測量土地或路程的皮尺,還有老師用來畫圖的長直尺,也叫公尺尺。請小組長拿出老師給你的信封,裡面就是大家「發明」的軟尺。下面就請同學們看看你們手中的軟尺,上面有正反兩面,都可有刻度,仔細觀察,你認為哪面的長度單位是厘公尺?

(學生說,老師肯定)

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有人測量,有人記錄,小組長分工,互相測量一下你們的身高、胸圍、胳膊長或者是你身邊桌子、凳子、講台等物體的長度,然後找同學上來根據你們的記錄匯報。老師這兒還有直尺和捲尺,有想用的,也可以上來拿。

(2) 量一量你最想測量的物體。

身體、身邊的物體、、、可以下座,互相測量並記錄。

匯報、交流。下課。

課後反思

《阿福的新衣—認識厘公尺》是青島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借助食物初步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創設故事情境,匯入新課

通過阿福的新衣的動畫匯入,「這是怎麼回事呢?」激發學生**的慾望,並進行的拃的認識,從而引出新授的內容。

二、合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認識尺子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觀察,了解尺子的秘密,並用課件做了清晰的演示,在進行厘公尺的學習時,讓學生自己找到1厘公尺,總結出「每相鄰的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公尺」,並讓學生進行了感受,能用手比劃出一厘公尺的長度,還讓1厘公尺的概念滲透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他們從公升著中找到長度大約是1厘公尺的物體,強化了學生對於1厘公尺的認識,最後通過認識1厘公尺,繼而去認識了2厘公尺、3厘公尺、5厘公尺…..在認識完厘公尺這個長度單位後,又知道學生學習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並對測量的方法做了總結。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學習了知識。

三、總結練習,提公升能力

在練習的過程中,先是教會了學生如何進行估測,對於估測正確的同學給予獎勵,然後讓學生進行測量方法的判斷,錯誤和正確都要說出原因,從而進一步鞏固測量的方法,還通過給阿福做帽子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其他型別的尺子,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最後,讓學生借助新的測量工具同位合作認識身體中存在的長度,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進一步加深對於厘公尺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

因為個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本課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值得我去反思改正:

一、我的課堂語言不夠精準,聲音缺乏調動性,語言無法配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所以我還需要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課堂更具吸引力。

二、課程中各個環節的銜接不夠緊密,讓各個知識點講解的比較很空洞一些。在強化一些知識點的時候,沒有借助學具,這樣導致孩子對於1厘公尺的認識不那麼的真切。

三、在學習測量的方法時,讓學生實踐,這裡要是能先讓孩子去經歷,再讓他們總結出應該注意的地方,但是不夠紮實,這樣學生的記憶就會很深刻了。

四、估計物體的長度練習做的不夠。

回想整節課,在教學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細,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同時,教學語言也欠豐富,不太符合兒童口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我。

《認識厘公尺》教學片斷及反思

一 教材簡介 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教材在讓學生 認識厘公尺 的同時,安排了學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二 案例 課始,老師在引發出學生 要有統一標準來測量物體長度 的需要後,介紹了直尺上的厘公尺,並讓學生到直尺上找出1厘公尺,學生找到了0 1 4 5等。老師繼續讓學生找出2厘公尺 5厘公尺 10厘公尺,...

《厘公尺公尺的認識》教學反思

1.厘公尺公尺的認識 教學反思 告別了一年級,我們的孩子公升入了二年級,本以為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精心培育了一年的幼苗,已經有了自己成長的能力,可是剛剛開學的幾節課卻讓我感覺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那麼少,他們要想學會自己 走路 還需要教師的幫助 引導。學習厘公尺 公尺這一單元,雖然孩子們能夠很好地用尺子,但是...

《認識厘公尺》的案例與反思

片段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 課件出示 師講解故事 過節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他找到一家裁縫店 徒弟在一旁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啊?生 師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生 師傅的一拃長,徒弟的一拃短。生 師傅的一拃比徒弟的長,徒弟的一拃比師傅的短 生 這時,我做師傅,學生是徒弟,我和學生比一拃的長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