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知識輔導

2022-03-24 03:07:33 字數 4680 閱讀 5155

基礎會計學習輔導(二)

第一、二、三、四章重難點問題提要

第一章緒論

1. 會計的目標

會計的目標是人們通過會計工作所預期達到的目的。關於會計的目標,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稱為「決策有用觀」,即把會計的目標定位於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也就是說,這種觀點認為企業會計核算的目標是為了使企業管理當局、企業的所有者(投資人)、債權人、**管理部門、**市場上的潛在投資者等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他們的決策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

一種稱為「受託責任觀」,即把會計的目標定位於提供受託責任的履**況。這種觀點認為,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市場環境非常複雜,企業投資者(股東)往往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聘請專門的管理人員來經營管理企業,即出現了所謂的「兩權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經營者是受企業所有者委託來經營管理企業,因此就負有相應的經營管理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計核算的目標就是通過會計資訊向所有者(委託人)提供經營管理者(受委託人)履行受託責任的情況。

我個人認為會計的目標應該是提供有用的經濟資訊,因為「反映受託責任履**況」的目的也是為了給企業所有者進行決策(是繼續委託現有經營班子來管理企業還是另請高明)提供依據。

2.會計的內容和特點

(1)會計的內容。從廣義來說,會計的內容包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會計分析,其中會計核算是基礎。如果沒有會計核算提供資料,會計監督與會計分析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會計核算是會計的主要內容,一般說會計的內容也主要是指會計核算的內容。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活動或者預算執行過程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記錄、計算和定期編制並提供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在不同的單位,會計的內容有所不同。其中:

行政單位會計的主要內容是預算資金的收支核算;事業單位會計的主要內容是各類收入、支出和結餘的核算;企業會計的主要內容是企業所籌措到的資本金和借入資金及其所形成的資產,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取得的經營收入及其成本費用,以及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形成的最終經營損益。

會計按其服務物件分類可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記賬、算賬和報賬,核算資金、費用和損益,它主要是為外部使用者提供資訊,所以又對外報告會計。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是經濟**、決策分析、全面預算、責任會計和成本控制,它主要為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服務,故又稱內部報告會計。

(2)會計的特點。由於會計核算是會計的基本環節,因此會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方面,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a,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具有綜合性。會計之所以能夠各種紛繁複雜、具體內容千差萬別的經濟業務進行反映,是因為這些經濟業務都可以來加以計量。所以,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來綜合反映經濟業務,就成為會計的乙個主要特點。

注意,這裡說的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而不是唯一的計量尺度,就是說在會計核算中除了貨幣這種主要計量尺度以外,還同時使用實物計量(如千克、噸、件)、勞動計量(如工時、工作日)等輔助計量尺度。

b,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所謂完整是指會計核算對屬於會計內容的全部經濟業都必須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其中的任何一項。這是會計核算不同於其他核算的地方。

比如統計核算,它可以根據樣本的情況來推斷總體的情況,而會計則必須把總體中的每乙個都要加以記錄。所謂連續是指對各種經濟業務應按其發生的時間,順序地、不間斷地進行記錄和核算。所謂系統是指對各種經濟業務要進行分類核算和綜合核算,並對會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

也就是說,會計核算要在完整、連續地記錄經濟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分門別類地核算,否則只是一本詳細的流水賬,也不能實現「提供有用經濟資訊」的會計目標。

c,會計核算要以憑證為依據,並嚴格遵循會計規範。會計核算講求真實性和可靠性,一切記錄都必須有根有據,而且為了使不同單位單位之間和不同時期的會計資訊具有可比性,會計處理還必須嚴格遵循統一的會計規範。

3.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所具有的功能。關於會計的職能,目前在理論界也有不同的提法,但一般認為其基本職能主要有兩個:

(1)反映職能。會計的反映職能是指會計通過核算工作,提供會計資料,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業單位預算資金的收支和結餘情況。會計的反映職能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以反映財務資訊為主;第二,會計反映的資訊具有綜合性;第三,會計反映的資訊具有嚴格的真實性;第四,會計反映包括會計記錄、會計報告和會計分析,它是乙個層次化、逐步深化的反映過程。

(2)監督職能。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在其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實施的檢查監督。會計的監督職能具有三個特徵:

第一,會計監督是一種經常性的監督,監督的核心是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第二會計監督是以法律、法規和制度為依據的監督;第三,會計監督還包括經濟活動的效益性監督。

4.會計的方法

會計方法是指履行會計職能所採用的方法,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監督方法和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核算方法有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四種。

理解會計核算的方法,要聯絡會計的目標(在整個會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要時刻想著會計的目標)。前面提過,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有用的經濟資訊,如何提供呢?是以財務會計報告(其中主要是會計報表)的方式來提供。

而會計報表的資料如何得來呢,則是經過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會計記錄等環節形成的。

我認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四個環節八個字是整個會計的核心和精髓,學習會計一定要理解並時刻牢記這八個字。這是因為會計的目標是要提供有用的資訊,而會計資訊的形成則離不開這八個字。首先,當一項經濟業務發生以後,我們面臨的第乙個問題就是要判斷這項經濟業務的是否應該納入會計核算資訊系統,應該在什麼時間納入,應納入哪個專案,這種判斷就是會計確認。

在解決了第乙個問題以後,我們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以什麼金額標準來反映已確認的經濟業務,這就是如何計量的問題。前兩個問題都解決以後,第三個環節是記錄,就是在相應的載體上(會計憑證、賬簿)上按照已確定的專案和金額加以記載。最後,在一定時間(通常是月末、季末、年末)對已記錄的經濟業務資訊進行加工整理,以財務會計報告(主要是會計報表)的形式對外發布,從而實現會計提供經濟資訊的目標。

第二章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前面說過,會計核算的乙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全面性、連續性和系統性,而其中的系統性就是就是指會計核算要對經濟業務進行分門別類的反映,這個「門」和「類」其實指的就是會計要素。將會計的內容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要素,以及各要素間存在的數量關係,是其他各種會計核算原理及方法(如設定賬戶、複式記賬、會計報表)得以建立的理論基礎。因此,掌握各個會計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徵,理解各要素間的數量關係,對於理解和掌握其他會計核算原理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也可以說,本章是整個基礎會計課程的理論基礎。

1.會計要素

所謂會計要素,就是對會計內容的基本分類,即將會計內容分解成若干個要素。將會計內容分解為若干個會計要素,是會計內容的第一步分類,其意義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a,會計要素是會計內容的基本分類,它為會計分類核算提供了基礎;b,會計要素為會計報表構築了基本框架。

(1)資產。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按照這個定義,資產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a,資產必須是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b,資產作為一項資源,它必須具有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c,作為一項資產,應當能以貨幣計量其價值。如果一項資源不同時具備上述三個特徵,就不能作為會計核算中的資產來反映。

企業的資產一般按其流動性(即變為現金的能力)進行分類,主要有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實義務,履行該義務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按照這個定義,負債具有以下特徵:

a,負債的本質是一種現實經濟義務;b,負債意味著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資產具有要求權,即債務到期必須償還,一般不能無條件取消,除非債權人主動放棄其權益;c, 負債必須能用貨幣確切計量或合理預計的金額;d,負債的償還方式有:以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負債按其償還期的長短可分為流動負債(償還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內)和長期負債(償還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以上)。

(3)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按照這個定義,所有者權益具有以下特徵:

a,所有者投資所形成的資產可供企業長期使用,其出資額在企業依法登記後不得抽回;b,所有者投資所形成的資產是企業清償債務的物質保證;c,所有者以其出資額享有獲取企業利潤的權利,但與此同時,也以出資額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

所有者權益的構成專案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4)收入。收入是指企業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按照這個定義,收入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產生收入的事項已經發生或已經成為事實;第二,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第三,收入不僅表現為現金的流入,有時也產生於負債的償還。

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項。

(5)成本和費用。費用是指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這個定義,成本和費用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成本和費用必須是指已經發生或已經成為事實的日常活動所導致的經濟利益流出,和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耗費;第二,要合理劃分期間費用和成本的界限;第三,費用除已經發生的資產耗費,有時也表現為負債的增加。

期間費用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項。成本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項。

(6)利潤。利潤是指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費用以後的金額。

利潤通常由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專案構成。

2.會計等式

(1)會計等式的含義。在會計核算中反映各個會計要素數量關係的等式,稱為會計等式,又稱會計方程式、會計平衡公式。

會計基礎知識

第一章總論 一 會計概述 一 會計的含義 會計是對經濟活動的核算和監督,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會計主體 即企業 事業 機關 團體等單位 的生產經營活動或業務收支活動進行全面 綜合 連續 系統的記錄,並定期總括性地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分類 按其報告物件不...

會計基礎知識

補充知識 1 會計六要素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前三項為 靜態要素,反映企業財務狀態 收入 費用 利潤 後三項為 動態要素,反映企業經營成果 資產 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包括 流動資產 長期投資 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負債 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實義務,按其流動性分為流動...

會計基礎知識

第一章總論 1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乙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2 會計按報告物件不同,分為財 國家 務會計 側重於外部 過去資訊 與管理會計 側重於內部 未來資訊 3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 基礎 和監督 質保 會計還有反映經濟狀況 監督經濟活動 控制經濟過程 分析經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