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茬小麥品種展示試驗小結

2021-12-31 22:12:18 字數 958 閱讀 6334

作者:林紅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23年第02期

為了解不同小麥新品種在本地區的產量和適應性,我們在省農業三項工程《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專案區,進行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並據此為本地區選用優質高產小麥品種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試驗在贛榆縣海頭鎮壘堆村展示基地進行,前茬水稻,土質為壤土,灌水條件好,肥力水平中上等,有機質1.55%、速效氮176. 5mg/kg、速效磷65mg/kg、速效鉀75mg/kg。

1.展示品種

徐麥31、明麥1號、淮麥22、淮麥28、淮麥29、淮麥23、淮麥25、山農05-066、濟麥22、山農19、遷麥1號、新麥21、連5152、連0756、菸農21、菸農19(ck),共16個品種。

2.試驗設計

小麥品種隨機排列,不設重複,每個品種展示面積1.5畝。

3.播種與施肥

水稻收穫期10月23日;10月25日旋耕滅茬; 10月26-27日免耕機條播,播種時墒情適宜;播種量13公斤/畝,基肥:複合肥(17、18、10)50公斤/畝;追肥:尿素10公斤分蘖肥,複合肥(15:

15:15)20公斤,尿素10公斤拔節肥。

二、結果與分析

1.產量結果

實際產量明麥1號最高,達到458.51公斤,其次是徐麥31,達到431.59公斤,山農19第三,達到431.

53公斤,第四為淮麥28,達418.73公斤,最低是淮麥22,僅達325.49公斤,次低為淮麥23,也僅有328.

4公斤。

2.莖櫱動態

本年度天氣乾旱、冬春溫度低,加上播種偏晚,大部分小麥返青前群體增長緩慢。小麥返青以後,莖櫱增長加快,但高峰苗普遍偏低,僅有明麥1號 、山農19、連0756、徐麥31、淮麥29等5個品種高峰苗超過70萬,說明較抗低溫、乾旱。而連麥5152、山農05-066只在60萬以下。

說明這兩個品種對低溫、乾旱較敏感。大多數小麥品種高峰苗在60-65萬之間,低溫、乾旱對小麥的群體增長的影響可見一斑。

稻茬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作者 何賢芳劉澤趙莉 現代農業科技 2015年第08期 摘要結合安徽省2015年春季稻茬小麥的苗情 長勢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針對秸稈還田下小麥的生產形式,提出因苗追施拔節肥 加強赤黴病防治 防漬 防早衰 採用加裝粉碎拋散裝置適時機收等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措施。關鍵詞稻茬麥 秸稈還田 生育程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