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的力量打破學歷「血統論」

2022-01-11 22:10:32 字數 970 閱讀 1613

作者:葉祝頤

**:《教育與職業·綜合版》2023年第06期

「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時直接把普通高校畢業生排斥在外,即使是畢業於重點大學的博士也會因本科讀的不是『211』『985』大學而被拒之門外。」某地方師範大學副校長痛批學歷歧視愈演愈烈,直言這樣的選人機制簡單粗暴,是「用相馬代替賽馬」,直接損害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權益。 (據《燕趙***》報道)

用人單位選人如此先入為主,唯血統論英雄,罔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與後天成績,剝奪普通高校畢業生平等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坐實了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加劇教育與就業競爭的殘酷性,顯然難以服眾。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量擴招,學歷的含金量降低是不爭的事實,好多畢業生有「學歷」之名無「學力」之實。也不可否認,相比普通院校,「211」「985」院校畢業生高考成績整體不錯,但這並不能全面反映乙個人的綜合素質,更不能決定乙個人後天的發展。正如這位校長所言,高考雖然重要也不過是一次考試,再優秀的學生也有考場失誤的時候,不能總是用這場考試來肯定或否定學生4年後、甚至更多年後的成績和能力。

普通高校畢業生所上高校的實力與名氣儘管比不上「211」「985」高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工作能力與責任心就不如「211」「985」院校畢業生。他們通過自己的後天努力,考上碩士、博士,用人單位為何不能給他們搭建乙個展示平台,給他們公平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

對此,一方面用人單位要反思人才觀,改革、完善人才選拔機制,摘下「學歷倒查三代」的有色眼鏡,科學考察求職者的實際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真正做到「唯才是舉」「唯能是用」,不再盲目攀比員工學歷與畢業院校,肆意抬高就業門檻;另一方面,**要帶頭清理、矯正自身用人歧視條款,營造公平就業的氣氛,讓公民平等參與就業競爭。比如公務員招考與事業單位招聘,就應帶頭破除學歷歧視。

更重要的是,要拿《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說事,既然制定了法律制度,職能部門就要昇帳理事,提高法律制度的執行力,主動到一線查處違規用人單位,並認真受理舉報。讓用人單位出於歧視成本考慮,不願也不敢亂戴「學歷歧視有色眼鏡」,用法律制度的力量打破學歷血統論,改變用人「相馬代替賽馬」的怪現象。

用愛心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師成長 追溯生命軌跡 讀後感 教師成長 追溯生命軌跡 是一本將教育理論和教學案例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學書籍,作者齊健教授從教育教學的細節和關鍵入手,詮釋了教師生命發展與成長的過程,描述了乙個有著厚重感而又真實的生命軌跡。該書開篇便寫道 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說到底,實質上也就是教師的生命成長與發展...

用責任與奉獻延續生命的力量

6年前,我選擇了肝病科作為自己的專業,以醫生的身份邁出了執醫生涯的第一步。如果那時候您問我 你是怎麼理解醫生的責任與奉獻的?我一定會謹慎地告訴您 所謂醫生的責任與奉獻就是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把患者乙個個小心地接進來,再乙個個健康地送出去。然而經過6年1800多個日夜的工作,在這個連續2年獲得全院綜合...

思想匯報 用奉獻承擔生命的力量

張廣秀,年輕的80後村官,便是這其中的一位代表。她曾在日記裡說,為百姓服務,我甘之如飴。樸實的話語,卻是她 為官 生涯的不二原則。張廣秀用實際行動為一代人正名,也為我們80后們樹立了榜樣。不論是開國功臣,還是時下的榜樣,他們的堅持和行動深深感染了我們。作為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我們又將如何向這些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