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022-03-10 13:44:04 字數 1028 閱讀 4643

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在平時學習生活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與否,除了智力因素外,還與良好學習習慣有關。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發現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上課做小動作;作業書寫潦草、馬虎;學習目標不明確,浪費時間;遇到不懂之處,總是問老師、同學,自己不想辦法解決;不會總結複習,考試前才抓緊;考試後對錯題不進行分析等等。諸多不良學習習慣阻礙了學生學習的進步。

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結合自己的一些實踐體會,闡述如下。

一、教師需要引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從小抓起,循序漸進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形成的學習習慣,能夠產生定性的作用。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果不加以糾正,在以後的學習中很難有大的改進。

因此,讓孩子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但小學生自制力差,良好的學習習慣容易產生,也易消退,如果不良的學習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即使教師嚴厲督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短期內無法改變,需要教師長期引導,才能讓學生徹底改掉。

因此,教師應該從任教開始,就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建立良好的學習起點。

(二)嚴格要求,反覆訓練

小學生學習習慣是行為達到自動化後才出現的。所以,在行為向自動化發展和轉變的過程中,嚴格的要求是必要的。

教師不能放鬆對學生的要求。有的教師在心情好的時候,小學生做得不太好也認為無所謂,不干涉;心情不好的時候,小學生做得好,看著也不順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小學生,心情好了就對小學生嚴格要求等等。這兩種教學行為對學生的習慣太過忽視,談不上真正的嚴格要求。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師要按照教學目標,嚴格遵守。

習慣的養成是乙個持之以恆的過程。由於慣性的影響,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如果稍加放鬆,小學生就會出現反覆。如果不嚴格要求,今天訓練,明天放假,行為就難以變成自動化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覆實踐,要反覆強調反覆練習,並且每次都要嚴格要求,直到鞏固為止。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訓練時,要反覆抓,不能放鬆。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 培養學生的習慣意識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習慣意識。教師應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讓學生明白,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知識的學習 能力的形成,有利於今後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在頭腦中形成 原來做什麼事情都得有個規矩 的意識,即形成 習慣意識 二 激發學生對所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

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好處。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雖然與智力因素有關,但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更加密切。而在信心 意志 習慣 興趣 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地位。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演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過 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上的機器那樣...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 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閱讀習慣,指的是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去進行閱讀的種種動作。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即教會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而閱讀則是達到目的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於資訊輸入強化記憶,有助於提高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