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災害普查方案

2022-04-06 17:37:27 字數 3775 閱讀 1336

*****山洪災害普查方案

****工程技術****

山洪災害普查是山洪災害防治縣區非工程措施建設內容之一,是防範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為臨界雨量和水位等預警指標的確定、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責任制組織體系建立、防禦預案編制等後續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按照國家防總和省市防辦有關檔案精神及要求,我區山洪災害普查採用「圖上粗查、實地詳查、資料入庫上圖」方式開展工作。為確保普查工作紮實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標

一是全面查清鹿城區山洪、地質災害的基本情況。通過對鹿城區山洪、地質災害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查清鹿城區山洪、地質災害的數量及其分布,查清其特徵狀況。二是全面查清鹿城區防治山洪、地質災害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基本情況。

通過普查,查清鹿城區各類防治山洪、地質災害工程措施的數量和分布、規模與能力及效益等基本情況。三是在查清山洪災害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完成《山洪災害基本情況圖》《山洪災害洪水風險圖》《危險區轉移安置圖》等的製作,為山洪災害防禦預案的製作提供基礎資料。

二、普查原則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以人為本原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人員**和財產損失。

(二)普查不遺漏原則。要調查所有受山洪災害威脅的鎮、村、組、戶,以行政村為單位,對所有居住點進行逐點調查、評估。

三、普查時間、普查物件、範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間

自2023年3月20日開始,2023年4月底完成現場普查、普查表填寫及地圖標繪工作。2023年5月底前完成普查資料整理工作,2023年汛期將普查資料錄入山洪災害縣級監測預警平台,同時上報《普查工作報告》。

(二)普查物件、範圍及內容

全區範圍內所有鄉村的自然村、廠礦企業、醫院學校、水庫河道、道路交通等;普查內容:主要包括各地社會經濟、自然狀況、山洪災害現狀、重要設施(包括:水庫、學校、醫院、**所在地、山洪災害預報警設施)的位置(精確到經緯度)、危險區安全區的位置、各級負責人的姓名**、河流面積長度及發源地和出口位置、河堤的長度高度及材質等。

四、普查前的準備工作

(一)技術準備:一是明確相關工作規定。根據山洪災害普查大綱要求,首先是遵循行政區劃原則,明確各普查小組的普查範圍,分清普查責任,確保普查物件不重不漏,所有普查均按照其所在地理區域和行政區域,不論其級別及許可權歸屬,全部由當地進行普查登記;其次是遵循現狀原則,不管原來情況是啥,一律按現有狀況進行普查統計。

二是開展普查技術培訓。普查前首先要對有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使普查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普查軟體的使用,能夠快速、準確的標繪有關資料和標誌,而且要掌握實地看圖、標繪圖紙的技術,要求快速準確(比如說山谷和山脊的鑑別,公路、水庫、河流、田地等重要標誌物顏色等);同時要對有關**的內容、涵義準確理解,以免發生偏差或錯誤,從而影響普查結果的準確度。

(二)環境準備:組建普查領導機構,強化對普查工作的領導,召開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對山洪、地質災害普查工作進行了研究和安排。一是成立鹿城區普查領導小組,組長由主抓農業工作的副區長擔任,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任副組長,各鄉鎮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為成員。

二是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局長兼任,主管副局長任副主任,抽調有關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對普查的策劃、安排、實施。三是制定鹿城區山洪災害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普查目標任務、普查時間、普查物件、範圍和內容、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普查組織實施等要點和環節。

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共同參與的原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災害普查工作。

(三)資料和工具準備:資料準備主要包括圖紙(全區所有鄉鎮的衛星影像圖或者是五萬分之一的地形圖,分鄉鎮、分村整理成冊)、**(按照要求的**內容製作完整的空白**每鄉一冊)、繪圖工具(鉛筆、計算器)、照相工具等的購置和列印。注意一定要保證資料的完整準確、清晰、不遺漏。

(四)人員準備:按照普查任務的大小,抽調業務能力強的技術人員,組成2個業務組。調查組每組有4人組成,主要包括兩名技術人員(1名負責上圖,1名負責填表)和鄉、村人員各一名,鄉鎮人員負責聯絡協調,行政村的人員要熟悉本村情況,負責介紹當地的有關情況。

普查前同樣要對局工作組人員進行必要技術培訓。每個業務組有2人組成,抽調局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技術處理及綜合協調工作。

五、普查

(一)粗查:首先在2.5公尺的衛星影像圖或五萬分之一的地形圖上進行粗查,即選擇那些離河比較近村莊、居住比較集中,同時結合平常工作掌握的一些情況,對一下雨就報警,或者報警求救過的,群眾反映較多的地方作為普查的重點,必須到現場實地了解情況。

對那些比較偏遠居住比較分散,人煙稀少,離河道較遠的村或自然村作為一般調查物件。

(二)實地調查:第一步:根據選定重點區域,帶上圖紙**,首先到鄉鎮**,調查填寫有關社會經濟資料,鄉鎮**沒有的資料到村後在進行補充填寫;同時進一步了解該鄉的山洪災害現狀和重要設施的位置等,核對我們粗查重點區域準確性。

第二步:實地調查,針對選好的重點區域到實地進行現場雕繪,現場標註危險區(歷史洪水位以下、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有地質災害徵兆的坡面下游)、滑坡、重要設施的位置、範圍、人口、戶數、責任人、河堤長度高度、歷史洪水位,同時選定安全區的位置(就是距離最近,交通方便,地勢開闊,有水源和居住條件的優先考慮)。

六、普查資料的錄入

錄入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為了確保錄入的準確性和實效性,確保任務按時完成,遺漏事項及時能夠補充,要安排專人進行室內錄入和核定,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現場調查組,便於其及時修正和補充。

七、普查結果的核定

普查工作結束後,應對普查結果進行抽查核對,抽取的普查物件數不低於清查物件總數的5%,抽查實行隨機抽查方法,採取聽匯報、檢視資料、實地檢視、走訪群眾等形式,對普查小區進行隨機抽查驗收,控制重報漏報率,確保普查資料準確度。

八、普查成果

普查完成後提交以下成果:

1、鹿城區山洪災害基本情況圖

2、鹿城區歷史山洪、地質災害分布圖

3、鹿城區山洪災害風險圖

4、鹿城區山洪災害轉移安置圖

5、提交省定軟體資料

6、提交有關成果表11個(附後)

表1:------區各鄉鎮村名稱

表2:------各鄉鎮、村基本情況

該錶分別按區、鄉、行政村、自然村(組)進行普查填報,其中對各級行政區的編碼按表11填寫,負責人及防汛負責人填寫到行政村。

表3:山洪災害影響情況

該錶調查時分別鄉(鎮)、行政村填寫。如果有多個小流域,中間用頓號隔開。

歷史洪水線下是指有記錄或根據調查回憶的最大洪水以下的淹沒區。

山體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沖刷、降雨、**、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下,土層或岩層整體或分散地順斜坡向下滑動的現象。易受山體滑坡影響的地區為江、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帶,山區邊坡地段等暴雨多發區或異常的強降雨地區。

表4:------區小流域基本情況

小流域編碼和名稱由省防辦統一編號及命名。

上級河流:指小流域上級及以上幹流、支流名稱,按照流域-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的順序填寫,如「×河-×河-×河」。河源位置、河口位置為地名,如××鄉××村。

表5:-----區監測站統計表

本表填寫包括水位、雨量自動監測站及水文測站,其中站名、站碼由省水文局提供。監測站類別分別填寫水位、雨量、水文。所屬鄉鎮、小流域編碼同前表。

建設性質在調查時填已建或擬建,建設完成後更改為已建,並加入相應監測站基本情況表中。

表6:-----雨量監測站基本情況

本表填寫已建雨量站的基本資訊,所在位置填寫至××鄉××村;經緯度按照度分秒格式填寫,如經度1127758,緯度334640;設立日期填寫格式如20080901;關聯鄉村及小流域如有多個,可用頓號隔開。

表7:----水位監測站基本情況

本表填寫已建水位站的基本資訊,所在位置填寫至××鄉××村;經緯度按照度分秒格式填寫,如經度1127758,緯度334640;設立日期填寫格式如20080901;關聯鄉村及小流域如有多個,可用頓號隔開;歷史調查最高水位發生時間填寫至日,如20070729。

街道山洪災害防禦預案

蘭州市城關區團結新村街道山洪災害防禦預案 1總則1.1編制目的 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由於降雨引發的山洪 泥石流 滑坡等對人民生命 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為有效防禦蘭州市城關區團結新村街道發生的山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 和財產損失,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特制訂本山洪災害防禦預案。1.2編制依據 1....

倪家段山洪災害防禦預案

倪家段村 通遼市水文勘測局 二 一三年九月 目錄1 基本情況 1 1.1 自然情況 1 1.2 經濟社會情況 1 1.3 歷史山洪災害損失及成因 1 2 危險區 安全區的劃分 2 2.1 危險區 安全區的劃分 2 2.2 危險區 安全區的基本情況 2 3 組織指揮體系 2 3.1 防汛指揮機構 2 ...

村級山洪災害防禦預案編制大綱

1 基本情況 概述本村人口數量及分布情況,地形地貌 地質構造 河流分布情況,歷年山洪災害成因和特點,山洪災害防禦現狀。2 危險區 安全區的劃分 根據區域山洪災害的形成特點,在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區域的基礎上,結合氣候和地形地質條件 人員分布等,分析山洪災害可能發生的型別 程度及影響範圍,合理劃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