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讀課文怎麼教

2022-04-30 10:27:03 字數 2647 閱讀 7484

最近下校調研,無意中聽了兩節六年級的「略讀」課教學,發現教師對「略讀」教材的處理心中無數,目標不明確。原因在於:此類教材處於特殊地位,不好把握;其次是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欠缺。

相信不少老師也會存在同樣問題。如何上好「略讀」課?是此類教材教學什麼都可以略?

或是「略中有精」?哪能些該略?哪些該精?

「笑斟一杯酒」老師**了一篇《略讀課文該怎麼教》的文章,富有指導性,只要認真一讀,許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只要認真實踐,你就會體驗到「略讀課文該怎麼教」。現**於下,供大家學習討論。

(**瀏陽教研網)怎樣處理「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

略讀課作為一種課程形態出現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的教學應該重視略讀方法的訓練。著名特級教師王燕驊老師說: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而學要『豐』;應當是『教』略,而『學』不略。」葉聖陶先生也談過,略讀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師的指導而言,只須提綱挈領的指導;一半系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所以,略讀課文教學的追求是──在「精」與「略」之間行走,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整體把握求「略」,教師指導和學生所花的時間略;重點感悟求「精」,對於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而『學』不略」,略讀課文教學定位的確定,正為我們略讀教學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我們認為可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整體感知求「略」

對課文的內容、詞句、結構、表達方法,在整體感知的階段,力求放開,從略處理。只求盡量快地盡量多地略讀瀏覽,蒐集資訊,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對全文形成乙個比較粗略的整體認識。

1.整體性閱讀。整體性閱讀是對於課文從整體上快速理解的閱讀方法,速讀的主要程式是了解文章題目、人物(景物)、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景物特點)、自己的感受體會等。

如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力求讀通讀順;對長的、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同時,邊讀邊想閱讀提示中的問題,然後嘗試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決問題,在自己感受最深和感覺還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尋找式閱讀。是尋找特定資訊的一種閱讀方法。學生可以根據閱讀提示所提示的問題尋找資訊,也可以根據自己在整體性閱讀中所發現的問題尋找資訊。

略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除了用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還著重對課文的主旨和閱讀方法、學習的重難點、語文實踐的拓展點給予提綱挈領性的導向。因此要引導學生對照「閱讀提示」進行自主讀書——或朗讀,或默讀,或高聲誦讀,或輕聲低吟,或就精彩片斷反覆品讀,或對部分描述掃視而過,從而粗知大意。

3.瀏覽式閱讀。只求了解大體內容而不顧細枝末節,不閱讀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

瀏覽式閱讀法的程式:①看目錄或標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②瀏覽正文,有選擇性地閱讀文章中的某些部分。

③整理收穫。讀後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點,以形成總的印象。

讀通課文,整體把握是略讀教學很重要的一步,為下一步理解課文作鋪墊。只有讀準了,讀通了,讀順了,才會有下一步的「我自己讀懂了」。

(二)重點感悟求「精」

編者定為略讀課文,定有其道理,我們把握時要注意這一點,與精讀課文有所區別,但也要盡可能覓到「精教精學」的樂趣。在略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課文特別是「閱讀提示」所要求的重點進行**時要採用精讀方法,通過小組學習,通過研讀形式,進行比較集中深入的感悟,追求──「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而學不略」。

1.主線點撥法。從方法上說,略讀課文就是讓孩子把在精讀課文中學習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適當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中張揚,閱讀水平得到提高。我們認為圍繞主線,精妙點撥是有效的方法。

2.重點突破法。人教版教材的略讀課文中有不少文章和精讀課文一樣,文質兼美,情趣突出,可以深入文字,在教學中尋找適當的突破口、「感悟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

3.語言積累法。文字很美的文章,則注重語言積累。

「美文誦讀」是理解、感悟課文的捷徑。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景物描寫的語言和手法;在品詞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些好詞佳句記憶在腦中,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

4.賞析書寫法。略讀課文有的故事性強,可讀性佳;有的離學生生活很近,學生容易與之產生共鳴;有的情感特別強烈,對學生心靈有很大震動。

學生對這些略讀課文閱讀興趣一般都比較濃厚,教師應該借助學生的學習熱情找準「練筆處」,趁機進行讀寫能力的訓練,讓筆尖的滑動,留住課堂的精彩,使三維目標在練筆中達到整合。

文質兼美的散文,可引導學生賞析、評點,寫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遊記作品,可以指導學生立足文字寫解說詞。

略讀課文雖然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但還可在「情節留白」處填補,實現閱讀期待;「言外之意」處揣摩,詮釋文字內涵;「結尾延伸」處創造,昇華情感體驗,讓略讀課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拓展延伸法。葉聖陶曾經說過:

「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既然略讀是為了推廣應用,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就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課前、課中、課後拓展閱讀。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的教學,最關鍵的是教師自身對文字的認真解讀和準確把握,要使課堂在思路清晰、條理簡約的基礎上不失豐贍,應是「教」略而「學」豐。這個「略」度應該介於精讀與獨立閱讀之間,不是囫圇吞棗,更不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走,同時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又不失教師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沉浸在文字之中,和文字一起呼吸、一起慨嘆、一起喜怒哀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逐步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其實是快樂的心靈之旅,「精略相輔」的幸福之旅!

略讀課文如何教更有效

以讀為本,品讀感悟 高效教學課題研究的思考 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教 略讀課文 略讀課文不同於精讀課文 略讀課文,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 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點 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要求 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

如何上好略讀課文

略讀課文在語文教材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已經和精讀課文平分秋色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著諸多誤區 或將略讀課精細化上成精讀課,或將略讀課處理隨意化 簡單化,致使失去了略讀課應有的價值。如何正確地進行略讀課教學呢?下面 自己的做法。一 以讀為主,充分自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

談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人教版教材中從三年級開始就有略讀課文,三上的32篇課文中有8篇是略讀,佔總數的25 四上的32篇課文中有14篇是略讀課文,約佔總數的44 五六年級則佔到了50 左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編輯的用心。但是,很多老師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也存在著略讀課文怎麼上的問題,什麼可以略,什麼不可以略?這些問題都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