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2022-04-30 18:18:05 字數 4568 閱讀 9826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合作為形式,以任務型活動為載體,以**為途徑,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成為當今教育界主流教學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之一。本文以新課程為背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策略,以及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應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英語課堂、合作學習、學習策略、教學模式、注意問題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合作學習還包括了合作、競爭和個人自學三種學習方法,它不但有利於思維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養,還體現了以個人為本的思想。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法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其目的在於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改變學生被動接受語言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型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並綜合運用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的心理品質和社會交際技能。合作學習中的「合作」有兩層含義:一是行動上的合作,二是知識資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

在中學英語課堂學習中,兩個層面的合作相互交叉、相互促進。在學生合作學習中需要幾種必需的成分:積極的相互依賴、個人的責任、學生的社交技能、語言學習的焦慮調整、小組成員的個性差異和小組活動的評價體系。

團體的成功有賴於所有成員協同工作,實現理想目標。而僅僅要求學生合作還不能確保學生學到社交技巧,教師還必須有目的地教育他們承擔個人責任。乙個群體的成功,是離不開每位成員所展現的知識能力。

教師還應輔以相應的評價措施。當團體的成功能夠根據所有成員的成績綜合而定、評價成員對團體計畫有貢獻時,合作學習實現了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參與課改的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在中學英語課堂上逐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師從主宰地位轉向夥伴角色,由教授者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變為引導者、合作者,平等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成為了教學過程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使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生生交往、師生交往、課堂互動、資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學習的成功。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教師必須樹立課堂教學交往觀。

課堂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學習把課堂互動提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並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現代教學系統灌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學建立在更加豐富多彩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性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首先必須要重視師生交往,還要重視生生交往。

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要充分信任每乙個學生,幫助他們在交往中尋找各自合適的位置。第三,教學交往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實現學生之間的全面交往。第四,教學交往要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

教學交往的存在本身並不是目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創設多樣性的確切的教學交往形式。 引言

一、 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課堂學習策略體系。中學英語課堂上組織開展的合作學習活動是基於以下一些基本策略

1 積極的互賴策略

積極相互依賴包括積極的目標互賴(任務依賴),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任務;積極的獎勵互賴,當小組目標任務達成時,所有的成員都能得到同樣的獎勵;積極的角色依賴,每個小組成員都承擔著互補且有內在關聯的角色;積極的材料(資料)互賴,每個小組成員可能只占有完成小組任務所需的部分材料,而不是全部。因此,積極的互賴關係是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最主要的構成因素,是合作學習的核心。 此外,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形成的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以及學習材料的共享、學習目標的積極互賴關係等,使之成為乙個整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編組策略

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活動。交流的多樣性與個人的參與度是相互矛盾的。小組規模過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資訊必然有限;過大,小組成員的參與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員可能乾脆被動聽取,主動參與者的數量反而下降。

英語課堂內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可以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組,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不同學習成績、能力、性格特點以及男女生比例,以四人為一組進行編組,有意識地分層次搭配,發揮各層次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帶動、互補、吸收、感化等積極作用。或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師指導下,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自主地組織討論小組,這是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的做法,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此外,還應根據主題的需要或小組成員間的變化適當更換部分小組成員。

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而且可以改變某些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主宰地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適應的不安排、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一般而言,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編組原則是以異質分組為主,同時注意組際之間的同質,以便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際之間的競爭,但突出異質性。

3 責任制策略

合作學習強調個人負責和小組集體負責兩種責任制。在確定學習內容之後,首先進行分工,每個成員要明確先負責完成哪一部分,然後回到小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成果,與大家分享資訊資源,最後擔任特定的角色。教師應該把學習的任務落實到每乙個人,避免個別學生參與活動不夠積極,使每個學生都各有所事,目的是杜絕小組成員相互依賴造成的惰性,喚起每個成員的責任感,確保小組合作目標任務順利的進行。

4 社交技能策略

社交技能並非與生俱來。學習社交技能是英語學習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把社交技能作為學習經驗的一部分教給學生。

一般地說,在執行群體任務之前,教師先確定一項社交技巧,然後給學生講授並示範社交的技巧,使學生在活動中「有章可循」。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創造了人際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練習社交英語,鍛鍊了比如聽取、說明、求助、反思、自控、幫助、支援、建議、協調、解釋、道歉、修正意見等社交技能。隨著社交技能的逐步內化,學生就能夠有效地與人共事,提高學習成績。

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學生就可以受用終身。

5 調整焦慮策略

在外語學習中,缺乏自信的學生容易出現語言焦慮。語言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情感因素。雖然有些研究者發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有助於學習,但大多數研究表明,焦慮的影響是負面的。

外語學習中的語言焦慮主要是指學習者需要用外語進行表達時產生的恐懼或不安心理。儘管語言學習焦慮與學習者的個體性格有關,但不同的學習活動形式或教學方法導致的焦慮程度不同。合作學習之所以降低了學生的焦慮感,是因為它改變了課堂組織結構,營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使學生盡量多說,大膽開口,不怕講錯。

學生在小組可以隨時提問,問同學,問老師,隨時把不懂的問題弄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自己應該寬容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寬容他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愉快地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焦慮感,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愉快的學習經歷,使學生對學習本身和英語產生興趣。

6 活動評價策略

傳統的評價是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只有少數學生獲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大部分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顯然脫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也不利於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的評價內容不僅僅包括任務達成情況,更應包括學生的參與態度、合作意識等。

合作學習的評價觀給現代教育帶來嶄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記分改為小組記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中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評價可以採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或小組評價與全員評價相結合,以及等級、打分與評語相結合等多種形式。

這些評價形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互動使用,教師在教學中可創造性地靈活運用。

二合作學習模式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引進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助於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首先,合作學習要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小組劃分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無論怎樣劃分都要把握乙個合理原則,即應有利於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並能使小組成員彼此協助、互相支援、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和達成該團體的學習目標。

其次,合作學習要求教師調整座位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於小組的合作與交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合作任務,適當調整教室裡桌椅的擺放方式,只要是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擺法,教師都可以嘗試。

第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會學生協作技巧。小組合作的成功有助於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相互表達讚揚、同意和建議,如何進行提問和回答。

第四,教師應對各合作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要採取個人評估和集體獎勵相結合且以集體獎勵為主的方法,鼓勵組與組之間開展競爭,為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情況和合作需要,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評價表。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關鍵詞 英語課堂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策略最初興起於美國,隨後在取得一系列實質性的進展之後,便迅速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與採納,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 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策略,不僅能使教師成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者 參與者和合作者 而且使學生成...

小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摘要 傳統的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通過知識來培養學生的德行。今天時代不同,科技迅速發展,再用傳統的傳授知識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渴求知識的願望,也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已經不限於傳授現成的知識,還需要不斷創新知識,所以,轉變教育觀念,改革培養模式和改善教學方法成了當務之急。小組合作學習便成了現在最...

構建合作學習的英語課堂

摘要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 相互促進 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開展英語合作學習是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的模式 在合作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中學如何開展英語合作學習進行了 關鍵詞 英語課堂中學生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