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考核方案

2022-02-02 19:17:55 字數 1587 閱讀 1884

考核方案

小學《品德與社會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過對品德與社會的考核,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行為轉變的情況做出確認,以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的形成。

二、考核原則

1、考核方法的多樣化

品德與社會不能只憑藉書面測試考核學生,必須運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目標、不同內容進行考核。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考核方法都應得到肯定和讚賞。

2、考核時機的全程化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考核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考核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後進行,而必須伴隨於教學全過程,既要有終結性考核,更要注重過程性考核。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考核。

3、考核主體的多元化

學生應參與教學考核,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並對教師的教學狀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長、社會及有關人士共同參與考核,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考核體系。

三、考核內容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重點考核學生的道德認識、判斷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學習考核分為認知能力考核和行為能力考核。 認知能力考核。

是考核學生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內容要求的範圍內,對有關道德和生活內容的認識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級的考察範圍,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適當考察過去學過的內容。 行為能力的考核。

是考核學生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內容要求的範圍內,在認知基礎上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習慣。行為能力的考察是檢查學生是否能應用所獲得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行為能力的考察是檢查學生是否能應用所獲得的道德認識和社會認識去指導自己的行為,考核別人的行為,通常與考察貫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綜合起來進行。

四、考核的具體內容: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品德與生活的基本理念,簡單的說就是「愛」,有了愛才會快樂的成長。讓學生熱心參與、細心**、用心體驗,真心去愛。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

2、道德品質。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尊紀守法、關心集體、保護環境、誠實可信、維護公德;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能對個人的行為負責,表現出所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等。

3、交流與合作。熱心參與交流合作,能考核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

4、學習能力。對有關課本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初步理解能力,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具有初步**和創新精神。

5、個性與態度。在認知基礎上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習慣,對生活和學習有著積極的態度,愛家人、愛同學、愛老師、愛大自然。

四、考核方法

學生學習考核一般通過課堂觀察考核(見表)和階段性考核兩種途徑進行。考核方法和手段,應堅持倡導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鼓勵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鼓勵學生開展**性學習活動。通過考核,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習的氛圍,可以採用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平日表現記錄、測驗與考試、及**語、評議等方法。

考核形式採用書面檢測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反應小學生道德與認識的行為表現,應與履行小學行為規範的情況相結合。

五、考核結果的呈現形式

在呈現考核結果時,應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考核可以採用等級制的方式,定性考核可以採用評語描述的形式,評語可以補充等級的不足,對學生的考核會更全面。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考察方案

3 交流與合作。熱心參與交流合作,能考察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4 學習能力。對有關課本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初步理解能力,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 解決問題,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具有初步 和創新精神。5 個性與態度。在認知基礎上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習慣,對生活和學習有著積極的...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考查方案及標準

崔解明德小學 陳魯東2012年4月 六年級下品德與社會考查方案及標準 一 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操,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二 考查專案 1 知識經驗現象分析 2 合作完...

關於召開全省小學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

灤平縣教育研訓中心 關於開展小學數學及科學學科培訓活動的通知 各學區總校,學區中心校,縣直各小學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提公升全縣小學數學 科學教師的業務素質,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研訓中心決定對全縣小學數學 科學學科進行培訓。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 參加培訓人員 各學區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