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簡介

2022-03-14 20:27:54 字數 4632 閱讀 2861

合肥自2023年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堅持以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為總攬,堅決貫徹國家各項綠化方針政策,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不斷鞏固了園林城市建立成果。現將2023年合肥市規劃局和園林局共同組織編制的合肥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2-2010)的內容作一簡要介紹,以提高廣大市民和領導的綠化認識,加快合肥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程序。

一、基本概況

城市現有各類綠地3753公頃,其中各類公園25個,公園綠地面積946.3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5平方公尺/人(按非農業人口計);生產綠地250公頃;防護綠地440.

95公頃;附屬及其它綠地227.66公頃。

目前,合肥城市綠地總體格局呈兩環、兩片、六線、數點的空間分布。兩環:環城公園,二環路綠帶;兩片:

蜀山森林公園、清溪公園;六線:美菱大道、黃山路、姥山路(馬鞍山路)、南淝河綠帶、和平路及勝利路綠帶;數點:逍遙津、杏花、包河、花衝、瑤海、徽園、天樂、明珠廣場等。

城市綠地在各城區的分布:瑤海區有公園綠地面積85.05公頃,人均2.

95平方公尺;廬陽區有公園綠地面積209公頃,人均6.48平方公尺;蜀山區有公園綠地面積593.38公頃,人均20.

21平方公尺;包河區有公園綠地面積58.9公頃,人均2.7平方公尺。

二、綠地系統規劃期限、目標與指標

規劃期限:近期到2023年,遠期到2023年。

總體目標:建立以城市為核心,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綠色長廊為紐帶,城鄉一體化的多型別、多層次、多功能的園林綠地系統。通過一系列綠化工程專案的建設以達到城鄉綠化相互交融、城鄉環境與自然環境更加協調、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城鄉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城鄉一體化綠地系統的綜合效益更為顯著,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更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近期目標:重點鞏固合肥「園林城市」建設成果,提高合肥「園林城市」建設水平。通過合肥森林公園、黃山公園、天鵝湖公園、南淝河濱河綠地、大房郢水庫壩下區公園等一系列大型園林綠地工程建設,保持城市綠地以較快的速度增長,確保城市綠地與城市的協調發展,使得城市綠地總量;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區綠地率等相關指標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改變各城區城市綠地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實現城區內500公尺見「綠」。

遠期目標:依據「環境優先」、「綠化先行」的城市建設方針,按照城鄉一體。大環境綠化與城市綠地有機的結合,建立乙個體系完整、總量適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城市綠地系統。

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得合肥城市綠化美化走到全國的前列;把合肥建設成為人居環境最佳的城市。

近期指標:城市綠地總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重14%以上;公園綠地面積22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m2/人;城區綠地率為33%;綠化覆蓋率為38%。

遠期指標:城市綠地總面積達50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每年增加綠地面積300公頃以上;公園綠地面積達45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m2/人;城區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

三、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市域綠地系統結構為一核、四片、一帶。一核為中心城區,綠地建設重點是公園綠地;四片分別是巢湖風景名勝區、紫蓬山風景名勝、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瓦埠湖沿岸營造的大片風景林;一帶是市域東郊北起岱山湖,南至巢湖邊的綿延110公里的山地綠化,同時森林大道、包河大道(姥山路)及濱水,沿主要公路的綠色長廊。構築網路化的、城鄉一體的合肥市域綠地系統。

此外,集鎮綠化、鄉村的農田林網、四旁綠化構成了市域綠地系統的基礎。

四、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合肥城市大環境綠化規劃在西郊一山兩湖營造生態防護林1000公頃;紫蓬山森林公園再營造風景林700公頃;巢湖岸邊在其1公里範圍內適宜造林地方,營造邊岸防護林1400公頃,以進一步改善城市周邊環境,使得生態環境更優,生活環境更美。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為翠環繞城、園林楔入、綠帶分隔、點線穿插。「翠環繞城」由環城公園綠帶、二環路綠帶、外環高速公路林帶構成。「園林楔入」綠地由合肥森林公園、磨店防護林、合肥體育公園、長安公園構成。

「綠帶分隔」規劃在上派、店埠鎮和雙墩鎮與城市之間,布置了三個帶狀公園或防護帶,綠帶控制寬度不小於1000公尺。「點」、「線」穿插是指城區內部均衡布局的各類公園綠地和沿河、沿路、沿線(高壓走廊)綠地。公園綠地布局要體現便民原則,各城區要均衡發展。

遠期重點規劃控制的公園綠地有:蜀山公園占地11平方公里;長安公園27平方公里;合肥體育公園占地16平方公里;派河公園16平方公里;龍崗公園10平方公里;板橋公園占地12平方公里。近期實施的合肥森林公園,占地約10平方公里。

五、城市近期綠地系統規劃(2002-2023年)

(一)城市綠地系統布局規劃

1.環形綠地

⑴環城公園重在保護:一要保持其完整性,防止建設性的破壞,在重要節點將其割斷;二要防止蠶食公園綠地,杜絕一切侵占綠地的建設活動;三要積極治理環城河水體,改善水環境;四是沿城市道路、河道、並結合城市建設把環城綠色向外延伸。

⑵二環路綠帶:二環路由當塗路、東流路、環湖東路和碭山路構成,全長約43公里,兩側綠帶寬度按30公尺控制,總綠地面積約200公頃。

⑶外環高速公路綠帶:外環高速公路由312國道、合徐高速和合西(安)高速圍合而成,全長約100公里,每側綠帶寬度按300公尺控制,綠地以防護林建設為主,也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果林、桑林、園林和用材林等。構成城市外圍的一道綠色屏障。

近期重點在312國道沿線擴大防護林的規模。

2.楔形綠地

⑴城市體育公園:位於當塗路、南淝河、312國道和姥山路圍合的區域內,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近期實施公園綠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

⑵合肥森林公園:位於合九鐵路、清溪路和二環路圍合的區域內,總用地約8平方公里,其中公園綠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此公園與兩大水庫邊的大片防護林構成西北角的楔形綠地。城市東北角和西南角的兩片楔形綠地,近期予以控制,遠期付諸實施。

3.分隔綠帶

規劃在派河沿線、經濟開發區與上派鎮之間;在板橋河東側、城市與店埠鎮之間;合肥鋁廠北側、城市與雙鳳工業區之間,分別布置了起分隔城市作用的綠帶,綠帶寬度不低於1000公尺。

4.「點」、「線」綠地

「點」狀綠地主要指城市綜合公園、社群公園和專類公園,分散布置於城區;「線」狀綠地是城市道路沿線綠地、鐵路沿線綠地、河道沿線綠地和高壓走廊綠地。

(二)城市綠地分類規劃

1.公園綠地規劃

公園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中的重點,也是本次綠地系統規劃的重點內容,規劃在城市新區以高於11平方公尺的標準進行控制;在建成區內則因地制宜,採用大、中、小相結合、以點、線、面的形式,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居住區公園為0.5-1公里,小區公園為0.3-0.

5公里)進行規劃布局。近期要重點建設好合肥森林公園、大房郢壩下區公園和合肥體育公園,控制住城市的「風道」,增加城市公園綠地面積。

⑴廬陽區:對現有的逍遙津公園、杏花公園進行更新改造,提高公園的品位。新規劃布點的公園有合肥森林公園、板橋河公園、廬北公園以及科學島公園、合肥文物園。

街頭小遊園有桃花遊園、蕭縣遊園、墨荷園。規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19平方公尺.

⑵包河區:保留包河公園、銀河公園和南淝河濱河公園等現有公園。規劃增加布點的公園有黃山公園、休寧公園、十五里河公園和合肥體育公園;結合青年林、朱崗村和廬南村的改造,新布點寧國路小遊園、朱崗小遊園和廬南小遊園;結合南七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布置水陽江小遊園;城市新區望湖城內高標準建設機場路遊園。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9.88平方公尺.

⑶瑤海區:規劃新增的公園有板橋公園、二十埠河公園和新安江公園;新增的小遊園和街頭綠地有淮南路遊園、昌盛小遊園、金橋小遊園、全椒小遊園、太平小遊園、濱河小遊園、橋集小遊園、鋼南小遊園和合裕路小遊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

3平方公尺。

⑷蜀山區:保留蜀山公園、徽園、天樂公園、清溪公園、雨花塘公園、黑池壩公園,植物園和野生動物園等現有公園。規劃新增的公園有翡翠湖公園、南艷湖公園、天鵝湖公園;規劃的街頭綠地和小遊園有:

經濟開發區三座;高新區一座、政務區7座,建成區鐵路線內有3座;井崗鎮2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69平方公尺

2、生產綠地規劃

規劃在大楊鎮、三十崗鄉、電廠南側、義興鎮和大興鎮域內分片布置,總用地面積不低於4.2平方公里。城市各項綠化工程的苗木自給率不低於80%,並且在苗木的品種、質量方面確保城市綠化工程的需要。

3、防護綠地規劃

城市防護綠地建設的重點是城市的東南、西北和東北三個方向的大片楔入形綠地和城市外環公路沿線的防護林帶,在城市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布置大片的生態防護和水源涵養林;城市主幹輸電高壓走廊寬度按150-200公尺寬度控制;濱河、鐵路兩側防護林寬度不低於20公尺;外環公路兩側防護林寬度按100-300公尺控制;不同的城市用地功能之間應視具體情況作相應的安排。

4、附屬綠地規劃

(1)、公共服務設施附屬綠地規劃共分為三類:一類是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綠地率要求達到50%;二類是指一些大型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綠地率要達到30%;三類是指一些中小型企業,綠地率不低於25%。

(2)、道路廣場綠化①園林景觀路主要為城市對外聯絡的放射形幹道和黃山路、機場路、勝利路、馬鞍山路、二環路,其綠地率不得小於40%;②紅線寬度大於50公尺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30%;③紅線寬度在40-50公尺之間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5%;④紅線寬度小於40公尺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0%;⑤廣場綠化應根據各類廣場的功能、規模和周邊環境綜合考慮,公共活動廣場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25%,並應設計成開放式綠地;車站、機場等處的集散廣場綠化樹種應具有地方特色,且集中綠地面積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10%。

5、其它綠地規劃

其它綠地重點在巢湖風景名勝區、紫蓬山風景名勝區、舜耕山森林公園和肥東東部沿山地區。近城地區宜在西郊風景名勝區、兩大水庫周邊、南淝河下游沿線以及城市與風景名勝區之間聯絡幹道兩側重點發展。

城市綠地合計達40.8平方公里,人均綠地面積為20.4平方公尺,其中公園綠地面積38.79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讀書筆記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首先必須弄清楚的是其中含義 城市,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點,而城市發展的過程,就是人類居住形式由簡單的聚落向內容多樣 結構複雜的聚居地發展的過程。在我國,城市規劃按其內容和深度的不同,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大階段 總體 規劃主要是研究確...

鄭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一 生態建設 1 生態環境建設目標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把鄭州市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 生態網路 包括森林公園 風景名勝區 水源保護區 濕地保護區 生態農業區 河湖水系等。結合鄭州的自然生態環境,構建 四帶七廊多核 的...

玉溪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研究

雲南環境科學第 卷第 期 年 月 張帆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北京 摘要 本文系統分析了玉溪市綠地系統現狀及城市綠地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際城市綠化發展的 趨勢,為玉溪市誇後的綠地建設提出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綠地系統 環境規劃 王溪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一 玉溪市位於雲南省中部,處於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