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經驗材料

2022-04-29 19:42:02 字數 4653 閱讀 7146

初三化學在教學中主要開展以下三種工作。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匯入新課,使學生有乙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

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公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複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畫、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複習什麼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

同時,對於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從2023年教學至今,也有八個春秋,化學教材用的較多的是滬教版,下面我對這幾年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和再創造

新教材使用之初,確實讓我們這些習慣於傳統教材的老教師耳目一新。教材原來可以是這樣的: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的學科素材,豐富多彩、內容新穎的學習欄目,數目可見、操作簡便的各種實驗,還有大量美麗精緻的**……這些變化,讓剛拿到新教材的老教師們對教學有了新的感想和憧憬。

但在使用中,我們又有更多的感受。

1、對新教材的體會

使用新教材,高興的同時我逐漸感受到了一些困惑:新教材中某些課程內容的教學表達和體系都比較生疏,與自己原有的教學經驗存在極大的偏差。例如:

新教材中有以前未接觸過的,如乳化作用、水溶液的基本性質、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化學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等。還有一些內容的體系編排與舊教材有著較大的差異,如奇妙的二氧化碳、從微觀角度看物質、金屬與金屬礦物等;還有一些內容與特定社群環境中的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著較大的距離,不易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絡,還有一些實驗的素材較難獲得,無法組織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其中。以上問題常常令我覺得使用新教材,課難上、不好上。

2.面對困難,我們齊心協力

面對這些困惑,如何盡快、妥善地解決?單槍匹馬,肯定行不通!因此,我們採取了同備課組集體備課,相互**對教材的處理意見、實驗教學的改進建議,共同摸索與領會教材內容安排的知識主線,體會課後習題編制的意圖等。

有時我們的討論異常激烈,甚至成了爭辯!這些過程雖然費時、耗力,但我們逐漸感覺到了老師間的友誼更深了,大家的協作能力也增強了,而且我們也感受到了新教材編排的一些獨到之處,感悟到了隱含其中的巧妙。

3.深入研究,透徹理解教材

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還會對教材中各單元內知識體系的設定意圖或一些活動**的設計意圖發出來自內心的驚嘆:「新教材內容安排得確實巧妙」。

例項1: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節,完全不象傳統教材那樣按「物質的性質→制法→用途」編寫,剛開始我們也認為新教材中的安排較散、較亂,不系統、不完整,內容安排跳躍性大,不利於教學。可當我們在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時,我們驚喜地發現其實新教材的處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較輕鬆地引導學生從生活融入到化學的學習。

教材中的標題「奇妙的二氧化碳」緊緊地吸引了學生,教材中通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產生與消耗的迴圈、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碳能用來滅火等實在的、生動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由於學生對教材中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熱情被充分的啟用,有些學生也能自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制法與用途」的知識主線,同時部分學生還能慢慢感受到「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體現物質的性質」等規律。

例項2:在進行酸、鹼、鹽的教學時,困惑最大的是酸、鹼、鹽的教學,記得在第一年使用新教材時,一來沒有領會新教材的知識體系與安排意圖,二來我們不敢、也捨不得放下酸、鹼的通性,以及鹽的性質的教學,所以我們不僅要了新教材中的中和反應等重要內容,也要了舊教材中的所有材料。師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

後來,我們認真研究了看教材內容的設定,發現教材的知識主線是:

①從學生平時接觸到的溶液(如白醋、酸果汁、稀鹽酸等)的酸鹼性,提出在不允許品嚐化學試劑的味道時,怎麼確定物質的酸性或鹼性入手。

②通過石蕊、酚酞試液檢驗,認識到溶液具有的酸鹼性;再從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不同,進而認識溶液的酸鹼度,並引出了溶液酸鹼性與生命活動的關係這一重要主題。

③進一步聯絡生產實際,認識用途廣泛、且極為常見的兩種酸--鹽酸、硫酸的性質與應用,兩種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與應用。

④在常見酸、鹼性質基礎上,指出酸、鹼具有不同的性質,並指出酸鹼會發生中和反應,並聯絡實際認識了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再從中和反應的角度提出鹽,並介紹了常見鹽的應用與性質。

⑤最後,結合常見酸、鹼、鹽的應用,全面認識酸鹼鹽的兩面性,做到對酸、鹼、鹽的正確、合理地使用。

縱觀教材整體知識主線的安排,我們發現這樣的安排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摒棄了舊教材中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的做法,而是選擇了對學生來說一直有用的,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長遠價值的化學核心知識。類似現象在新教材屢屢可見。

二、我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1.使用新教材後,更關注學生變化

新教材改變了過去教材敘述過於完整的風格、在實驗中沒有給出明確的現象、解釋與結論,而是設計一些以問題或學案的形式來體現,要求學生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交流、作答並得出結論,這樣的呈現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時空。由於教材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走出了的學習的惰性、依賴,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活躍的思維和實踐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常常的由於學校教學條件所限,許多實驗只能做演示實驗。

下課鈴聲一響,就有一群學生衝到講台要完成他們課堂上想到的與教材不同**方案,但由於課間時間短,常常餘猶未盡。

當然,我們一線教師在實施過程中由於學校的實驗裝置有限,且沒有專職的實驗員,很多的實驗**只能做是邊講邊實驗或演示實驗。由於實行大班化教學,實驗的可見度又小,較難達到教材的設計意圖。很多時候,只能由老師,或少部分學生與教師一起作補充、整理,又由於部分學生及時記錄、分析的積極性差,不能積極參與。

因此,往往容易造成兩極分化,這也是我們密切關注的乙個話題。

2.加強對教材、對學生的研究,關注學生的需求與成長歷程

在備課時,我覺得一定要能透徹理解教材安排的思路與設計意圖,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學習狀態的變化,尤其是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在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動**」、「觀察思考」欄目,在剛接觸這些欄目時,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演示教材中的整個實驗。如在進行課本第18頁「銅綠」的兩個實驗,因舊教材中了有相似的演示實驗,受思維習慣性的影響,我還是按以前的:

透徹分析藥品的取用操作、如何給藥品加熱、酒精燈使用時要注意些什麼、銅綠分解時的現象描述、實驗後的廢液廢渣的處理、洗滌與整理實驗用品,另外還補充了銅綠的化學式,銅綠受熱、與酸反應時有關變化的文字、符號表示式等。整個實驗,自己以為整合了基本操作,用去了我一節課,我累得滿頭大汗,學生卻聽得莫名其妙。

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我覺得這個實驗,只是想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化學實驗?認識在科學**過程中,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性質與變化的重要途徑。作為學生,只要能按教材圖示的完成實驗,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會全面觀察、及時記錄實驗的主要現象,認識到安全操作與良好習慣對實驗的重要性,而嚴格、規範的操作應當是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實踐慢慢地形成。

因此,在進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學時,我就對教材中的活動與**的教學進行了調整與處理,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關注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而不再呆板地強調實驗中「要怎麼樣」、「不能怎麼樣」型別的問題。

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高三化學備課組交流材料 三年磨一劍,長歌向高考 接到通知,要我代表高三化學組與大家交流學習,分享我們育才高中高三二月調考豐收喜悅,我們化學備課組驚喜而又慚愧,喜的是我們又多了一次機會拋頭露面,愧的是作為高三人每個人都在兢兢業業 勤勤懇懇,我們在很多方面可能做得還不及別人。於是,我們三個化學老師在一起...

初中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正文

初中化學教學感悟 勝觀初級中學 陳雷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勝觀初級中學的化學教師陳雷,今天很榮幸來到這裡與大家一起討論 交流初中化學教學經驗與反思。我從教11年,教化學學科9年,從全一冊人教版到上下冊人教版,再到滬教版,從以前的學生認為只有一門心思靠讀書才有出路到現在的留守學生。...

教學經驗材料

教學 一 走近學生 生成高效課堂的前提讓學生喜學教師教師與所教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連帶關係。如果學生喜歡上某位教師那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高。假如學生不喜歡某位教,那麼學生就與那位教師不配合教學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教師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