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小故事

2022-02-12 03:17:14 字數 3044 閱讀 1140

1、顏真卿學書法小故事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型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

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

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永珍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

「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

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同時代的四大書法家之首。

2、王羲之練字的勵志故事

王羲之從7歲開始,成天起早貪黑地練字。11歲那年,他想去父親的房間找點字帖繼續練字,發現父親的枕邊有幾本書,於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筆論》的書,內容是教人寫字時如何運筆。王羲之一翻開書,就忍不住開始記錄那些執筆運筆的技巧,他讀得愛不釋手,不知不覺把書帶出了父親的房間來讀。

他按照《筆論》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入迷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的比較,確實有些變化。

一天,王羲之在讀《筆論》時被父親發現了。父親王曠看見兒子讀得入迷的書竟是自己珍藏的《筆論》,很詫異地問道:「你能讀懂這樣高深的書嗎?

」王羲之答道:「書非讀不能懂,孩兒雖然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受到教育的。」父親聽後把《筆論》送給了王羲之,得到書後的他練得更加勤奮,更加認真,更加投入。

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竟然連頭都沒有抬起來看一下,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最後不得不去請他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羲之手裡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

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笑著說:「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正是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練字,王羲之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3、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4、「東床快婿」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

一日,稀鑑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說:

"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說:

「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

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5、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乙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

」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乙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乙個沒了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

」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柳公權是我國著名的大書法家。他的字寫得清峻挺拔,為後世學者欽敬臨習。他為什麼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

上面的短文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開始,他自以為字寫得出眾,揮筆大寫「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幾個字,可見其驕傲之態。然而,當老人有意諷刺柳公權的字像他擔子裡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時,柳公權氣憤至極,「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驕傲之情,溢於言表。而當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話激他時,柳公權雖然沒有「火冒三丈」。但從他「第二天,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的行動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氣,這是三寫柳公權的驕傲。

柳公權進了華京城,看到的是「乙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揮灑自如地寫對聯」,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於是,他目瞪口呆,「『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為師,這裡的一「驚」一「跪」一「求」充分表現了柳公權思想的轉變,「驕傲」之氣一掃而空。當老人告訴柳公權寫字的「秘訣」後,他恍然大悟,「從此發奮練字」,終於成了一代名家。

全文詳寫「發奮」,略寫「練字」,這種寫法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書法小故事

不知少年朋友們注意到了沒有,大凡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或者新落成的象樣的建築物,以及新辦的學校啦,商店啦,娛樂場所啦,等等,比較講究的,一般都要起個名字,找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寫匾題字。這樣的事兒,古時候就有了。碼頭修好後,他們很想請一位有名望的書法家題上 海門關 三個字,好裝潢門面,附庸風雅,招裝潢徠生意...

書法小故事

王羲之郗鑒有個女兒,年方二八,名叫郗璇,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鑒愛如掌上明珠。郗鑒要為女擇婿,郗鑒覺得丞相王導家子弟甚多,聽說個個都才貌俱佳,於是郗鑒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擇婿。一天早朝後,郗鑒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 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

書法故事 王獻之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讚他 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去問父親 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 遠著呢 獻之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