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

2022-04-30 13:45:05 字數 4910 閱讀 5062

·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構成了教師教育發展的歷史起點。17世紀末,教師教育結構開始萌芽。

·教師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教學技能是包括心靈、感情和身體在內的整個人的行動,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知識、情感、行為整合的實踐。

·教學技能是教師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實踐反覆練習和反思體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學行為和心智活動方式。1、教學技能是一系列教學行為和心智活動方式的整體體現;2、教學技能的形成是內外兼修的結果;3、教學技能是在教師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教學技巧、教學技藝、教學藝術是教學技能不同發展階段表現出的三種不同形態。

·教學技巧是教學技能發展的初級形態,是教學技能達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標誌。

·教學藝術是教學技能發展的最高形態。

·教學技能既表現為教師個體的經驗,又是教師群體經驗的結晶,它根植於個體經驗,又不是個體經驗的簡單描述。

·教學技能的特點:示範性、複雜性、發展性、操作性、整體性。

·美國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學的創始人是德瓦特·愛倫。

·教學技能訓練的基本原則:目的性原則、分解原則、示範原則、反饋原則、訓練與自我完善相結合原則。

·觀察法是在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受訓練者有目的、有計畫、系統地對教學活動加以細緻觀察,總而獲取實時材料的一種方法。通過觀察,受訓者可獲得最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

·書面作業法就是模擬備課。

·「角色扮演」是創設一定情境讓受訓者在進行教學技能訓練中扮演「教師」和「學生」等角色。

·「介入教學」是指教師針對特定的教材和兒童,旁人可以插話。

·微格教學是乙個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它使師範生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

·微格教學特點:1、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2、技能訓練針對性強;3、資訊反饋及時有效。

·微格教學的操作過程:1、理論學習和研究;2、確定要訓練的教學技能;3、提供示範;4、組織討論;5、編寫教案;6、微格教學實踐與記錄;7、反饋評價;8、修改教案,再迴圈。

·微格教學不能代替教育教學實習和實際的現場操作練習。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前提,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一環。

·備課是指教師在充分的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弄清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以及學生怎麼學,創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案的過程。

·備課的型別:1、個人備課和集團備課(參與備課的人數多少);2、學期備課、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備課把握的內容);3、課前備課和課後備課(備課時間的先後)。

·備課的內容: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按照一定的教學時間,可把教學進度計畫分為:學期(學年)教學進度計畫、單元教學進度計畫、課時教學進度計畫(即教案)。

·教學目標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並規定教與學的方向。

·新課標提出了立體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性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終極性目標,過程與方法是關鍵性目標。

·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是外顯的而不能是內隱的。

·學期(學年)教學進度計畫一般由標題、說明部分和教學進度三部分構成。

·電子教案指採用電子裝置和軟體工具設計、製作、使用與儲存的一種多**教案。

·電子教案的特點:形象生動、數位化、便於互動操作、便於改作課件、便於攜帶與傳輸、便於提取與管理。

·課件是電子教案的乙個獨立的部分。

·課件與電子教案是由區別的。

·課堂教學技能是整個教學技能的核心。

·「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是課堂匯入技能。

·課堂匯入技能的作用:集中注意、引發興趣、進入課題。

·直接匯入是指教師直接闡明本節課學習內容、目標和要求的匯入方法。直接匯入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一種匯入方法。

·複習匯入是教師通過已有知識,從中引出新知識的匯入方法。

·直觀匯入是教師借助於實物、標本、掛圖等直觀教具,自然進入新課學習的匯入方法。

·問題匯入是教師通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的匯入方法。

·例項匯入是教師通過講述生活例項,從而引出教學內容的匯入方法。

·審題匯入是教師從**題意入手匯入新課的方法。

·故事匯入是教師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從而引入新知識的匯入方法。

·遊戲匯入是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的遊戲,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情境的匯入方法。

·講授是課堂教學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講述是教師通過系統地敘述或描述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一種課堂講授方式。

·講解是教師通過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分析、論證等,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一種講授方式。

·講讀是在講述、講解過程中,把閱讀有機結合到教學內容中的一種講授方式。

·講演是教師通過深入地分析教材,論證事實,解釋道理,進行比較、綜合、概括、推斷等,作出科學結論,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一種講授方式。講演是講授的最高形式。

·課堂提問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設定疑問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方式。它是事先準備好的。

·課堂提問的型別:1、根據提問資訊交流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提問分為特指式提問、泛指式提問、重覆式提問、反詰式提問和自答式提問;2、根據提問的內部結構不同,分為總分式提問、遞進式提問、連環式提問和插入式提問。

·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中關於認知目標的層次把課堂提問劃分為回憶提問、理解提問、應用提問、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評價提問六種。

·理解提問是檢查學生對事物本質和內部聯絡的把握程度的提問。

·綜合提問是要求學生發生之時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在此基礎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規則等重新組合的提問。

·課堂傾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學生的各類語言涵義的智力和情感過程。

·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

·根據教師在傾聽學生的言語行為時是否參與其中,可以把課堂傾聽分為介入型傾聽和非介入型傾聽。

·課堂對話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學生、文字材料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的行為方式。

·課堂對話不同於漫無目的的閒談,它是教師和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生成「文字」和創造「意義」的過程。

·課堂對話的特點:民主性、生成性、多邊性、開放性、傾聽性。

·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訴說而是傾聽—無條件、全身心地、共情地傾聽。」

·課堂對話包括:人與客體對話、人與人對話、人與自身對話。

·師生對話消解了傳統師生關係上的二元對立的主客體的單向灌輸,而是一種「我—你」的對話關係。

·人與自身對話是一種高階形態的對話,相當於「自省」,指個體對自身內在經驗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認識和**。

·從本質上看,自我對話是對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對自己過去所積澱的經驗、歷史、思想等方面所進行的**。

·「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課堂板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配合講授,把設計好的教學要點書寫在黑板上的教學行為。

·課堂板書的特點:直觀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藝術性。

·具有啟發性的,應超前板書;演算、推理,應並進方式;結論知識,應滯後。

·教學過程也是乙個系統地資訊往返的過程,是師生間相互溝通,相互作用的過程。

·教學反饋的作用:激勵、調控、媒介、**。

·語言強化是教師同通過語言對學生的行為及其結果給予肯定,使學生的行為向著教師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的強化。

·標誌強化是教師運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號、色彩對比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的強化。

·動作強化是教師用體態語言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的強化。

·活動強化是教師讓學生承擔任務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的強化。

·結課是完成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及時轉化、昇華、條理化和系統化,教師對學過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教學行為。

·歸納結課是教師用總結性語言提綱挈領的再現一節課或乙個章節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結課的方法。

·比較結課是教師通過分析比較學生掌握新舊知識關係而結課的方法。

·活動結課是教師採用討論、試驗、演示、競賽等形式進行結課的方法。

·懸念結課是教師通過設定疑問,留下懸念一起發學生思考的結課方法。

·拓展延伸結課是教師教學內容作進一步延伸拓展而結課方法。

·按作業的難以程度可把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

·影響課堂觀察的因素:學習成績、光環效應、期望效應、刻板效應。

·學生作業包含兩種資訊:顯性資訊和隱性資訊。

·按考試的性質和功能分:選拔性考試(如招生考試)、水平考試(如畢業考試)、診斷性考試。

·試卷設計是對試卷作全域性性的安排,主要解決三個問題:試題內容分布、試題教學目標分布、題型分布。這是三個問題可用雙向細目表來表示。

·試卷分析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方面進行。

·區分度是試卷對不同水平學生加以區分的能力。

·試卷信度是試卷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試卷效度是試卷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教學語言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教學口語、書面語言、體態語言。

·教學口語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口頭用語,是教學資訊的載體。

·教學口語的基本特徵:教育性、科學性、針對性、規範性、口頭性、啟發性、可接受性。

·教學語言發音的準確、音質的悅耳對學生是美的享受。

·根據教學口語的資訊流向可分:單向傳輸語言、雙向對話語言、多向交流語言。

·教學口語提高的途徑:1、提高內在修養水平;2、強化語言外化能力;3、在實踐中進行訓練。

·教態語言的特徵:輔助性、連續性、表情性、動作性、情境性。

·教態語言的功能:教育功能、資訊傳遞、激勵、調控、強化。

·教態語言的型別:身姿變化、面部表情、外表修飾。

·學生新型學習能力包括:資訊指導指導、自主學習指導、合作學習指導、**學習指導。

·資訊能力是資訊社會中每乙個人賴以生存、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被譽為「進入資訊社會的通行證」。

·學生的資訊能力包括資訊獲取能力、資訊分析能力、資訊加工能力、資訊利用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在學習目標、過程、效果多方面進行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反饋的主動建構過程。

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

第一章教學技能概述 1980年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體的世界教育年鑑反映了教師專業化策略的變化,教師專業畫的中心從群體的被動專業化轉到教師個體的主動專業發展,教師個體內在的能動性越來越被重視。這意味著,傳統上對教師的專業特性的界定 除了掌握學科內容和必要的教學技能技巧外,教師還必須擁有一種擴充套件的專業...

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

17世紀末教師教育機構開始萌芽。判斷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師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判斷 第一章教學技能概述 1教學技能是教師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實踐練習和反思體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和心智活動方式。判斷 有三層含義 教學技能是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和心智活動方式...

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

對教學技能的培訓與訓練,構成了教師教育發展的歷史起點。17世紀末,教師機構開始萌芽。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師能夠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教學技能是教師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實踐練習和反思體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學行為和心智活動方式。有三次含義 教學技能是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